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交中表情符号的表达与象征意义分析
2017-11-28胡远珍
胡远珍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网络社交中表情符号的表达与象征意义分析
胡远珍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网络表情符号是由字符、文字、图片、视频等元素组成的通过视觉化的方式来呈现的一种非语言符号。随着网络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表情符号已经成为网民在网络社交空间互动交流最日常的一种全新方式。在表情符号制作、分享、传播过程中,它与生俱来就带有的满足、调侃、释放、娱乐等意义的表达,既体现了网民们一定的社会心理、态度、情感,又彰显了其社会互动、调节的作用。当网络社交逐渐成为人们突破时空界限最重要的交流活动时,网络表情符号在其发展中也出现了低俗、庸俗、粗俗、媚俗的野蛮生长,给网络社交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表情符号不仅仅是沟通中“自我”的延伸,自我个性的表达,其折射出的社会心态、利益诉求、价值取向、舆论话语等多元化的象征意义更值得我们去考察和探究。采取开放包容、理性对待、正确使用、积极引导的态度与策略,这样表情符号才可能成为大众文化中健康向上的独特文化景观。
网络社交;网络表情符号;象征意义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上网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网络提供的新型社交环境,让表情符号也成为人们互动交流的一种时尚。2015年11月17日,《牛津词典》将“(意指笑哭)”表情符号评为年度词汇,以体现视觉化表达在交流中的重要性。2017年1月22日,腾讯QQ发布的《2016年QQ年度表情大数据》(以下简称《表情大数据》)显示,8.77亿QQ用户在2016年全年的聊天表情发送量达3187亿次[1],此数据尚不包括微信、微博等其他社交平台千万级别的表情发送量,由此可以看出用户对表情符号的青睐程度。网民使用网络表情符号是在虚拟环境中被催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社交习惯,这种习惯已经成为人们常态化的表情达意方式,形成了一种网络社交的独特文化景观。
一、网络表情符号的产生与发展
1.网络表情符号的概念界定
对于网络表情符号的理解和定义有不同的学科视角,如余光武、秦云的《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表情符号初探》从语言学进行了探究[2],郭妍的《网络表情符号的美学探究》从美学角度进行了分析[3],李菲的《网络表情符号的使用与满足》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了解读[4],曹进的《网络语言传播导论》从符号学的角度给出了释义[5]133。尽管国内学者对网络表情符号定义的表达不同,但对其外形特征以及象征意义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从表情符号的英文“Emoticon”来看,它是由“emotion(意为情绪)”和“icon(意为图标)”两个单词派生而来,之前也有研究者用英文“pictograph(意为象形文字)”来表示。本文综合网络表情符号已有的释义,认为网络表情符号是以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将字符、文字、图片、动画创作组合起来的用以表情达意的非语言符号。
2.网络表情符号发展历程
网络表情符号作为舶来品,它是由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教授斯科特·法尔曼于1982年所创的字符演变而来。法尔曼教授在校园BBS(电子公告板)上建议用字符“:-)”来表示笑话,用字符“:-(”表示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6]。于是这个由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元素组成的笑脸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生产力,此后各种各样的表情符号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因此它也被称为“改变历史的一张笑脸”。通过梳理表情符号的发展,它大致经历了单一文字、符号表情(绘文字)——图文结合静态表情——动画表情(flash和短视频)的发展过程。
