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历史信息库在历史教程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7-11-27姚幸祺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校本课程

姚幸祺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只依靠前人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去感受历史,认识历史和分析历史”这一现状,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与历史内容相关的音像动画等材料再现历史的原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对现代历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从网络历史信息库在历史教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这一视点来阐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必能促进历史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网络信息库;课程资源;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14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91

历史泛指所有事物的演变过程,一般专指人类社会与文明的演变情形,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或个人的经历 。历史可帮助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历史另一个含义也为历史学。历史学科有时简称历史,是专门帮助人们研究过去史实,推测未来的学科。简而言之,即为对过去事实的记载。历史是民族的集体记忆,历史也是文明人类必修的政治课程。

关于“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的文章,已经有很多历史教育学者分别通过调查基层历史教课现状,就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的应用情况,多媒体资料的介入程度等多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过研究。周清华的《现代历史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的优势》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李斌林的《现代历史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的优势》提出“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是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教学的新起点。林炎昌的《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重点指出在历史教程中如何更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

以上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进行了分析,但是大多数指出了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作用和优势,却没有具体地指出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结合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一、历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对历史课程教学的影响

首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许多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再次,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的发展。

最后,有利于转变教学模式。开发课程资源,不仅能使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丰富教学模式,而且还是开发和形成校本课程的必要条件。

二、网络历史信息库在历史教程的问题

问题一,尽管网络信息库等网络化的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一线历史教师在制作PPT和架设网络平台的过程中,只追求PPT的花哨和精美,却甚少思考这些花哨的PPT在课堂上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问题二,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很多教师充分利用了这一现代化教学工具传递知识容量大、速度快的特点,不断加大历史教学中的知识容量,变“人灌”为“机灌”。学生接受信息过多,造成“死机”。

问题三,有的教师利用校园网建构了一个历史学习的平台,在利用这个历史网络资源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时,教师大部分时间基本上是站在讲台前操作电脑,通过电脑检测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则不是查资料,就是打字、在BBS上发言,师生、生生对话主要通过耳机、麦克风等完成。

除了上述的这些问题,资源建设还存在如教学资源分布不均、优质资源数量太少、资源重复建设的情况严重、教师投身于资源建设的意识和水平不高,等等。这些情况都会严重阻碍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三、针对历史信息库建设存在的问题之解决对策

面对以上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重视信息化历史课程资源的建设。信息化历史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将历史课程内容以信息化形式储存在硬盘、光盘的多媒体材料库、学习单元库和题库,局域网服务器上的材料以及远程网络教育材料等远程资源。重视信息化历史课程资源的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一是购买现有的历史教学资源;二是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网络上已有的资源;三是组织师生自行开发教学媒体资源;四是通过校际合作交流,扩大资源来源。

建设信息化历史课程资源库要树立动态、开放的建设观,要让教师和学生在使用中感到方便快捷,能够不断地更新、交流、共享,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渗透式融合。

参考文献:

[1] 王庆跃.新技术革命的中枢——信息技术[J].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

[2] 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2).

[3] 黄宏伟.整合概念及其哲学底蕴[J].学术月刊,1995(9).

[4] 林炎昌.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C].福建师范大学,2000(8).

[5] 郭绍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6] 郭绍青.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J].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7] 苗逢春.关于课程整合的六个问题[J].信息技术教育,2003(2).

[8] 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9] 聂幼犁.中学历史教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 朱光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1]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2]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M].商务印书馆,1963.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14] 杨志冲.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的新变化[J].新课程教师版,2007(10):33-34.

[15] 陈梧桐主编.历史,必修II[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6] 肖军.浅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须教材[J].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17] 马执斌主编.历史,必修II[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8] 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9] 杜芳.新理念历史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0] 赵克礼.中学历史教育实习行动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1.

[21] 赵克礼.历史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2] 歷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校本课程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多元评价,焕发劳技课程的魅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