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下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相结合的路径探究
2017-11-28石慧娟
石慧娟
摘 要: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推出《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部党规。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提出“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相结合,形成了党员干部管理的合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着“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目标稳步前进。
关键词:信任激励;严格监督;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严抓全面从严治党。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推出《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部党内法规,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制度约束。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总则指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既激励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又保证党员干部干成事而不出事。
一、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的辩证关系
(一)信任激励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来源
信任激励,是指信任作为手段,能被团队或组织用来有效调动下属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的策略。在党内,对大多数党员干部充分信任,可以极大地调动党员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勤奋工作,创造优异的工作业绩。相反,如果对党员干部没有一定的信任,则不利于调动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创造性,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成功的。任何一位领导干部走上领导岗位,除了个人努力外,还与党组织的信任和培养分不开。
(二)严格监督保证党员干部成事不出事的根本措施
监督,是一种外在的、规范式的约束行为,其本义是指对特定对象或环节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以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目标。任何一个党员干部在思想品德和能力素质上不可能是绝对完美的,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果党员干部放松个人思想品德修养、放松继续提高能力素质,思想品德就会降低,能力素质也会弱化,进而就有可能犯错误。因此,监督实质上是一种防错纠错机制,目的在于为了避免错误发生,出现了错误能够及时纠正,防止错误严重化、普遍化。加强党内监督实质上也是爱护和保护党员干部的重要措施。
(三)“信任激励”和“严格监督”相互联系
信任具有激励作用,监督具有防错纠错功能,两者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监督是信任的基石,是信任能够长久维系的根本。如果放松或者放弃监督,不管曾经信任度多高,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可能会出问题、犯错误,最终导致组织和群众的不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加强监督,促使党员干部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约束自己,不断提高思想品德和能力素质水平,避免出问题、犯错误,最终会进一步增强组织和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这就是信任和监督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信任和监督是对立统一的,两者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没有信任激励就失去了严格监督的前提条件;没有严格监督,信任激励也会失去意义。所以,要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一个干部的成长,既需要信任,也离不开监督。信任在前,监督在后,信任就能有始有终,监督也能防微杜渐。总体而言,信任与监督,无论哪个缺位,都对培养和使用党员干部无益,都对党和国家事业无益。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管理的应有常态。
二、“信任激励”和“严格监督”相结合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教育,重视“信任激励”和“严格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性
一方面,坚持以正面教育为引领。各级党组织可结合“两学一做”、党委中心组学习等形式,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以监督、信任为主题的学习教育,学习习近平关于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章党规党纪等内容,使党员干部从思想上认识到信任激励和严格监督相结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注重反面典型以警示。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当前,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的日渐深入,每年都有不少领导干部落马。他们中的不少人,之所以会在权力、金钱、美色等各种诱惑面前把持不住而陷入腐化堕落的深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摆正监督与信任的辩证关系。有些领导干部,只讲信任不讲监督,他们认为纪律规矩是约束下属、约束别人的。也有些领导干部,自恃具有高学历或较强的工作能力,往往容易恃才傲物而轻视监督。通过学习反面案例,教育和警醒党员干部认识到监督的重要性,没有监督的信任会毁灭自己。
(二)联系实际,创新“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相结合的实践方式
一方面,赋予信任更多的新内容、新形式。除了对干部进行职务任命外,还可以用更多的方式、方法来体现组织信任。比如,鼓励干部探索性地开展工作,开拓进取,即使偶有小错,也不全盘否定,而是宽容、理解;尊重和保护干部话语权,鼓励干部建言献策,听取并吸纳干部的真知灼见;在干部受诬陷时,及时为干部澄清,消除影响,还他们清白;敢于放权,不越级指挥,也不盲目干预下级决策,等等。这些举措,温馨实在,都能让干部感受到组织的信任。同时,要做好监督工作,讲究方式方法,注重监督实际效果。如,开展廉洁谈话时,考虑谈话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层次、性格等个体差异;逢年过节,通过电视、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等形式对领导干部予以廉洁提醒;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出击,将监督范围从工作圈扩大到生活圈、社交圈,将监督时间从八小时之内延伸八小时之外,等等。
(三)严明纪律,营造“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相结合的良好政治生态
一方面,严明纪律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源泉。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通过严明党规党纪,坚决处理领导干部各种违法违纪问题,“拍蝇打虎”,严查违反八项规定等违纪行为,形成震慑力,使干部认识到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和不可逾越,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形成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另一方面,通过良好政治生态来促进监督信任工作。十八大以来,我党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不管是国内反腐还是国际追逃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极大地扭转了党风政风,推动了政治生态的日益好转。这一深刻变化,进一步强化了不敢腐、不敢逃的社会氛围,客观上有助于监督信任工作開展。
(四)强化内功,发挥“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相结合的主体表率作用
党中央多次强调“使命”和干部的“担当”意识。2012年在启动《八项规定》时,习近平明确表示要从中央政治局和中央领导做起。2013年中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中央政治局同志首先从他本人做起,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担当精神。习近平还谆谆告诫全党,“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身教重于言教,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勇于担当、带头自律。做好监督、信任工作,我们不能、也不应忽视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示范和表率作用。作为责任主体和实践主体,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单位负责人和高级干部,一定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勇于接受监督。这样长期以上率下,就能对班子成员和下级干部产生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使他们见贤思齐,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监督意识和政治觉悟,有助于提升监督信任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