第一代表情符号以颜文字为主:如果说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在电子公告板上写下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表情符号,那么起源于日本的颜文字(日语写法为かおもじ)就是它的升级版。我们可以把颜文字阶段看作网络表情符号的生长期,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仅仅只用单一的键盘符、标点或者两者的结合体就能模拟出人的面部和某种身体姿态,从而起到表达心情、传递情绪的作用。比如“(^O^)”表示的含义是开心,“ˋ0ˊ”表示的含义是生气,“( ̄﹏ ̄)”表示的含义吃惊……即便现在表情符号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但颜文字却没有消失,它仍然被大家广泛使用,并且种类在不断更新,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化,千形百态的系列颜文字正在被开发。
第二代表情符号是QQ表情“小黄脸”的兴起:以QQ表情中的基础默认表情“小黄脸”为代表的,也被称为emoj(i即绘文字,最早流行于日本,日语写法为えもじ),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以黄色为主体颜色的图形来模拟人喜怒哀乐等多种表情,比如龇牙、吐舌、微笑、大哭等。这些惟妙惟肖的符号简洁而又形象,在颜文字的基础上极大丰富了人们交流表情选择和聊天乐趣。QQ表情从2003年至2017年,每一次升级的表情都要比前一版更注重细节的展现,会融入更精细化、更极简的设计理念。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单是哭的表情,就有大哭“”、泪奔“”、流泪“”和笑哭“”等,无疑这是让表情在具有符号感和辨识度的基础上,以最简洁的形式表达最细微的情绪。
第三代表情符号是自定义表情井喷式发展阶段: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QQ默认表情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多元的使用需求,于是自定义、再创作表情符号如井喷式发展。一时间除了卡通动漫、萌萌兔等流行表情风靡外,一些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暴走漫画、叶良辰系列、甄嬛宫斗系列、尔康系列以及各路明星脸表情迅速爆红,为了满足网民互相斗图需要的“放学别走”等样式的表情更加活跃。随着制图技术的不断发展,GIF动画表情的传播也如火如荼,这种以动画式形式循环播放的表情语义更多,趣味更强。
目前,网络表情符号已由颜文字到绘文字、由静态图到动画式、由个人自由创作发展到商业团体开发的阶段。
3.网络表情符号的特征
网络表情大多是以人的面部表情、肢体形态、名人照片、流行词句等主要元素构成,以视觉化的符号呈现方式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人们使用时,更加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其基本特征为:
第一,视觉化表情具有文化交流共通性:从一件复杂的事物身上选择几个突出的标记或特征,就能使人把事物识别出来,“视觉不是对元素的机械复制,而是对有意义的整体结构式样的把握”[7]6。这其实是一种简化思维,它最大的优势就是以高识别度保持了文化交流的共通性,处于读图时代的人们正是用这种简化思维进行着表情符号的视觉传达。
第二,表情符号表意丰富,娱乐性强:搞怪调侃、卖萌搞笑、表意丰富是表情的最大的特点。譬如“斗图”就是使用者把表情符号的发挥到出神入化的标志,往往对话还没正式开始大家就互甩表情符号,你来我往、乐此不疲。像“群主发红包”、“给你一百个赞”等此类表情在亲友群尤其突出,要红包、发祝福这样的表情传递乐趣的确超过了文字范围,另外它所承载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义也非文字可以比拟,那些不善言辞的人得以通过表情符号传达内心想法。
第三,表情符号题材多元,紧跟流行时尚元素:网络表情符号的题材十分丰富,集漫画、影视片断、明星照片、社会热点等流行元素为一体,古为今用,西为中用,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更新快的特点。《还珠格格》中尔康系列、23年前的葛优躺系列……都成了社交媒体上最热门的表情符号;巴西奥运会傅园慧“洪荒之力”系列、帝吧出征系列、《花千骨》以及《人民的名义》等影视剧中的明星脸系列……在社交网络上层出不穷形成了病毒式的传播。这些紧跟网络热点的表情符号与社会事件息息相关,满足了追求时尚的个性化用户需求。
