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宗旨观念?做群众的贴心人

2017-11-28张小芳

青年时代 2017年29期
关键词:群众路线

张小芳

摘 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展示了我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整风肃纪、取信于民的坚定决心。强化宗旨观念,践行群众路线,必须增强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以实际行动服务于民、惠及于民、取信于民。基于此,笔者就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用好群众路线这一法宝,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宗旨观念;群众路线;服务人民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再次告诫人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论走多远都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就是将党规党章、系列讲话的精髓转化为行动,落实到“做”上,一心为民,做一个合格党员该做的事。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做发展的开路人和群众的贴心人。

一、體察民情面对面,倾听了解群众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群众路线从其科学内涵来讲,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群众。践行群众路线,就必须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到群众中去,要多听多看,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当前人民群众的想法、看法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仅仅满足于对物质的需求,而更多的是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幸福指数的提升等。当前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征地拆迁、教育、就业、住房、医疗以及养老等一系列问题日趋激烈。对此,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对贯彻群众路线的新认识,多听群众呼声与意见,在群众中吸取点滴经验和智慧,广纳善言,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

做群众的贴心人,首先源动力于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为民之心、真切爱民之情,喜怒哀乐都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在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从吃得饱、穿得暧、有得住,转变为追求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更加健康、更有品质、更加幸福的生活需求。党员干部要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脱掉皮鞋换布鞋,脱掉西装换农装,多深入群众中调研,多深入群众中了解群众需要什么、盼望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用脚步丈量服务的质量,只有这样接地气的工作,才能在群众中吸取点滴经验和智慧,广纳善言,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领导干部“做群众的贴心人”,前提是深入群众,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多接触、多走动、多交往,联系群众,亲近群众。干群界限分明,老死不相往来,只会造成隔阂,难免产生误解,更不要说什么亲民、爱民、为民。

二、联系群众心贴心,倾心理解群众呼声

面对当前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多元的新特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冷静处理,变群众的事为己任,容不得半点虚情假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你是作秀还是真心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因此,在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要以朴实的工作作风,以平易近人的工作方法,与人民群众进行交流、谈心,要倾心理解群众的呼声,让群众发自内心的与你交换意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和处理,要转换角色,真情对待,以换位思考的方法去沟通处理,与民互动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党员干部要切实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朴实的工作作风,以平易近人的工作方法,与人民群众进行交流、谈心,让群众想与你沟通,乐意与你沟通。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和处理,要转换角色,真情对待,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民互动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三、解决民忧实打实,倾情化解群众矛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群众思想和行为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在利益诉求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下,出现了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各个群体之间的矛盾逐渐增多。同时,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征地拆迁安置、克扣拖欠工资、环境污染等诸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叠加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处理不好,群众就会认为领导干部只说空话不办实事,不仅不能密切党群关系,反而会让群众对党产生失望和怨言。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逐渐积聚起来,就会形成对抗,从而导致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既要了解基层群众在收入、教育、就业、医疗与生态等方面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关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点和难点,寻求解决基层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的最佳方案,提高引领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仍有4000多万贫困人口,尤其是低保、五保、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党员干部应积极关注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随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积极争取救助资金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寻找有效的救助脱困路子,让他们自食其力,重拾生活的信心。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奔富裕求发展的愿望特别迫切,由于缺人才、缺思路、缺资金、缺项目、缺技术,许多事情难以解决。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在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整合和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为群众出主意、找项目、帮技术,实打实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从而取信于民,在群众中形成良好印象,提升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

四、促进民富手把手,倾力破解群众难题

这些年来,由各级各部门选派的一大批驻村帮扶蹲点干部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了许多现实问题,同时这样的好做法也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调研成果,为党和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老百姓致富创造了先机,发挥了“引路人”的重大作用。总的来讲,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我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要清醒的看到,也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愿意深入基层,依赖电脑、电话办公,不善于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切实负起担当责任,围绕当前的扶贫攻坚任务树立起必胜信心和坚定决心,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诚心”走访、“爱心”帮助、“真心”关怀、“实心”办事为己任,积极与创业成功人士和贫困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并从中搭起精准扶贫桥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手把手为群众破解发展难题,发挥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作用,激励和帮助群众更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地克服困难,实现致富梦想。

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诚心”走访、“爱心”帮助、“真心”关怀、“实心”办事为己任,手把手为群众破解发展难题,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贯彻到群众中去,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凡涉及群众利益和民生的重大现实问题,要按照人民满意是标准,要求是方向的原则,认真摸清情况、重点、难点在哪里,以对症下药的方式加以解决。对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想尽一切办法给予解决,并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对确实有难度和困难较大甚至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形成调研报告向上反映,并做好群众解释说明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造福一方百姓。endprint

猜你喜欢

群众路线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
监督官员权力,群众路线是个“好帮手”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