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图书馆区域性联盟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2017-11-27于廷礼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共建共享

于廷礼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区域性联盟;共建共享

摘要:文章指出了信息时代中小学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对构建中小学图书馆区域性联盟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中小学图书馆区域性联盟建设的核心要素,并着重从政府、行业协会、信息环境等层面探索了中小学图书馆区域性联盟共建共享的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8.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1-0082-03

图书馆合作共建与资源共享,是信息时代减少资源重复建设,加快信息流通效率,提升信息服务能力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图书馆领域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方面,但对于中小学图书馆的合作共建涉及较少。随着我国政府部门对中小学图书馆建设重视程度的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得到了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能力也得到了逐步提升。但总体而言,我国中小学图书馆依然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大多存在馆舍规模小、馆藏不足、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中小学图书馆主要面向青少年读者,其主要功能在于普及教育文化活动,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面对信息时代的全新服务环境,中小学图书馆要想改变封闭管理模式,就应该走合作共建的道路,通过与其他图书馆在资源、人才、设施等方面的共享,构建区域图书馆联盟,进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1信息时代中小学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1.1区域图书馆发展不平衡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的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不断提升,对学校图书馆服务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很多中小学图书馆虽然由主管部门拨款,但是经费投入有限,不同地区经费投入不平衡,尤其是乡镇图书馆很难获得优质资源。以成都温江区中小学图书馆为例,该区域在经费投入方面差异较大,有的学校每年投入超过20万元,有的却不足3万。尽管很多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拓展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但收效不明显。从服务内容来看,大部分图书馆仅提供了图书借还服务,且馆藏以纸质图书为主,极少开展新书推荐、专家讲座等活动,缺乏长期发展规划。

1.2核心服务业务面临整合

我国超过80%的中小学图书馆由于占有资源不足,在人力、资金等方面被边缘化,被称作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盲区”。信息时代,第三方信息资源服务商的兴起,如谷歌、中国知网等,促进了数字资源的生产与传播,形成了全新的信息资源服务市场[1]。相比而言,中小学图书馆由于服务内容单一、设备落后,在信息服务方面存在较大的劣势。同时,很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已经逐步向图书馆领域进行业务渗透,如开展虚拟参考咨询、参与数据库建设等。这种发展趋势促使中小学图书馆正视新变化,主动加入服务外包等新型业务中,以合作共享的方式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更大范围的业务整合。

1.3信息技术带来发展机遇

信息技术在改变人们学习生活方式的同时,也颠覆了人们对图书馆服务的认知。在互联网环境下,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借阅量逐渐减少,面临很大的发展压力。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及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也为中小学图书馆提供了发展机遇。我国2010年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加快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尽快建立数字图书馆,实现城乡优质资源共享[2]。2011年,我国文化部颁布了关于推进全国各级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指导性文件,指出要强化基层图书馆建设,全面整合区域、行业性图书馆建设成果,尽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大环境的变化,加上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指明了方向[3]。

2中小学图书馆构建区域性联盟的可行性分析

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收藏所有类型的文献资源,也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以中小学图书馆为主体,建立拓扑型结构的区域性联盟,能够更好地降低馆藏建设成本,提高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与服务质量。

2.1打破图书馆封闭的管理模式

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导致了各地中小学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图书馆地位的不平等。不同图书馆在管理模式、馆藏建设水平方面差异较大,相对封闭,各自为政[4]。构建区域性图书馆联盟,能够促进同一区域内中小学图书馆之间的联合,保障不同参与者的平等地位,在沟通交流中促进资源传递,打破图书馆原来封闭的管理模式。图书馆联盟的形成,能够明确不同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无论图书馆规模大小都可以从中受益。同时,区域性联盟可以改变图书馆传统的人才管理模式,实现人力资源共享,进而提高联盟内各馆的信息服务水平。

2.2提升中小学素质教育水平

众所周知,城区图书馆与乡镇图书馆相比,无论是馆藏规模还是环境设施均更为优越[5]。建立区域性图书馆联盟,促进城区图书馆与乡镇图书馆之间的联系,能够保障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让乡镇中小学生开阔视野,为区域中小学提升素质教育水平提供帮助。区域图书馆联盟通过资源共建共享,可以发挥自身信息资源服务优势,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机构。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也要求中小学做好“减负”工作。而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建立,能够促进不同学校的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更好地发挥辅助教育功能,如:开发第二阅读课堂,解决学生在信息查阅、名著阅读等方面的难题,满足中小学生的需求。

2.3弥补馆际交流合作的空白

国外很多中小学图书馆对于馆际合作与建立图书馆联盟并不陌生[6]。如:英美等国家的中小学图书馆很早就实现了馆际资源共享,并且重视与其他机构的交流合作;日本中小学图书馆也与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建立了协作关系,实现了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然而,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在长期封闭的管理模式下,很難与其他机构开展合作,也无法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构建中小学图书馆区域性联盟,将有助于改善中小学图书馆与外界合作交流的空白状况,这种模式还可以改变基层图书馆的发展理念,为乡镇中小学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资源。endprint

3中小学图书馆区域性联盟建设的核心因素

构建中小学图书馆区域性联盟,就是以中小学师生为服务对象,在特定区域内将馆际资源共建共享作为切入点,通过统一馆藏建设规划与联合采购,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联盟构建过程中,各图书馆需要考虑管理机制、经费来源等核心因素,保障协作共建的有序推进。