第四,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表达方式多样化:随着网络表情符号制作的快速发展,其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设计越来越精细,呈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自制的、平台默认的、下载的、收藏的可随意使用,文字的、图像的、动画的能自由组合,表情发展已完全进入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繁荣期,真正印证了“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第五,基础默认表情仍是用户首选:表情符号会受流行文化、使用习惯等因素影响,当那些曾经火爆一时的秋裤猫、呵呵兔风光不再时,以微信、QQ为代表平台提供的基础默认表情符号仍然没有被淘汰,它们不仅在数量上保持着不断增长,在质量上也保持着优化升级,“龇牙”表情能保持连续五年使用率第一就是最好的说明。分析发现,基础默认表情便于加载是主因,自制个性表情在很多平台都无法成功加载,比如微信朋友圈的评论就无法加载自制表情,只能从默认表情中选择。此外,简洁美观、辨识度高、类别丰富、节省内存等优点也是基础表情使用率高的重要因素。
4.网络表情符号的分类
网络表情符号的分类并没有统一的规范和固定的标准,本文将从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对表情符号进行分类说明。
按表现形式分:网络表情符号可以划分为颜文字系列、纯文字类、纯图片类、图文结合类和动态视频类五种类型。颜文字表情符号由标点、线条、字母、数字、运算符等符号组成,有有颜色与无颜色之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特定符号模拟出人的面部表情、姿态或者拼造出现实物体,视觉上给人直观的感觉;纯文字类的表情符号表现为用单纯的网络流行语、段子、名言警句等词句来表达隐含的意义;纯图片类的表情符号没有任何文字说明,针对性和指示性不强,因而表达情绪很模糊;图文结合表情符号多为图片搭配文字,明显的特点就是不同的图文可以相互变换着搭配,任何场景、文字、图片都可以按被赋予的意义来组合,图片辅以文字说明使得其表意更清楚,因此这也是被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类;动态视频类表情符号以flash动画和剪辑的影视视频为主,这一类表情比静态表情更加生动有趣,传达的情绪也更细腻丰富。
按表现内容分:可以将表情符号划分为真人类、卖萌类、暴力图类、正能量类、戏谑调侃类,这些内容素材浩如烟海,涵盖了公众人物、影视娱乐、热点事件、流行话语等题材,使用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承载的情绪丰富至极,几乎任何情绪都可以找到某一种形式的表情符号来传达。其中真人类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收集影视、娱乐、体育等名人明星有特色、有趣味的照片,在此图片基础上,再搭配合适的文字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表情符号;第二种是截取影视剧、综艺节目中有意思的语句片段、夸张表情,要么直接拿来使用,要么进行配文再创作,赋予其新的意义。卖萌类表情涵盖范围比较广,包括动漫、“小黄脸”等小清新风格的表情,一般使用人群是怀有少女心的年轻女性群体,想借此展现自己可爱的形象。暴力图类表情一般出现于群体交流中的斗图场景,其内容大多充满粗俗暴力的词句,“强关系”人群使用居多。正能量类表情内容积极向上符合主流价值观,传递的信息以加油鼓劲、弘扬正能量为主,在“弱关系”社交、代际交流和爱国场景中出现较多。戏谑调侃类表情常见于自嘲和自夸或隐喻表达某种情绪的场景,一般用于轻松活泼的社交语境中,营造一种不尴尬的氛围。
二、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学解读
1.网络表情符号的符号学分析
传播学将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网络表情符号就是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一种。日本学者永井成男认为,“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或表述关系,X能够指代或表述Y,那么事物X便是事物Y的符号,Y便是X指代的事物或者表述的意义”[8]74。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将这个关系描述为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所谓能指就是符形,通常表现为能够引发人对特定对象事物的联想;所谓所指,就是符形所指代或描述的对象事物的概念意义[9]4。具体到表情符号,比如“”由眼睛、牙齿、嘴巴等元素组成的表情可以让我们联想到龇牙时的具体样子,这些元素构成了龇牙符号的能指(符形),而它所代表的“得意”、“沾沾自喜”等含义则构成了龇牙符号的概念意义(意指)。几乎所有的“小黄脸”表情都可以做出类似的解读。为了更具体地阐述这一问题,我们不妨以“笑”为例,分析符号的能指和所指。详见表1。
