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助力“微专题”的实践研究
——以“蛋白质”复习为例
2017-11-28仝静飞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广东江门529000
彭 博 仝静飞 (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 广东江门 529000)
“思维导图”助力“微专题”的实践研究
——以“蛋白质”复习为例
彭 博 仝静飞 (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 广东江门 529000)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开发工具,可以拓展大脑无限的想象力。将思维导图引入高三复习课的“微专题”教学,尝试通过思维导图的“线”串起微专题的“点”,以期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理清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思维导图 微专题 蛋白质复习
思维导图是一种对知识进行组织和表征,并将思维直观化的一种工具。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维导图在复习中可以帮助学生联系知识,构建体系,加深核心概念的理解。但实践中,笔者发现在复习中按照“大专题”构建思维导图,任务重,内容繁,学生容易丧失初学的新鲜感和后续的参与意识。
“微专题”是基于学情、教情、考情,选取切口小,口径窄,针对性强的某个“点”,整合生物学的概念、原理、规律以及思维方式,实现知识内化、结构建构、知识迁移与应用,解决真问题、实问题和小问题的一种“精准扶贫”。
针对“微专题”来构建思维导图,涵盖内容少,知识点联系紧密,便于知识系统的整理与加工。新颖的教学形式,也能提高学生课堂的主动参与意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活化知识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教学过程
1.1 明确主题,确定“微专题”
“微专题”的设定,就是要打破教材原有的顺序,依据“考点”“重点”“难点”“疑点”“热点”以及科学方法、科学思想来设置专题。如依据科学方法的“同位素标记法”专题,依据科学思想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专题。
“蛋白质”的微专题就是依据考点逐步细化来确定,先从一级主题“分子与细胞”到二级主题“细胞的分子组成”,再从二级主题细化到“水”“无机盐”“糖”“核酸”“脂质”“蛋白质”6个“微专题”。
1.2 步步为营,自主建构思维导图
教师给出“蛋白质”主题后,要求学生在白纸中央写上主题词,然后启发学生回忆:“在蛋白质领域你学过哪些知识?”并要求学生尝试在主题词周围用铅笔写上这些知识点的关键词或核心概念,同时体会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及关系。教师提醒:“把这些关键概念进行排序,从最一般、最概括的概念到最特殊最具体的概念依次排序。”学生尝试根据自己的整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绘制一张草图,并分享交流,查漏补缺。另外,学生反思:“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哪些内容还存在疑惑?”最后,学生尝试判断:“哪些是我要重点复习的内容,哪些是需要老师带领复习的内容?”
这样的复习有效地避免传统复习课中知识点罗列所带来的沉闷枯燥,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实际需要出发,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3 突破疑难点,完善思维导图
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的思维导图不免有缺憾和遗漏,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构图过程中发现的疑惑点、重难点和遗漏点,进行重点突破。当然,在突破的时候,采用问题串,逐步引导学生,师生共同完成任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在讲解酶与人体几种重要有机物关系时,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串:
① 酶、激素、抗体、受体都是蛋白质吗?
② 能用集合的形式展示它们和蛋白质的关系吗?
③ 血红蛋白是内环境的成分吗?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区别是什么?
④ 载体蛋白就是糖蛋白吗?
⑤ 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是糖蛋白吗?抛出问题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甚至是课堂上的激烈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甚至可以挖掘到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是否等同,它们分别与哪些运输方式有关等问题。
1.4 学以致用,巩固导图的建构成果
思维导图是以关键词和连接词为基础构建的网络结构如图1,可以培养学生利用这种“导图思维”解决问题。
图1 蛋白质的思维导图
例:某多肽有20个氨基酸,其中含天门冬氨酸4个,分别位于第 5、6、15、20 位(见图);肽酶 X 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20肽含有肽键至少22个
B.该20肽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为1个和8个
图2 某多肽中天门冬氨酸简式
C.肽酶X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共含有氨基酸19个
D.肽酶Y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比20肽多4个
“导图思维”解题首先要分析题干条件,寻找关键词,然后将条件联系,形成网络,最终回归学生构建的导图某个分支完成解题。多次练习后,学生做题时会主动的将题干分割,寻找关键词,然后进行联系,形成脉络,完成思维导图的内化,如例题的“导图思维”如图3所示。
图3 例题“导图思维”过程
2 结语
思维导图助力的“微专题”,由一条主线串起零散的知识,加强知识的内在逻辑关联,防止复习的“碎片化”,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完成学习技能的“迁移”。
对“微专题”构建思维导图的“精”而“微”,既避免按“大专题”构建思维导图的“泛”且“繁”,又能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辩”与“思”,这种模式值得笔者继续探索。
[1] 托尼.巴赞著,丁大刚,张斌译.思维导图使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5-27,91-136.
[2] 王晓静.应用微专题提升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效率[J].中学生物学,2016,3(32):51
G633.91
B
文件编号:1003-7586(2017)10-00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