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转型路径探索
2017-11-28崔小娟
【摘 要】 2017年,在国产电影保护月之际上映的主旋律电影《战狼2》燃爆暑期档,从票房到口碑都取得了现象级成功。这标志着新时期主旋律电影市场化的逐步成熟,也对中国电影未来的整体发展起到了鲶鱼效应,在提供借鉴与思考的同时,带动了主旋律电影市场的发展。因此,本文以电影《战狼2》为例,从其叙事模式、内容创作、制作技术和商业逻辑四个主要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其作为主旋律电影在商业化转型中的做法,以期为中国同类型电影未来走向乃至整个影视传媒产业变革提供借鉴和创新思路。
【关 键 词】《战狼2》;主旋律电影;转型
【作者单位】崔小娟,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
【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新晋导演吴京的《战狼1》以近5.5亿票房的成绩在主旋律电影创作中脱颖而出,打破了多年来我国军事题材电影叫好不叫座的瓶颈状态。2017年,在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在“八一”建军90周年被强调之际,《战狼2》这样一部凸显民族自信、重视大国担当的军事题材作品再次燃爆暑期档,先是在7月27日首映当天以4小时破亿、当日接近3.6亿元的票房刷新了此前由《西游伏妖篇》所保持的华语影史单日票房纪录;随后又屡创最快破7亿元、8亿元、9亿元和10亿元的票房纪录,一路高歌猛进,于8月7日以超33.9亿元打破了国产电影《美人鱼》创造的中国影史票房纪录。截至8月底,上映36天的《战狼2》票房已达到 55.09 亿元,成为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中唯一入围TOP100的华语电影(位列第55名);并以超1.4亿观影人次超越《泰坦尼克号》,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甚至在国庆档多部大片厮杀正酣的情况下,已上映70多天的《战狼2》依然保持着每天一两百万的票房收入。更难能可贵的是,《战狼2》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票房屡创新高上,而且在当下大 IP 电影造成观众审美疲劳的现状下,《战狼2》保持着良好的口碑,在各大购票平台的评分都有9分左右。
可以说,《战狼2》这种将主旋律与市场化完美结合运作的电影给观众和投资方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目前,中国电影的主流形态由两种电影类型构成:一种是弘扬主旋律和国家意识形态,以政治历史和道德伦理为主题的主旋律电影;另一种是以喜剧、悲喜剧为主,伴以武侠和刑侦类型的商业娱乐电影。其中,主旋律电影包括标志性作品《开国大典》(1989年上映,豆瓣评分7.0分)、为新中国成产60周年制作的重大革命历史片《建国大业》(2009上映,豆瓣评分6.0分)、现实题材的《唐山大地震》(2010年上映,豆瓣评分7.4分)、国学题材的《孔子》(2010年上映,豆瓣评分5.3分)等[1],这些电影均具有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符合国家政策倡导、弘扬主流文化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等特征。近年来,隨着电影市场化进程加快,很多主旋律电影开始向带有主旋律色彩的商业电影转型,其中,《智取威虎山》(2014年上映,豆瓣评分7.7分)和《湄公河行动》(2016年上映,豆瓣评分8.0分)就是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运作的成功代表[2]。以2017年已经和即将上映的此类电影为例,从一众正能量小鲜肉领衔的《建军大业》,到展现中国式超级英雄的《战狼2》,从以慰安妇为题材的纪录片《二十二》,到中国首部现代空军题材的《空天猎》和首部现代海军题材的《红海行动》,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方开始青睐主旋律电影创作。这也标志着新时期主旋律电影市场化的逐步成熟。因此,在资本和炒作的热潮逐渐退却后,本文以依然保持着良好口碑的《战狼2》为例,从其叙事模式、内容创作、制作技术和商业逻辑四个主要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其作为主旋律电影在商业化转型中的做法,以期为中国同类型电影未来走向乃至整个影视传媒产业变革提供借鉴和创新思路。
一、叙事模式:从宏大叙事转向类型叙事
众所周知,传统的国产军事题材影片,如《冲出亚马逊》(2002年上映,豆瓣评分6.4分)、《大决战》系列(三部曲“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分别于1990—1992年上映,豆瓣评分分别为7.7分、7.5分、7.3分)等,由于影片内容承载着国家层面的使命感,往往采用宏大叙事的模式,从大处着眼。因此,这些国产军事题材影片虽然主题宏大,但在表现手法、意识形态传递等细节方面仍显单薄和不足,即使引领了价值导向,也依然难以引起公众的情感共鸣[3]。如今文化、娱乐和消费的外延不断延展,移动互联网传播媒介也在快速迭代,这些因素都在促使主旋律电影不断升温。在此背景下,《战狼2》接过主旋律电影市场化的大旗,在将商业片和类型片的创作方式和视听元素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兼具对纪实影像的故事化呈现和符号性认同的重视,开辟了一条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转型的新路径[4]。