2.网络表情符号的编码与解码过程
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与解码”认为:意义生产依靠于诠释的实践,而诠释又靠我们积极使用符码——编码,将事物编入符码——以及靠另一端的人们对意义进行翻译或解码来维持[10]61。在传播过程中,符号具有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这三项基本功能。符号的表述和理解功能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所谓符号化,即传者首先将自己要传递的信息或意义转化为语言、声音、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符号解读则是传播对象对接受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11]38。也就是说,我们面对面交流也好,网络聊天也罢,需要借助符号形式,只是不同的传播语境交流使用的特定符号形式不同。
(表1)表情符号“笑”的能指和所指示例
具体到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中,其实就是传受双方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在一个双方不能面对面交流的场景,传者(表情发送者)与受传者(表情接收者)拥有某种情感基础或者共同的认知体验的条件下,传者把赋予自己情绪或意义的表情符号传递给受传者,这时发送表情的人其实就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义符号化(象征化)了,比如传者发了一个“”,那么其实已经把“开心”符号化为一个笑脸“”了,“笑脸”是“开心”的表情符号,“开心”是“笑脸”的象征意义。这就完成了表情符号传播的“编码”过程。当受传者收到了传者发送的具象化后的表情符号后,就会进入当时双方的交流的共同语境,受传者再结合自身的感知、经验进行符号解读,通过分析、推导、判断后从而还原此符号所表达的情感与意义,至此,受传者也就完成了解码过程。如图1所示。
(图1)表情符号的编码解码示例
3.网络表情符号传播的原因
施拉姆的信息选择或然率公式表明:如果选择者对传播内容的需求程度越高并且获得传播该内容越简单,那么这类信息的传播效率就会越高。网络表情符号广泛应用与传播是因为:
第一,网络社交需求驱动不同场景的表情符号不断涌现。从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者(生产者)方面看,有着猎奇、分享等娱乐心理的网民是制造表情符号的主力军。为了娱乐,一切素材都可以通过创造力和想象力被制作成千奇百怪的表情符号,在娱乐大家的同时也娱乐自己,网络表情符号成为娱乐化的表征。媒介使用行为和人的需求有关,这取决于人所意识到的满意、需求、希望和动机,使用媒介的人最典型的“需求”是获得信息、休闲、陪伴、娱乐或逃避[12]70。对于表情制作者来说,他们利用技术和创意做出网络表情符号,一定程度上符合了他们娱乐和满足情感表达的需求、信息认知的需求、获得社交认同的需求,而满足这种需求直接体现在由他们生产的表情被大量转发或者成为爆款。当别具一格的表情形象风靡社交网络时,众多网络推手对这一潜在而巨大的商机也保持着浓厚兴趣和敏锐嗅觉,或商业推广,或圈粉引流,或包装明星,以此获利。
第二,网络社交互动性追求交流的便捷性与视觉化。从网络表情符号的受传者(接受者)方面说,视觉传达上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着先天的优势。在解码文字的过程中信息接收者容易对信息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而表情图像通过视觉化传达,传播效果事半功倍,如果再辅以文字表述,图文搭配的形式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更加凸显。而且,使用过程中表情符号的下载、存储、发送都比文字简单快捷,大大提高了传播频次和效率。现在社交软件和输入法已经十分智能,输入某些特定文字后就会自动弹出相关语义的表情,在微信或者QQ上使用搜狗输入法时,输入文本“月亮”时就会出现“”表情,输入文本“西瓜”就会出现“”表情。
表情符号是人真实表情的延伸。意义不在场,才需要符号[13]45。表情符号使人们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在场”限制,或者说互发表情就是对“在场交流”的一种模拟,即便双方不能面对面交流,但表情符号的使用,可以建立欢快轻松的“在场”语境,加强交流的互动性,这已经成为网民聊天不可改变的使用习惯和无可替代的话语模式。其实人的社会互动也是一场表演,而现实社会是一个舞台[14]12。人们在社交媒体语境下,通过发送表情符号来设计、展示、塑造自我形象,实际上可以解读为一场关于“自我呈现”的表演。打开微博或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用表情符号来展现自我状态的现象越来越多,除了把头像设置为表情外,连发朋友圈也形成了新的图文结构方式,无论是发朋友圈还是在线网聊,所发表情的类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发送者是什么性格类型的人。长期处于表情符号丰富的交流语境中,通过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展现个性,会潜移默化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形象。
