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创客”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再造与功能转型研究
2017-11-27朱晖
朱晖
关键词:“创客”;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再造;功能转型
摘要:文章阐述了图书馆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现实意义,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面向“创客”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再造与功能转型的实现路径和实现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1-0115-03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信息传输途径逐渐增多,信息传输形式也越发方便快捷,图书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图书馆应积极寻求与时代相匹配、与自身发展相吻合的发展路径,而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正是图书馆非常重视的一大信息服务趋势[1]。信息共享空间在图书馆领域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图书馆“一站式”的信息服务,通过整合优化物理空间、虚拟空间、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及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信息服务。简单来说,信息共享空间就是“互联网+图书馆”的一种表现态势,是数字技术与传统图书馆的一种有效融合。目前,图书馆在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几年,在“创客”运动的影响下,图书馆应如何实现信息共享空间再造和功能转型,创新服务形式,是其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图书馆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现实意义
1.1丰富馆藏资源,提升服务竞争能力
图书馆本身拥有数量庞大的馆藏资源,是其进行服务的重要资本。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图书馆的资源载体发生了改变,历经了从传统纸质资源服务、光盘数据库服务到数字服务三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提供了充实的资源保障。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需要依靠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在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中还会产生新的信息资源,如科研项目、著作论文、会议材料和部分隐性信息资源。由此可见,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既能够信息共享,还能创造新的信息资源,同时新的信息资源又可以共享,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资源,提升了图书馆服务的竞争能力[2]。
1.2强化主动服务,促进信息服务转型
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打破了图书馆以往只针对固定用户群或坐等用户登门的被动服务局面,从用户需求出发,主动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不但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还增强了社会影响力。在数字时代,图书馆不应仅仅只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还应主动培养用户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而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就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交流空间,使他们能够凭借相同的兴趣爱好或专业形成较为稳定的用户群,进行思想交流、共享信息等,这促进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转型,是图书馆深层次服务的体现[3]。
1.3提升综合素养,推动馆员能力革新
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发展与馆员的专业素养息息相关,要求馆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一是要求馆员应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技术能力,能够帮助用户提升信息素养,帮助用户有效实施信息行为。二是要求馆员应具备信息收集整理和研究分析的能力,能够深入挖掘用户的需求,为信息服务提供参考依据。三是要求馆员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专家、学者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增强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的人力保障。四是要求馆员应具备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协调图书馆各部门或人员之间的合作,开展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4]。因此,馆员必须从理论素养、专业素养、信息素养等方面加强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馆员的可持续化发展。
2圖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观念滞后,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多数图书馆都比较关注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与发展,但对信息共享空间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却不重视,对信息共享空间的宣传也极为有限,仅限于印发传单、海报宣传等,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效果不佳,致使很多用户不了解信息共享空间,甚至有部分用户将信息共享空间片面地理解为是一种物理空间的表现形式[5]。由于对信息共享空间的认识有限,所以多数用户虽然比较容易接受信息共享空间的常规服务,如信息阅览、媒体制作等,但并不认可信息共享空间的虚拟讨论室、博客等虚拟服务。
2.2经费欠缺,资源配置失衡
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对计算机的规模和软硬件的配备均有较高的要求,而信息共享空间的多媒体资源室、会议室、学习室等空间场所对设施的配置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图书馆投入大量的经费。而图书馆的经费大多来源于财政拨款,经费有限,因此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仅依赖财政拨款无法满足建设需求,无法保障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顺利进行。如:资金充裕的图书馆能配置先进的软硬件设备,资金匮乏的图书馆只能配置最基本的软硬件设备,资源配置的失衡限制了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准[6]。
2.3能力有限,服务水准不高
信息共享空间对多数馆员而言是新生事物,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服务。当前,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能胜任信息共享空间综合性服务的较少。图书馆员能力有限决定其为用户提供的信息共享空间服务内容也有限,服务水准自然不高。因此,图书馆应重视馆员的队伍建设,为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使信息共享空间的“一站式”服务前景能够得以实现。
3面向“创客”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再造与功能转型的实现路径