电影《战狼2》以2011年“北非大撤退”这一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撤侨行动作为参照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冷锋在被开除军籍后本因寻找未婚妻来到非洲,却被卷入了一场非洲国家叛乱的故事。由于国家之间政治立场的关系,中国军队无法在非洲通过武装行动撤离华侨,因此,本来能够安全撤离的冷锋再次肩负起军人的职责与使命,重返叛乱旋涡中解救被困工厂的中国同胞与非洲友人,几经殊死战斗,最终带领他们重返祖国。影片在叙事模式方面,摒弃宏大叙事而转向类型叙事,遵循类型化的叙事结构技巧,从戏剧冲突、场景设置和人物心理挖掘等方面带来叙事格局的提升。该影片聚焦于非洲战乱背景下的中国当代特种兵,在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主线中融入家国情感和民族情怀,以平民化的叙述视角展现人物的人格精神和亲情伦理,使整个故事情节更合理,情感铺垫更到位,改变了以往主旋律电影那种将个人、家庭的幸福与国家、民族的利益截然对立起来的叙事模式,成功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内容创作:以优质内容讲好中国式超级英雄故事
据2017年7月下旬中国影协发布的《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显示,中国电影正在从市场的黄金时代走向创作的黄金时代,质量以外的元素对电影市场的影响大大降低,观众需要更优质的电影已成共识,中国电影的重心正在从市场向创作转移,质量才是发展的生命线[5]。在这一趋势下,《战狼2》除了以爱国主旋律契合观众心理需求,更在内容创作方面对“战狼”系列的主题思想进行了一次有效自我迭代和升华,十分注意讲好故事,以接地气、有温度的良心之作打动观众。这部电影不是军事、动作和好莱坞超级英雄等类型电影的简单叠加和模仿,而是在个人情怀、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endprint
以电影的人物塑造为例,西方好莱坞大片所塑造的超级英雄与中国社会环境下所推崇的英雄有一定差异性。以往华语电影所推崇的也往往是在屈辱和困境中通过武功较量为中国人赢得光荣的英雄形象,而《战狼2》中的英雄形象则摆脱了这些人物脸谱化、情感空洞化和价值灌输化等问题,着重讲好一个有血有肉、军事素质过硬而又接地气的中国式超级英雄的故事。在新的中国和世界关系背景下,该影片以主人公冷锋为代表的中国军人所展示的有担当、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硬汉形象展现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伤我国人者,皆为我敌”的家国情怀。这正塑造了大国崛起背景下代表正义、担负国家使命,将个人英雄主义与国家利益相融合的中国式超级英雄。这种独属于中国人的英雄主义与“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的国民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形成呼应,成为中国崛起的时代隐喻,也是中国梦的集体表达。
三、制作技术:以工匠精神锻造中国电影艺术
影片的制作质量是其票房和口碑的重要保障。经过4年筹备、10个月拍摄,在1000多名剧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战狼2》自上映以来就被很多影评人视为“中国电影工业的重大进步”[6]。虽然整部影片的制作成本仅有2亿元,远低于近些年某些超级IP的制作成本,也没有众多自带流量、话题度高的明星加持,难以依赖粉丝经济,但通过邀请国际和国内顶级制作团队和武指团队,从剧本到拍摄、从镜头到声音、从道具到服化、从动作到调度等各方面精益求精,最终为观众们带来了极致的感官体验。快节奏的故事讲述贯穿全片123分钟的4077个镜头(国内一般的电影镜头是1000个左右),大量的战争场面和特效画面的连续、快速剪辑应用,也都从制作技术层面呈现了中国电影艺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例如,影片一开场,吴京饰演的冷锋与多个海盗水下搏斗的场面长达6分钟,向观众展现了干练精彩的武打动作与真实到令人窒息的水下拍摄的完美结合。这番精彩场面的背后,是主演吴京亲自上阵连续跳水26次、拍摄人员长达半个月每天泡在水里10多个小时的执着坚持。影片中与军事相关的场面多达四分之三,哪怕是巷战、枪战、爆破甚至驾驶坦克漂移和碾压汽车等危险场面,也都是演员们经过专业训练后真枪实弹参与的拍摄。正是这些细节方面的高标准追求,使得这部在现实创作背景下融合中国传统功夫的武打动作与现代化的军事技能于一体的电影充满打动人心的力量,成功为观众呈现了一道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盛宴。