第三,网络社交媒体为表情符号的生产与创新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性支持。从网络表情符号媒介传播的特点讲,社交媒体多元的交流场景、去中心化的广泛参与、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互动的实时性与便捷性,让网络表情符号大行其道。具有高度智能化、数字化、便携性等特点的手机和软件为表情符号的盛行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传播平台,随着PS技术、制图软件的普及,表情制作门槛大大降低,比如手机QQ6.7.0.3095版本已经具备随手制作自定义表情功能,用户可以在图片上随意添加文字或图案,使用户既是表情的传播者,也是表情的制作者。更值得注意的是,表情符号在传播时,传播者、制作者的视觉素养和媒介素养也在不断提高,这种素养对量产表情符号尤其是生产高质量的自定义表情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网络表情符号的象征意义分析
意义必须要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13]1。表情作为符号的一种,同样具有表达象征、隐喻等意义的用途。而在真正解读某个表情符号的意义时,不但要看它“象形”何种表情,更要看它“隐喻”何种内涵。
1.“数说”表情符号的喜怒哀乐
据中新网2016年12月14日报道,2016年度全球网民最受欢迎的10个Emoji表情符号包括笑哭“”、爱心“”、大哭“”、微笑“”,其中笑哭“”表情比例占总发送量21.25%,位居第一[15]。腾讯《表情大数据》显示,8.77亿QQ用户在2016年全年发送3187亿次的表情符号中,“(龇牙)”表情发送量高达303亿次,且使用率连续五年排名第一,而微笑“”、偷笑“”、发呆“”和流泪“”表情紧随其后,分别被使用了150亿次、130亿次、112亿次、110亿次,分列前五名[1]。
(图2)2016年QQ表情排行榜及情绪走势图
第一,悲喜交加、乐观前行是趋势。《表情大数据》对用户所发表情排行情况和年度情绪走势做了相关分析。如图2所示,在前五名共计805亿发送量的表情符号中,涵盖微笑等乐观意义的“龇牙”、“微笑”、“偷笑”三种表情发送量共计583亿次,在前五名中占比余额72.42%,在全年表情发送总量中占比约18.29%;涵盖消极意义的“流泪”、“发呆”表情发送量共计222亿次,在前五名中占比约27.58%,在全年表情发送总量中占比6.97%;再分析“2016年喜悦与悲伤总量图”,除了6月用户“悲喜”情绪比较接近外,全年都呈现悲喜交加、喜悦多于悲伤的趋势。由此可基本判定,QQ用户群体全年以“笑”为主的积极情绪占主导。
第二,男性爱搞怪,女性偏软萌。《表情大数据》把表情与用户性别、年龄、星座也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如图3所示,男女表情发送总比例为6比4,可以看出男生比女生更爱发表情,整体上来看男生爱发的都是偏向调皮搞怪类表情,比如“抠鼻”、“吐舌”;而女生发送的表情则整体偏向软萌、撒娇,比如“流泪”、“偷笑”。从年龄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到“80后”至“00后”人群所发表情的变化,年龄越大所发表情则偏向保守,以“微笑”、“龇牙”为主,暗示着他们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年龄越小,所发表情越活泼,情绪也更加丰富和多变,表明年轻群体更爱折腾、更爱尝试。当然,同一个表情对不同年龄段的发送者来说代表的意义也大不相同,例如同样是排名靠前的“龇牙”表情,“80后”可能用来表示“开怀大笑”,而“00后”可能用来表示“洋洋得意,坏笑”。
2.蕴含善恶美丑的价值取向
表情符号不仅体现着喜、怒、哀、惧等人的基本情绪,还蕴含着善、恶、美、丑的价值取向。不同元素之间的互相组合、拆解,看似插科打诨、嬉笑怒骂,里面又渗透着使用者批判什么,赞扬什么,支持什么,抵制什么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在社会热点事件中,当价值取向多元、分流时,贴吧、论坛等就会以跟帖盖楼的形式出现观念的碰撞。在这种数以万计的体量对决中,即便中间穿插了转移主题的杂音,也很容易过滤修正重新回到原有的讨论。2016年巴西奥运会上走红的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洪荒之力”系列表情,还有体现“24字核心价值观”萌萌熊QQ表情包,在长征胜利纪念日由“指尖上的中国”工作室推出的长征路上倔强小红军系列表情,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的系列表情……都得到了网友认可和赞扬,无不传递了正能量。
