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民文出版的发展路径
2017-11-28王志刚张馨月
王志刚+张馨月
【摘 要】 民文出版是我国出版产业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民文出版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是依然面临效益差、发展不均衡和发行渠道单一等现实困境。民文出版的发展需要宏观层面政策的全面推进,也需要出版企业发挥主动性,提升专业竞争力。
【关 键 词】民文;出版现状;发展路径
【作者单位】王志刚,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馨月,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民文出版是民族历史的记录和传承。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55个少数民族共有80多种语言,全国约有6000万少数民族人口使用本民族语言,有22个民族使用28种文字,约有3000万人使用本民族的文字[1]。作为一个和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从这一层面而言,民文出版工作不仅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有益于整个中华文明生态建设。近年来,我国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民文出版大力支持,民文出版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相较于快速发展的我国出版产业的其他板块,民文出版仍处于弱势。本文通过分析民文出版的发展现状,探究其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探求新形势下民文出版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民文出版现状
从整体上看,随着相关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我国民文出版整体规模稳步增长,同时推出了一批优秀民文出版物。
1. 民文出版扶持力度逐渐加大
2007年,中宣部、国家民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共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扶持力度的通知》,在资金方面给予民文出版重点支持,由此推动了民文出版的快速发展。此后为落实这一政策,各部委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16年,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印发的《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文化安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更是明确要加大对民文出版工作的扶持,重点补贴民文出版物(包括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网络出版物)的编辑出版、民文编译人才培养、民文出版单位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以及民文出版“走出去”项目等。2017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做好民文出版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更是细化了民文出版资金资助项目评审等工作要求。
近几年,国家对民文出版事业的扶持从单一政策支持向民文出版基地建设倾斜。2017年9月12日,国家吉林民文出版基地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三个国家民文出版基地,前两个是新疆民文出版基地和内蒙古民文出版基地[2]。这些民文出版基地集编辑、翻译、制作、出版发行、内容集成、教育培训和信息服务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立足当地,面向全国,较好地带动了全国民文出版工作的开展。
国家层面的支持为民文出版提供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同时不断完善的出版管理制度增强了民文出版的综合实力,保证了民族出版工作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2.民文出版物规模稳步增长
在诸多政策支持下,尤其是2007年《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扶持力度的通知》发布后,我国民文出版工作取得一定发展,民文图书的整体出版种数、新出种数以及印数都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见图1)。
统计数据显示,2008—2014年,我国出版民文图书分别为5563、8535、7577、9275、9119、9511、8031种,其中新出种数分别为2543、3163、3157、3675、3629、3824、3883,图书印数(万册张)分别为 3797、6689、5244、7310、6659、7168、5853[3],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当前,民文出版发展的高速度、高成就与民文出版起步时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1952年,我国全年仅出版621种民文图书,印数也仅有661万册,而现在民文图书出版不仅数量增加,印数扩大,题材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近年来,民文图书的文种有纳西文、景颇文、哈尼文、蒙古文、壮文、维吾尔文、瑶文、布依文、锡伯文、藏文、西双版纳文、苗文、满文、哈萨克文和朝鲜文等20多种文字。这些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在向少数民族地区宣传国家政策以及展现民族历史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相继推出了一批优秀民文出版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文出版事业快速发展,国内各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优秀主题出版物和精品图书。与此同时,不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蒙、藏、维、朝鲜文以及其他民文版本得以广泛发行,而且反映当代中国经济和政治改革进程的国家领导人著作的民文版本也得以及时出版。例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的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7种民文的单行本,2016年3月28日就由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翻译,民族出版社出版,向全国公开发行[4]。此外,与少数民族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图书也纷纷出版,如《蒙古族民俗百科全书》(蒙古文)、汉、藏、满、蒙四种文字版的《中华大藏经》《藏传历算学大全》(藏文)等。一些具有较高社会价值的文学作品,如《彝族文学史》等著作相继面市,在少数民族地区引起广泛反响。我国汉族同少数民族交往必备的词典工具书也不断面市,《汉蒙词典》《汉哈大词典》等作品既是我国各个民族密切交流的体现,也是我国民文出版事业发展进步的标志。在童书出版方面,2017年,民族出版社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合作翻译出版了《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以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和朝鲜文五种文字出版發行,丰富了少数民族儿童的精神世界。这些少数民族优秀出版物的问世,不仅对传承和传播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丰富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态。endprint