四、商业逻辑:市场推广与口碑传播相结合
首先,在市场推广上,《战狼2》在上映之前,导演兼主演吴京就在十几所大学开始路演,通过在路演现场与高校学生们的互动表达自己对选角、剧本和拍摄过程的一些看法,并解答他们的相关提问,自此奠定了这一部分年轻群体的观影基础。在上映的同时,《战狼2》的主演也参与到30个城市的影院路演环节中,与影迷们进行亲密接触和交流,重点讲述拍摄这部电影期间真实经历的困难和发生的有趣事情,從而以真情打动影迷。
其次,在传播策略上,《战狼2》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自上映以来就不断引发海内外权威媒体,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好莱坞报道》《洛杉矶时报》、美国CNN、英国BBC等的广泛热议;更有诸多知名自媒体通过微博平台等传播渠道推送观影感想,于是影片的好口碑通过涟漪效应迅速扩散,影响到更大的观影群体,从而掀起全民观影热潮。如图1所示,相关机构通过对全网关于《战狼2》的文本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总计60个)后,利用自然语义分析法对其进行分词聚合和词云制作。从该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战狼2》已经不仅是一个电影文化事件,还在舆论与口碑传播中成为一种大众参与、互动的社会文化现象,这为观众认知国产电影,尤其是这一类主旋律电影打开了新的视野。
五、结语
2016 年以来,国产电影票房增速放缓,整个国内电影产业也暴露了种种增长瓶颈。可以说,在经历了野蛮生长之后,如今文化消费升级逐渐步入成熟阶段,观众的观影标准日益提升,精神消费趋于理性,国产影视作品亟待向精品化转型。在这种情况下,《战狼2》不是简单的好莱坞商业片程式与民族主义情绪勃兴相叠加的产物,而是以世界标准和国际视野做好中国主旋律电影,讲好中国英雄故事,对内完成国内不同群体的整合统一,对外完成中国形象的塑造。因此,这部影片的成就不仅在于以现象级的放映量夺下华语电影票房第一,还在于树立起华语电影制作的新标准和标杆,承担起大国崛起之后崭新的话语责任,为我国电影业全面贯彻国家所倡导的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典范[7]。
值得反思的是,虽然《战狼2》并不是无可挑剔,也并不意味着整个主旋律电影市场的回暖,但其已寻找到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转型的一条新路径,在主旋律和商业大片之间找到平衡。这证明主旋律题材电影的好口碑与运作层面的商业化并不冲突,为同类电影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些具有借鉴性的启示。第一,在电影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主旋律题材电影只有在主旋律基础之上关注细分题材,找准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创作类型片,兼容军事、超级英雄和武侠动作等各种类型,才能颠覆人们心中主旋律电影曲高和寡、可看性差和灌输价值观等传统印象,逐步进入类型化的新发展阶段,并不断获得市场反馈与互动,取得口碑与商业上的双丰收。第二,主旋律题材电影要立足于民族情怀,坚持价值导向的正确性,以叙事为先,在内容创作上注重以小见大;严把制作技术和质量关,确保内容的专业性和制作水平的精良;适度运用商业逻辑,把市场推广和口碑传播有机结合,才能够打造出艺术性和感召力并重的主旋律电影。
|参考文献|
[1]黄卓. 从《建国大业》看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运作[J] . 东南传播,2010(9): 47-49.
[2]宋维才. 大国意志、主流价值与商业精神——电影《湄公河行动》对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启示[J]. 当代电影,2017(2): 136-139.
[3]郭荣,陈文耀. 《战狼II》:主旋律电影商业化和类型化创作的叙事特征[J] . 艺术评鉴,2017(16): 116-117.
[4]晋珊珊. 国产大片的类型化重构与突围——以电影《战狼 2》为例[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37): 60.
[5]李博. 《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近日发布[EB/OL]. http://gov. eastday. com/renda/2012shwl/n/node16470/u1ai6158736. html,2017-07-28.
[6]尹鸿. 工匠精神、主流价值与类型精品——对《战狼2》现象的三点思考[J]. 上海采风,2017(9): 92-93.
[7]中国电影报. “战狼现象”书写票房神话,“双效”丰收助力供给侧改革[EB/OL]. http://www. sohu. com/a/19244950_388075. html,2017-09-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