使用者和制作者通过对表情符号重构和解构,赋予了图像全新的意义,但求真向善、激浊扬清的价值取向在表情符号里依然是主旋律。
(图3)QQ表情与性别、年龄、星座关系图
3.承载网络社群的身份认同
表情符号的意义还体现在网络社群的身份认同感。“网络社群”主要是指基于共同兴趣爱好以社交媒体为主要互动平台而形成的、具有某种身份认同的趣缘群体。网络表情符号方面的社群互动主要体现在“斗图”,在这种参与性很强的具有共同话语的游戏活动中,斗图者会隐藏现实交往中被约束的形象,释放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平时的“面瘫脸”在斗图中可能就是“表情帝”。通过调侃对方或者丑化自己的方式以期融入群体内部的交流,也就是“求同”而“去异”,避免被疏离。
这种身份认同的表现之一就是粉丝群体内部间的情感共通。粉丝群体使用表情符号的主阵地是贴吧、论坛、粉丝群等网络空间,即便他们素未谋面,一旦通过某种共通的感情、特殊的符号达成身份认同后,就会迅速进入互动并建立自己的圈子。2016年9月,鹿晗表情在世界最大的表情平台Line正式发布后,强大的粉丝团队一方面立刻自发组织进行下载、传播,助推他成为首位在海外社交软件Instagram上突破600万粉丝的华人明星,另一方面他们通过网络交流平台以“斗图”等方式寻找和维系共通情感,进一步巩固和壮大了具有身份认同的“社群共同体”。
表现之二体现网民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这种认同具有家国情怀,“帝吧出征”是最好的例证。第一次“帝吧出征”发生在2016年1月20日,大量“帝吧”(百度李毅吧)用户利用“翻墙”软件“集体远征”了新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苹果日报》、“三立新闻网”的社交媒体Facebook,其主要“武器”就是在他们Facebook主页发布大量“反台独”表情图,此举在社交上引发了大讨论,也聚集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第二次出征发生在2016年12月31日晚,大陆网民为响应台湾魏明仁在元旦把五星红旗和中国共产党党旗插遍彰化县的号召,“元旦跨年夜”网民群体在其Facebook主页留下了国旗、国歌等海量表示支持的表情图,与台独势力进行了第二次“表情大战”。
在这两次以“帝吧出征,寸草不生”、“众人皆帝”为口号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身份认同的“斗图大战”中,网友均是自发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斗图”反击。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表情符号在聚拢社交群体、发动“软”反击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既避免了干瘪、生硬、扩大事态的语境,又使参与者得以在维系集体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的这条表情纽带上快速回应。
4.体现草根戏谑化抗争性意见表达
囿于各种规制下的表达禁忌,话语权相对较弱的草根群体使用戏谑化文字表达抗争意见很容易受到一定限制,而表情符号的隐喻特点让使用者可以牢牢把控话语权以规避可能的风险性,因此,使用表情符号成为草根发声的新策略。尤其是在针砭时弊的表达中,表情符号成为拿捏和试探政治分寸、现实批判、话语风险的绝佳工具。
戏谑化的网络表情常常通过“段子化”、“反语反讽”、“贴标签”等话语表达形式来解构社会现实中的热点事件,看似荒诞不经,却带有强烈的集体情绪和批判精神,“以笑为哭,无可奈何”的话语表达方式被草根群体大规模使用和传播,迅速成为其意见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2017年3月26日,由“刺母案”引发的次生舆情“毛驴怼大巴”引爆网络,济南公安官方微博发布的“世事多奇葩,毛驴怼大巴”招来了网友的声讨,随即网络上出现了诸如“一群毛驴围攻大巴”、“就那么轻轻一怼”等一大批和此事件相关的表情图,以回击济南公安自称是“大巴”网友是“毛驴”的暗指,逼得济南公安不得不立刻做出解释。这个以戏谑来抗争事例足以表明草根群体的话语力量。