“创客”(Maker)是指致力于把创意转变为现实的群体,他们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并付诸行动,喜欢创意设计、生产制作,并乐于分享其创新实践成果。面向“创客”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与普通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二者均强调“开放、共享”,但前者比后者更突出“创新、实践”。因此,面向“创客”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在突出“开放、共享、创新、实践”的同时,还应进行空间再造与功能转型,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提升图书馆的竞争能力。endprint
3.1定位设想
面向“创客”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可以依据图书馆的自身资源、人才优势和服务特征,将其定位为六大中心,详见图1。
3.2空间再造
3.2.1物理空间。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应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不同用户有着不同的学习模式和行为特征,因此图书馆对物理空间的建设应依据用户类型、学习模式、行为特征及信息需求构建规模适当、结构适宜、设备齐全、轻松舒适的空间。同时,各区域的设计和规划都应与用户的学习及研究相匹配,才会有助于信息资源的存储和应用。面向“创客”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物理空间的服务区域主要有:电子阅览室、学习室、研讨室、训练室、数字制作室、休息娱乐室及集加工、实验、制作为一体的创客空间,这些区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7]。
3.2.2虚拟空间。图书馆通过完善的软硬件设备,为用户构建“一站式”服务空间,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面向“创客”的图书馆信息共享虚拟空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图书馆的服务管理软件。包括检索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等。二是馆藏资源。包括纸质资源、数据库资源及网络资源。图书馆要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统一不同类型资源的格式,实现数据的优化整合。三是虚拟环境。包括网络课程培训、数字化学习等,为用户的信息行为构建有效空间。
3.3功能转型
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一站式”信息服务,为专家、学者、图书馆员及用户构建了一个信息共享、信息增值的服务环境。与之前传统的信息服务相比较,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更倾向于重视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构建与用户信息行为相一致的服务形式,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转变和行为变化做出即时调整。因此,信息共享空间在为用户服务时,应严格遵循“用户为主体”原则,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服务目标,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面向“创客”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形式集参考咨询、数据检索、资源提供等为一体,呈现多元化特征。信息共享空间服务功能转型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共享空间服务,强调用户应享受方便快捷、省时省事、节能高效的服务,在服务的时段、形式、空间、设备及质量等方面力求对用户产生吸引力。信息共享空间服务还具有开放性特征,强调用户的自主性,使用户无须通过馆员就能实施自我服务[8]。
4面向“创客”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再造与功能转型的实现策略(见图2)
4.1更新观念,做到广泛宣傳
虽然信息共享空间服务已在国内外图书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未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同和接纳。因此,图书馆应加大信息共享空间的宣传力度,让用户对信息共享空间有一个更为清晰全面的认识。图书馆可以采取“传统平台+网络平台”的宣传形式,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多角度强化用户对信息共享空间这一服务理念的认知,使用户明白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不但可以提供馆藏资源服务,还可以提供空间服务和技术服务[9]。
4.2开源节流,实施分步建设
图书馆应开源节流,多方式、多渠道筹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经费。如:向上级申请专项经费,与企业或社会组织联合建设,接受单位或个人捐款等。图书馆必须管理好信息共享空间建设资金,做到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力求把每一分钱都花得物有所值。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图书馆也可以有计划地分步建设信息共享空间,先建设用户最急需的部分,其他部分等经费充足时再逐渐补充完善[10]。
4.3加强学习,提升馆员素养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实施,对馆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图书馆必须重视馆员的队伍建设,应多为馆员提供学习培训机会,促进馆员专业素养的提升。馆员自身也要树立学习意识,不仅要在进修培训中学习,还要重视在工作实践中学习,以工作带动学习,以学习促进工作,实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
5结语
综上所述,面向“创客”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具有丰富馆藏资源、强化主动服务、提升馆员综合素养等重要意义,是图书馆一种创新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因此,图书馆在今后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中,不能仅局限于“创客”背景,应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方向,使其能够更好、更有效地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彭宁波.我国信息共享空间研究述评[J].情报探索,2016(9):71-75.
[2]杨小玲.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中的信息资源建设[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3):29-33.
[3]蔡冬青.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浅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6):10-12.
[4]曹燕.2000—2010年国内信息共享空间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网络期刊,2012(2):32-39.
[5]董妍.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与图书馆服务创新[J].兰台世界,2014(14):78-79.
[6]李红英.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6):86-88.
[7]宋向春,李菲,宋佳.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47-148.
[8]苏杭.信息共享空间对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影响[J].贵图学苑,2015(3):53-55.
[9]朱晓燕.基于读者需求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30-31.
[10]杜瑾,杨志萍.国外图书馆IC空间建设研究新进展[J].图书馆学研究,2013(2):11-15.
(编校:徐黎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