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2017-11-28梁正瀚
梁正瀚
摘 要:大学生要主动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努力将自身培养成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创新型专门技能人才。知识产权已成为创新驱动的助推剂,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通过健全法制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强化法律意识等途径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以此激励创新、保障创新。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产权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适应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麦克思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近5年来,大学生毕业即创业连续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0%,接近翻了一番。以2017年795万名应届毕业生的总量计算,年创业大学生数量超过20万名[1]。可见,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尤其是科技创新过程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不容乐观,这也是下一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创业项目的选择中,成果转化是很重要的一环,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专利将会使创业事半功倍。上海同济大学MBA毕业的张维勇依托本校专家研发的节水循环系统,开发了“校园节水专家”,创立了节能科技公司。在拥有知识产权的同时要注意对市场的把握和分析,通过对专利的查询来分析市场上可能会出现的竞品,并通过对专利的检索来确认其是否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和市场前景,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设计艺术系视觉传达专业学生俸鑫成立了设计工作室,利用外观设计专利知识产权,从产品的商标设计到产品的外包装设计均有涉足。一项知识产权的诞生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在研究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合作协作水平。发明成功到实体企业的初创之间,还面临资金筹措、项目推广、团队筹建、产品转化等环节,这一过程对学生的企业管理、思维锻炼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有益,如吉林农业大学毕业生李洪伟就是因为有专利在手,被多家用人单位所青睐。在创业的过程中,资金是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而有效利用掌握的知识产权可以很好地降低创业风险,吸引志同道合的合作者。拥有专利技术的蒋群,在尚未正式毕业时,即以专利入股占该公司30%的股份。知识产权在创业中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核心竞争力,快速形成竞争优势。湖北大学毕业生翟科毕业后先后在婚庆行业和广告行业尝试创业,但由于这些行业入行門槛低,缺少技术含量,利润空间有限,他的创业均以失败告终。之后他在总结经验和仔细分析市场的基础上,决定以专利为支撑开展创业,他选择了中草药品研制与开发项目,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毕业生创办了正兴和公司[2],目前公司发展势头迅猛。在创业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影响自身权益。起步于武汉高校的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创业中就惨遭外地竞争对手恶意挖角,直接侵犯了著作权,也涉及创新性的商业模式抄袭,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2016年中国专利调查数据报告》显示,我国专利保护需求持续旺盛,有效专利实施率稳中有升,小微企业专利遭遇侵权风险高、维权难度大。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一)高校知识产权法律教育不足、创业者的法律意识淡薄
目前,已有包括大连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南昌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在内的四十余所高校开设了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大多数高校的法学专业中开设了知识产权法相关课程。知识产权教育已有了发展的基础,但面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庞大需求和广大创业者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很多高校的知识产权师资匮乏,专业教师数量不足,难以进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普及教育。高校的知识产权教育对象单一,更多的是针对知识产权专业或是法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少数高校在选修课中开设有知识产权课程,其覆盖面不足。知识产权教育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但目前的课程设置更多的是注重理论性、忽视实践性,而创业者需要的又恰恰是要解决创业实践中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风险。再者,教育的匮乏导致学生对相关知识产权了解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重视度不够,最终导致创业者的法律意识淡薄。
(二)现有法律规定不明晰、保护力度不够
从中国目前的立法现状看,知识产权法仅是一个学科概念,并不是一部具体的制定法,其法律制度包括“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等,并散见于“刑法”“民法”及一些司法解释和条例中。由此可见,对知识产权的现有法律规定不够系统。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也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助力创新创业的意见》,这些为我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指明了方向。
从司法实践来看,知识产权维权过程中存在着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举证难的问题。中国青年报2017年6月21日的《大学生创业者专利维权何去何从》中报道了大学生创业者李恒的公司多次遭遇专利侵权,一度陷入困境,在维权过程中发现法院审理时间长、诉讼成本高、判决执行难的现象[3]。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相对薄弱,知识产权的执法权被分割为不同的执法部门行使,如商标权和著作权执法分散在不同部门,导致在各类知识产权的保护上,存在着多头管理、交叉冲突等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量有限。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一)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优化法治环境
随着知识产权地位的逐渐显现,从立法上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已刻不容缓,将知识产权法从单行法和散见于其他法律中的条文综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将之作为一个单独的法律部门已是必然趋势。再者,在行政执法中,要强化人员配备,形成足够的执法队伍,通过加强执法大力打击侵权行为,做好大学生创业知识产权违法案件的专项治理行动,切实维护好大学生的创业权益。做好知识产权维权的司法援助体系建设,搭建诉调对接平台,多元化地解决侵权纠纷,开辟快速维权通道,从根本上改变知识产权维权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举证难问题。endprint
(二)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政策制度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扶持政策,对大学生创业中的知识产权申请、转化给予一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例如,对大学生知识产权申请和维持费用的减免,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转让交易平台,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估值、质押、流转体系。各级政府和知识产权部门要搭建好公共服务平台,尤其是加大对大学生为主体的创业群体知识产权扶持,建立健全创业知识产权辅导制度,促进高质量创业。积极打造专利创业孵化链,鼓励和支持大學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在高校的众创空间、创业园区、科技园区或孵化器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设立知识产权服务点,实施针对性服务,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便捷、专业的专利事务和政策咨询服务。
(三)强化知识产权教育,加强舆论引导
知识产权教育任重道远,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打破学校边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社会化教育。在知识产权师资上要坚持内培外引,建立一支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内培就是通过知识产权技能培训、体验科技创新过程、亲身感受知识产权申请过程,以此来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和指导能力;外引就是从优秀的知识产权研究人员、专利审查实务专家、资深知识产权代理人、知名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中选拔一批创业知识产权导师,积极指导大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4]。在教育教学中,要和知识产权部门合作,组织开展创业知识产权培训进高校活动。要优化设置课程,增强学生学习热情,在全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入知识产权模块,让所有学生增强对知识产权的认知;设置多样化的知识产权公共选修课,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专项培训;针对有创业项目的学生进行定向指导,开设创新创业知识产权实务技能课程。要打破以往理论为主的授课方式,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战模拟、翻转课堂等互动形式开展,并充分利用通过网络公开课、微课等新渠道向学生传递创业知识产权知识。强化第二课堂建设,加强创业知识产权辅导,通过创新创业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以及微博、微信等新渠道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展示和推广活动。
参考文献:
[1]王红茹.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升至3%,成功率不足5%[J].中国经济周刊,2017(39).
[2]黄毅.武汉打造大学生专利创业孵化链[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2-07-06(3).
[3]雷宇.大学生创业者专利维权何去何从[N].中国青年报,2017-06-21(5).
[4]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助力创新创业的意见[EB/OL].(2015-10-12)[2017-09-12].http://www.sipo.gov.cn/tz/gz/201510/t20151012_1186728.htm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