二、我国民文出版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各民族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快,国家对民文出版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加大,我国民文出版的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无论是图书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无论是内容生产,还是产品发行,民文出版都面临较大压力。相对整个出版市场的繁荣,民文出版工作仍然存在差距,面临很多发展难题。
1.教育出版规模较小
在我国出版产业格局中,教育出版因其强大的规模化经济效应,在盈利方面始终领先于其他出版类型。而教育出版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影响深远,是民文出版领域的重点板块。我国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聚居区教材的选题策划、编译和出版发行非常重视,通过政策倾斜和财政帮扶来支持少数民族教育出版事业的发展。但是,少数民族的教育类图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受众辐射范围狭窄,缺乏市场竞争力,缺少获取规模化经济利益的可能,因此,无法形成再生产业链,民文教育出版系统也没有形成良性循环。故而整体规模较小,市场影响力有限。
2.童书出版数量稀缺
童书不同于普通的大众读物,不仅要在内容上符合儿童心理,而且要能够科学地引导儿童成长,集趣味性、娱乐性和科学性于一体。少数民族的少年儿童肩负着传承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但是当前民文出版的童书呈现数量少、种类少的特点。少数民族地区少年儿童的文化教育基本通过地方学校来实现,针对性的童书极为稀缺。大部分原创童书精品,比如,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作品一般会通过汉文出版,而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相对较少。此外,童书出版的地区差异也是民文出版的一个严峻问题。不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民族人口的不同,民文出版发展也有很大差距。有些文种使用人数多、影响力大,占据了民文出版的重要部分,“其中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和朝鲜文种图书约占少数民族文种图书总数的97%;其他少数民族文种图书约占3%。[5]”而一些人数较少的民族对儿童讀物甚至各类图书的需求则得不到满足,这种不均衡的状态既不利于这些民族的发展进步,也不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稳定。
3.效益日趋走低
民文出版社仅依靠国家财政支持,在公共领域的公益性派发和简单售卖无法实现利益回报。而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及读者数量有限,图书印数自然也十分受限,因而亏损成为民文出版的普遍现象。近年来,图书出版的各项成本日益走高,而各种专项补贴相对有限,因此,有的出版社就面临生存的压力。迫于这种压力,一些民族出版社选择“以汉养民”,即利用汉文图书出版盈利,以弥补民文图书的亏损,然而由于地域人群特点,即便是这些民族出版社的汉文图书出版也同样面临盈利难题。目前,全国大部分民族出版社都存在资金不足问题,很多优秀选题因没有出版资金支持而搁浅。
4.人才严重不足
民文出版需要人才的大力支持,然而,一些出版机构当前对民文出版专业人才重视不够,造成人才外流。例如,在出版内容生产方面,主要创作人才严重不足,以青海为例,2010年底,全省宣传少数民族思想文化人才总量为14774人,仅占全省人才总量的4.9 %;而在编辑加工方面,20世纪90年代,北京民族出版社设有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和朝鲜文五个文种,平均每个文种专业技术人员有40多人,而现在每个文种专业技术人员则缩减到不足20人。专业人才的不足无疑影响了民文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我国民文出版工作的开展对策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民文出版工作面临的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的经济压力,另一个是人才供给的严重不足。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仍然需要政府积极调整政策导向,将对民文出版的经济、政策和人才等支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同时深化公益性出版制度改革,激发民文出版单位自身积极性,实现宏观政策扶持与微观市场实践的良性互动。
1.加强宏观政策的全面引导
在我国出版产业定位中,民文出版属于公益性出版,因而需要政策的有力支持。相较而言,我国政府近年来在出版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有所增强,这种支持也直观地体现在一些优秀民文出版作品的不断面市。然而,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国内大部分民文出版企业的发展仍然举步维艰,民文出版专项资金支持总额虽然有所增加,但出版成本上升以及其他市场因素的出现导致很多民文出版企业境况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因此,就民文出版的政策扶持而言,我国政府不仅应该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还应该在政策层面将民文出版扶持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具体而言,在资金扶持方面,国家要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强调出版资金扶持的大面积覆盖和系统支持,使民文出版工作者不用过多考虑市场收益,而是重点关注出版产品的社会影响。在内容生产方面,相关部门要突出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的民族问题学科地位,增加项目总体数量和资金数额,鼓励学者研究民族问题并出版民文出版物,还可考虑单设国家社科基金民族类课题,从而鼓励更多优秀民文出版物的诞生。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家要建立民文出版人才培养基地,如在国内各民族院校设立编辑出版专业,进行人才订单式培养,为民文出版提供充分的后备人才支持。
2.发挥民文出版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在出版实践中,出版单位应该发挥主动性,对读者需求进行调研,做好民文出版工作,利用新媒介技术拓展发行渠道,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推进民文出版“走出去”。
(1)对读者需求进行调研,做好民文出版工作
出版市场上供需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买书和卖书两难的情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民文出版的前期工作需要更加细致。出版单位必须主动深入少数民族基层群众中,真正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之上进行选题策划,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图书。有效的市场调研能够为出版物的精准发行做准备。通过打造供求网络,出版社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市场的需求,并在第一时间将图书投放到特定的市场中。这样不仅降低了出版社的盲目性,减少了发行成本,还可以真正满足少数民族人民对图书的需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