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J.M.库切作品译介及研究现状分析
2017-11-28李丽娟
摘 要:本文将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作为研究数据来源,在此基础上对库切作品的译介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国内学者对库切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者、主要研究主題。并基于此指出国内研究的不足,为未来研究提供更多新的思路。
关键词:库切;译介;文献计量分析法
作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库切吸引了各国学者对他及其作品进行译介和研究。为使国内学者了解库切及作品的译介和研究现状,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创新研究,本研究使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分析了自2001年以来对库切作品的译介和国内学者研究库切小说的成果,力图“了解库切研究在国内的整体趋势及变化,有助于理清研究思路,掌握学科发展趋势,找到学科内新的空白点”。
一、数据收集
笔者采用清华同方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作为研究数据的来源,以2001年至2016年为时间范围,发现国内现有出版的库切作品译本15部。笔者以“库切”为篇名,对CNKI中进行跨库检索,共得到476条记录,期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76条,“特色期刊”97条,“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92条,“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1条。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剔除内容相关度不高的文章,最后选出470篇相关文献(期刊论文373篇,占比78.36%,学位论文103篇,占比21.63%)作为计量分析的原始数据。
二、数据分析
本部分主要基于以上检索出的数据,从库切作品译介现状和国内学者对其作品的研究两方面进行。
(一)库切作品译介现状分析
1999年库切出版了小说《耻》,随后获得英国布克文学最高奖——布克奖。2002年张冲、郭整风翻译了该小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但是中国学界对此并没有多大反应。2003年,库切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引起了学界和读者的关注。2004年,浙江文艺出版社火速出版了《青春》《等待野蛮人》《迈克尔·K 的生活和时代》(1983年获得英国布克文学最高奖——布克奖)、《彼得堡的大师》,以及《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节课》等库切5部作品。2006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又出版了《男孩》《幽暗之地》《内陆深处》和《福》等库切早期作品的中译本。之后浙江文艺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了《凶年纪事》,2010年出版了《夏日》,2013年出版了《耶稣的童年》,对库切作品的译介几乎与原版小说的出版同步。从译本出版的年代分析来看(表1),主要集中在2004和2006年。从1974年库切发表第一篇小说,到第一部中译本问世,整整间隔了28年。
由此可见,2003年之后,译本出版的密度显著上升,这也显示出国内学者对库切及其作品的关注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库切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库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国内学者开始聚焦库切及其作品。本部分笔者将对已经检索出的470篇研究性论文从论文的数量及分布年代、论文的期刊分布、核心研究者和研究主题分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国内学者“了解国内研究现状、清理研究思路并找出学科内新的空白点,做出学科创新”。
1.论文发表年份分析
根据文献计量学的相关理论,对某一特定领域的论文数量及发表年代进行研究可以“直观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状况”与“发展水平”,并且有助于研究者掌握该领域研究在某个时间段内呈现的整体趋势及变化。
笔者根据已经检索的数据绘制出图1,以更直观的方式来了解2001年至今,国内学者对库切及作品的研究状况。
由图1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库切及其作品的研究始于2001年。2001—2005年年均发表11.2篇,属于起始阶段;2006—2008年年均发表27.7篇,处于平稳发展阶段;2009—2014年年均发表49.9篇,属于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之后呈现回落趋势。尽管笔者在进行数据收集时,由于当时CNKI的最新文献截至时间为2016年5月,虽然没有6-12月的文献数据,但是依然可以推断出2016年不可能超越2014年,2013年68篇是最高纪录。
2.论文期刊分布分析
在本次共检索出的470篇论文中,除去硕士论文92篇、博士论文11篇,还剩下367篇论文发表在各种期刊上,不计重复出现的期刊,分布在213种期刊上。通过数据分析,笔者发现有127篇发表于核心期刊,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领域内研究的论文质量较高。另外,关于库切及其作品的研究论文呈现出集中分布在集中核心期刊(《名作欣赏》《短篇小说》《外国文学研究》)的态势,又呈现出广泛分布于多种普通刊物的现象(如各学院学报,世界文学类期刊等)。