我们不能把戏谑简单地理解为“娱乐”和“肤浅”,其背后是草根们对社会热点事件“穷追猛问”的群体智慧。如今,这种以表情符号为载体的戏谑和抗争在“两微一端”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已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话语体系,打通了以图像抗争精英话语的“软”通道。以戏谑化消解权威,进而改变诉求表达路径不畅的现状,在今后很长时间内,这将会是草根主要的一种话语抗争方式。
四、反思网络表情符号传播与意义建构的局限性
1.网络表情的模糊性易造成解码误读
发送者的意图被符号化后,接收者对其解码也因个体差异存在不同。中国网在2016年2月19日报道了这样一则案例:美国一名12岁的女孩因在社交软件Instagram上发了一条内容为“杀周二图书馆见”的信息后,接到警方认为她威胁校方的指控,但最终警方以这些流行元素没有明确的意思不能判定其真实意图为由撤销了这条指控。这可能是表情诞生以来因为其语义模糊性而招来的第一场官司,说明了使用表情符号存在的风险性。表情符号所具有的复杂性、多义性和暧昧性在传播过程中一定程度消解了发送者的本意,即便具有直观形象等明示性意义的表情符号模拟还原了“在场交流”语境,但经过多重解构后的象征隐喻等暗示性意义又会把双方认知、年龄、性别、观念的个体差异显著放大,因而使传受双方交流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大。
2.网络表情“泛娱乐化”稀释对严肃议题的思考
在“泛娱乐化”的大背景下,使用表情符号的网民,被裹挟在娱乐的漩涡中而不能自拔。表情符号的娱乐特性稀释严肃思考的现象只是冰山一角,虽不至于传播过分失真的信息,但是会让某些过分夸张的表情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杂音、噪音,扩大泛娱乐意义所带来的影响。表情使用者的娱乐化心态表现在盲目寻求身份认同,过度参与娱乐性表情符号的制作传播,以搞笑消解严肃,以戏谑稀释深刻,以夸张冲击真实,以卖萌代替理性,表情符号运用中缺少敬畏、过度狂欢。看似使用娱乐化的表情符号可以改变严肃刻板,可以解构权威话语,营造一种平等对话、轻松交流的氛围,其实深层次地分析就会发现,它遮蔽了对严肃议题的深入探究和理性思考,“一笑了之”似的围观会让人们对问题的研判和见解趋于浅薄、片面、平庸。正如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担忧的那样:“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之,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16]202认真理性地思考、严肃活泼地交流、健康适度地娱乐才应当是我们对待表情符号的基本态度。
3.网络“内涵表情”消解公共舆论的理性表达
在传统社会公共舆论的话语权主要掌握在传统媒体手里,而网络的普及大大削弱了主流媒体的话语表达与影响,尤其是具有暗示、象征、隐喻意义的“内涵表情”以游戏的姿态占据人们的情感领域后,对公共舆论的形成、扩散、爆发带来了巨大推动力,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公共舆论的理性表达,加剧了草根话语与主流话语的疏离。人人都是“表情包”,人人都有内涵图,不管是社会事件还是时政热点,不管是公共议题还是个体感知,都可以通过花样迭出的“内涵表情”一吐为快。网络流行语、跟帖神回复、新闻神评论等都能很快演绎为表情符号,其中以调侃围观环保部等公权部门“不作为”、“甩锅”的表情为甚。主流媒体的声音不断被表情淹没,政务微博的评论不断被表情刷屏,建设性意见少,吐槽性意见多,“不相信”、“不接受”、“不认可”的犬儒心态已成为“内涵表情”的内核。这里面冲淡主流话语的固然有政务部门自身不可推卸的原因,但网民从这种“内涵表情”中获得影射现实的特定快感也是重要推动因素。为应对网民的抵抗性情绪,诸如央视这样的新媒体甚至已改变常用的劝服性模式转而试图以接纳表情符号的开放姿态拉近与网民沟通的距离,不管这种方式是否会收到效果,但至少可以看到主流媒体在寻求理性表达、建立平等对话、化解信任危机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尝试。
4.低俗化的泡沫侵占网络文化空间
“技术的解放力量转而成为了自由的枷锁”[17]135。在网络虚拟世界里,表情符号参差不齐,带有“污”、“蠢”、“黄”、“杀”、“贱”、“俗”、“丑”等暴力低俗元素的表情泛滥成灾,这种充斥低俗庸俗色彩的表情在网民“斗图”的过程中尤其盛行。不管是文字表情还是图像表情,不管是网络流行语还是红色宣传画,都可以成为低俗文化的寄生载体,甚至还催生了自称是专为广大民众设计恶搞表情的软件。《恶搞红色宣传画》就是典型例子,将红色经典系列宣传画,结合新近网络流行的段子设计新的恶搞台词,有扭曲革命英雄人物画像的,有恶搞领袖经典语录的,诸如“别唧唧歪歪,小心我砸死你”、“叔叔我们不约”等词句层出不穷,其用语粗鄙,行为似有不端。类似这些无营养、无内涵、无节操的“三无”表情多不胜数,这种低俗化的泡沫对网络文化空间的净化百害而无一利,它稀释主流价值、传播不良内容、侵蚀人们心灵,破坏网络社交的语态环境,长此以往,更会带偏网络文化发展风向,污染网络文化发展空间,降低网络文化整体质量,影响网络文化理性健康发展,这必须高度引起我们警惕。
