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及新疆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
2017-11-27刘新磊张丽娟
刘新磊+张丽娟
摘 要 新疆的民族团结教育经历了“民族团结教育月”到“民族团结进步年”,再到“民族团结一家亲”。从“教育”到“进步”,是一种被动到主动的过程,是一种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的过程。新疆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也在不断发展,来完成其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职责,为新疆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保驾护航。
关键词 新疆 高校 民族团结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0.016
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历史证明,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就没有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努力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全过程,纳入各族青少年学习教育全过程。[1]
1 新疆民族团结教育的发展历程
新疆历史表明,各民族的团结统一始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坚持深入持久地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创建,为各民族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疆的民族团结教育主要经历五个阶段:
1.1 进行民族团结基本知识和政策教育(1949-1981年)
1952年《关于防止和克服大民族主义倾向的决议》(中共中央西北局、新疆分局第二次代表会议通过)中,提出了要加强对外来汉族干部和本地民族干部民族团结问题,要求全体汉族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政策,尊重当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1962年,在新疆干部群众中开展“三个一”教育,即一个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条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一个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教育。[2]1980年自治区党委印发了《加强民族团结守则》。
1.2 結合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民族团结教育(1982-1988年)
1982年3月,新疆自治区党委在“全民文明礼貌月”中提出把民族团结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影响民族团结和谐关系的现实问题。同年5月《关于在全区进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通知》要求集中全面地在全区各民族党员、干部和群众中进行一次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并将民族团结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普遍进行民族团结表彰。1983年4月28日,自治区党委下发《关于在全区开展1983年“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由此“第一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正式启动。1988年,第一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民族团结教育把重点转移到民族现实情况上来。
1.3 结合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民族团结教育(1989-1997年)
1989年开始,民族团结教育结合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由前期的生产生活领域深入到思想、理论领域。199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95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意见》提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新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教育”等。
1.4 进行以经济发展为重心的民族团结教育(1998-2014年)
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新疆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也与时俱进,融入国家“西部大开发、新疆大发展”战略,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为目标。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疆工作总目标。2010年2月1日起实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我国首部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地方性法规),明确了民族团结教育的社会责任、原则和相关法律责任。
1.5 开展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认同教育(2015年至今)
2015年5月,自治区第33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为主题,教育引导各民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三个离不开”思想,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推动各族干部群众多层次、多形式、多方式地互动,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新疆民族团结进入新的时期,自治区党委践行群众路线、积极促进民族团结,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在此基础上2016年启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民族团结奠定群众基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2016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颁布实施,为民族团结奠定法治基础。
2 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是事关国家命脉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是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
2.1 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首先,新疆处于欧亚大陆中心,与8国接壤,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新疆高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对维护祖国统一、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疆地处边境线长,与八国相邻,相邻国家经济多不发达且均为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新疆周边环境变得纷繁复杂,“三股势力”交织勾结,[3]从未间断过对新疆进行分裂和渗透。其次,新疆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社会环境决定了民族团结教育是促进新疆各民族相互了解,促进各民族发展,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达到各民族和而不同、友好往来的有效举措。第三,新疆南北疆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现状决定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是保证和促进新疆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是加强各民族相互了解和熟悉的平台,能够为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培养大学生对新疆各民族的积极情感,从而积极投身到帮助少数民族人们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大潮中。[4]
2.2 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载体和主要内容
新疆高校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课堂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新疆高校以思政课堂、校园文化为载体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其教育内容也在不断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endprint
(1)“两个不得”、“五个严禁”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我国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新疆高校积极开展防止宗教向教育领域渗透的“两个不得”、“五个严禁”教育,使新疆大学生认识到宗教和科学的本质区别,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自觉用现代科技文明创造美好生活,[5]同时积极排查,杜绝学生在校内外进行宗教活动,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宗教和民族的发展历史。
(2)“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教育。新疆高校通过“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
(3)马克思主义“五观”、新疆“三史”教育。新疆高校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和新疆“三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教育,正面纠正“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对国家、民族和宗教历史的恶意歪曲,防范其对新疆大学生的干扰和渗透。对各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民族團结主题教育。新疆高校从1983-2015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到2016年启动“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积极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和理论教育,结合主题教育、主题实践、主题文化等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已经深入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3 新疆及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疆及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日益变化的国内外局势,民族团结教育依旧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对学校教育研究较多,对社会教育研究报道少;第二对高校大学生教育研究较多,忽视了对教育工作者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第三不同民族间的跨族际交往中学生主要以学习为主,群众主要以事务性交流为主,而私下交往少,交往频率、深度、广度需提高;[6]第四实践研究较多而理论研究少;第五从教育学视角研究较多,而较少从社会学、心理学、民族学等角度研究民族团结教育;第六“双泛”主义变相入侵人们的生活,对民族团结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七隐性课堂的民族团结教育作用还未完全挖掘出来;第八极端暴力恐怖事件的影响容易给跨族际交往带来隔阂,阻碍民族团结。
4 新疆民族团结教育展望
团结的本质是认同。新疆的民族团结教育应以认同教育为主,要深入贯彻执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以“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载体,结对认亲、经常走访、相互学习、开展活动全方位的开展民族团结工作。结合全区目前正在进行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三民”)活动,积极和高校所在区域的民族乡、村、镇及高校派驻“三民”工作组加强联系,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让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展宏图,让高校的科技之火带领少数民族走上致富的小康大道,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植入各族同胞的心田,生根、开花、结果。通过开展各种融情活动,加强新疆的各民族共同学习、生活、成长、维稳、筑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凝聚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为新疆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EB/OL] http://www.seac.gov.cn/art/2016/1/27/art_7193_247249.html.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工作文献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3] 杨超.新疆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特殊性[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3(21).
[4] 叶尔肯别克.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特殊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
[5] 李晨.新疆民族团结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
[6] 张丽娟,刘文仙,刘小溶.新疆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中交往意愿的研究——以塔里木大学为例[J].学周刊,2017(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