从图2和表2可以看出,发文1篇的期刊有177种,占期刊总类的84%,发文2到5篇的期刊有26种,占期刊总类的12%,发文6到9篇的期刊有5种,占期刊总类的2.3%;发文10篇及以上的刊物有4种,占期刊总类的1.9%;发表论文10篇以上的刊物分别为《名作欣赏》18篇,《短篇小说》16篇,《安徽文学》(下半月)11篇,《外国文学研究》10篇。虽然发文10篇以上的期刊只占期刊总类的1.9%;但发文量却占到发表论文总量的15%。高比重的发文量表明这4类期刊对库切及其作品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期刊。
3.核心研究者
本部分将在文献计量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者发文数量、研究持续时间和论文被引次数及项目来源进行分析,以确立该领域的核心研究者。
笔者根据国内研究者的发文数量,统计发现,发文两篇以上的有33人,共发文147篇,占发文量的31.2%;发文9篇以上的研究者共6人,共发文67篇,占总发文量的14.2%。从表3可以看出,发文量最高的是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蔡圣勤教授,发文18篇,蔡教授还在2010年发起了“库切研究和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会议,这是“中国乃至亚洲国家第一次高级别的专门性学术会议”。发文数排第二的是山东德州学院的高文惠教授,发文17篇。其次分别是发文16篇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石云龙教授,发文10篇的清华大学王敬慧教授,发文10篇的河南大学武娜博士,发文11篇的北京大学段枫博士。endprint
从发文时间可以看出,研究者对该领域的研究时间跨度。其中蔡圣勤教授的关注时间为13年,最长。其次为段枫博士,持续关注11年,王敬慧教授、黄晖教授和张勇博士的关注时间为9年,高文惠教授关注的时间为8年。但是除蔡圣勤教授外,2014年后就没有再检索到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可能出現了研究中断的情况。其他人的研究持续时间较短,且研究成果相对不多,因此不能确定为持续研究者。
根据论文发文情况来看,论文来自2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分别是黄晖教授2010年“库切小说诗学研究”和蔡圣勤教授2014年“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20世纪南非英语小说”;3个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分别是黄晖教授2008年“库切与后殖民流散文学”、石云龙教授2009年“英语后殖民主义小说研究”和堵文晖2015年“全球化视角下J.M.库切的流散写作研究”;2个湖北省人文社科基金,分别是蔡圣勤教授2004年十五规划一般项目“库切小说中文化全球化警示意识研究”和2008年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库切文学思想中后殖民主义的右翼性研究”,如表4所示。
除发文数量和基金来源外,研究论文的被引频次也是评价该研究者是否是核心研究者的重要因素。根据表5对12位研究者论文被引频次的统计,可以清晰的看到论文被引频次较高的分别为段枫博士146次、蔡圣勤教授131次、高文惠教授99次。
根据研究者研究时间跨度,发文数量,以及文章被引频次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库切及其作品研究的核心研究者包括蔡圣勤教授、段枫博士、高文惠教授、王敬慧教授、石云龙教授和张勇博士。
4.研究热点分析
所发论文根据研究主题进行统计(表6)发现,目前对库切及其作品研究的重点依然是以小说为主,特别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耻》,研究文章竟然高达123篇,占发表全部论文的1/4。其次是对小说《等待野蛮人》的研究发文量,达到88篇,而之前获得布克文学奖的小说《迈克尔K的生活与时代》的研究发文量却只有20篇。在研究主题方面,侧重于后殖民研究、他者、生态视角,以及后现代主义。对于小说文本形式的研究较少,只有极少数文章提及。因此可以说,目前国内对库切小说形式的研究较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叙事学方向和互文性方向。
三、结语
本文是基于CNKI数据库对库切及其作品近年来在国内的译介及研究情况做出的分析,除了所取得的成绩,我们也应当看到现在国内研究的种种不足。第一,对国外文学作品的译介不能以诺贝尔文学奖为旗帜,不能得奖前无人问津,得奖后趋之若鹜,让诺贝尔文学奖左右中国读者的阅读方向,我们应保持理性清醒的认识。第二,在研究型论文中,对于国外学者对库切及其作品的研究介绍较少,仅有李丽娟、蔡圣勤的译作《库切:争议与耻》介绍了约克大学大卫·阿特维尔的论文。而对国外学者研究成果译介可以为国内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打开新的视角。第三,国内学者可以更多地关注欧美以外的英语文学,如非洲英语文学等,非洲文学和欧美英语文学风格迥异。对以往被边缘化的英语文学的研究,也是对世界文学的丰富。本文通过分析库切作品译介和研究现状,对该领域发展现状做出了一个全面和具体的介绍,希望能更好地促进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
[2]蔡圣勤,谢艳明.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张磊.浅议库切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4).
[4]李丽娟,蔡圣勤.库切:争议与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