五、结论
网络表情符号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作为网络社交媒体上别具一格的非语言符号,它的使用者可谓趋附者众。同时,用户在表情符号的生产过程中有着极大的创造空间,充分体现了社交媒体“人人都是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的共享理念。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网络表情符号的兴起和发展也反映了技术进步、传播观念、文化环境、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对其发展我们应该保持文化上的理解和尊重。表情符号不仅仅是沟通中“自我”的延伸,自我个性的表达,其折射出的社会心态、利益诉求、价值取向、舆论话语等多元化的象征意义更值得我们去考察和探究。既要看到它的不足进行文化反思,也不必刻意放大而显得忧心忡忡。采取开放包容、理性对待、正确使用、积极引导的态度与策略,这样表情符号才可能成为大众文化中健康向上的独特文化景观。
[附注]本文得到了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7届陈伟同学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1] 腾讯科技.2016年QQ年度表情大数据[EB/OL].http://tech.qq.com/a/20170122/019208.htm.
[2] 余光武,秦云.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表情符号初探[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1).
[3] 郭妍.网络表情符号的美学探究[J].大众文艺,2009,(23).
[4] 李菲.网络表情符号的使用与满足——基于高校学生IM中网络表情使用的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5] 曹进.网络语言传播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6] 信莲.网络表情符号诞生25年风行全球各国特色连连看[N/OL].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2007-09/21/content_6124184.htm.
[7]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8] 永井成男.符号学[M].东京:北树出版社,1989.
[9] 黄华新,陈宗明.符号学导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10] Stuart Hall.Representation: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M].London:Sage Publicatons,2002.
[1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2] 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M].刘燕南,李颖,杨振荣,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3] 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14] 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5] 阮煜琳,刘育英.报告称“笑哭”为全球本年度最受欢迎表情符号[EB/OL].http://news.163.com/16/1204/11/C7EGQPGQ000187V5.html.
[16]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7]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张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G206.2
A
1001-4799(2017)06-0147-08
2017-06-25
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资助项目:2017ZSKZDXM09
胡远珍(1962-),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媒体与社会发展及品牌传播研究。
[责任编辑:雷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