3.1组建与管理机制

区域性图书馆联盟良好的组织与管理机制是维持联盟稳定运行的基础[7]。联盟的本质,就是通过成员馆之间的合作交流,以统一的目标深化合作。而联盟建设优劣的一个评价标准,就在于该联盟是否具备持续性与竞争力。要想提高联盟参与者的积极性,增强联盟的综合竞争力,各成员馆必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设计良好的组织形式,制定合理的激励策略和科学的沟通机制,保障成员馆间的互信、互助与互联。要想增进成员馆之间的互信关系,联盟有必要优化成员馆内部的组织结构,以自主互助、大馆帮小馆的方式,发挥联盟的整体优势。而合理激励机制的构建,可以运用激励理论(见图1),通过分析成员馆的基本需求、动机与行为等之间的关系,明确联盟最终需要实现的目标,以此激励各馆发挥自身潜能,促进协同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3.2联盟总体建设目标

区域性联盟建设是解决中小学图书馆自身条件局限,促进区域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各成员馆不仅需要明确联盟建设内容,也需要制定总体建设目标,为联盟发展提供指导。一方面,中小学图书馆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将构建区域数字化文献资源库作为目标,将数字化文献共建共享作为建设重点,设立区级数字化资源服务中心,将中小学分馆作为服务分支,主动为区域内用户提供便捷的数字资源服务。另一方面,中小学图书馆可以借助区域联盟,制定统一的资源格式与技术标准,建设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方便不同系统间的文献传递,促进馆藏资源的多向流动,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图书馆资源、人才短缺的问题。

3.3信息资源采购方式

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是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提供服务的基础。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由于受到经费、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文献采购难以满足用户需求[8]。在区域性联盟建设过程中,联盟可以考虑通过集中采购、协商采购等方式,促进成员馆间资源的共建共享。对于联合采购而言,联盟有必要对采购经费进行统一管理,如:由各成员馆分摊采购费用,或者由总馆统一征收采购经费,并负责开展文献资源采购工作。为降低采购成本,图书馆可以寻求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由政府划拨经费并提供指导,在对成员馆进行综合评估后,指定专门的机构从事文献资源采购工作。对于协商采购而言,联盟需要召开区域性会议,由成员馆共同探讨资源采购方式,确定资源采购范围,避免资源的重复采购,降低联盟的运营成本。

4中小学图书馆区域性联盟共建共享模式探讨

不同图书馆间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对区域图书馆联盟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图书馆不仅需要做好内部关系的协调工作,综合分析内外部影响因素,也需要与政府、行业协会等共同探索科学的共建共享模式,促进联盟的持续稳定发展。

4.1政府主导的共建共享模式

构建区域联盟共建共享模式,需要打破不同机构间条块分割的局面,促进多方利益的统一。图书馆联盟本身是公益性的,在现行体制下需要一个可靠的组织给予正确指导,解决不同图书馆人力、物力、财力等无法协调的问题,则地方政府部门责无旁贷。研究表明,我国很多优秀的区域性联盟,均是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中小学图书馆区域性联盟建设可由政府牵头,组建专门的联盟理事会,由各馆负责人共同制定联盟发展战略,并根据不同成员馆的发展状况设计相应的馆藏建设规划。在此基础上,图书馆联盟还可以与社会信息机构、科研机构等合作,实现整个区域内信息资源的共知、共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见图2)。

4.2区域资源共享平台模式

现代化高新技术的应用,为中小学图书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可能。随着我国中小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很多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资源建设与管理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对于联合构建区域资源共享平台而言,首先,中小学图书馆需要分析中小学生的阅读需求,建立中小学生需求数据库,掌握他们的阅读习惯,为资源平台建设提供参考。中小学图书馆可以加强对青少年读者行为的数字化描述,搭建不同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协调机制,保障馆藏建设与读者需求的契合。其次,因中小学图书馆规模小、采购经费不足,可以构建区域性图书联合采购系统,发挥区域联合采购的优势,建立规范的联合采购流程,通过与书商议价降低采购价格。此外,联盟要打破不同图书馆之间的系统界限,对不同图书馆的馆藏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实现区域内各馆之间的“一卡通”图书借阅服务。

4.3基于总分馆互补的建设模式

中小学图书馆隶属于基础教育系统,服务对象主要为在校师生,在教育环境与读者群体方面相对简单,方便进行统一管理。由于不同图书馆各有所长,要想保障区域联盟的有序运转,联盟可以将特定区域内的图书馆联合起来,从中推举出实力较强的图书馆作为总馆,并以总馆为核心,实现对整个联盟的统一调配与管理。不同学校之间也可以建立区域联盟,由总馆制定公共检索目录,并为师生发放统一的图书借阅证,方便他们在任何一个联盟馆借阅图书。区域联盟也可以借鉴集团化运作模式,先将与总馆相邻的几个图书馆联合起来,实现资源的统一调配与管理,然后根据不同图书馆的需求,设立对应的分馆与下属机构,形成层层递进的管理机制。

5结语

协作共享是解决利益分配问题的有效策略,也是提高参与者综合实力的必要手段。通过建立中小学图书馆区域联盟,实现不同图书馆的分工协作,有助于实现更加专业化的分工,发挥整体服务效益,让联盟成员在更为专业化、高效率的环境中进行管理和运营。对于中小学图书馆而言,区域性联盟将资源、用户与供应商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有利于各馆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以及更高效的资源共享渠道,这是实现图书馆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冯君,赵乃瑄.我国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多极化运行模式[J].图书馆论坛,2016(9):85-92.

[2]刘丽萍.图书馆联盟治理的结构、机制及策略[J].图书馆,2015(6):48-51.

[3]胡菊兰.浅析提升昌北高校图书馆联盟运行质量的对策[J].图书馆研究,2015(5):44-46.

[4]程结晶.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内容及其策略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3):57-62.

[5]赵舒舒.新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创新以及发展举措[J].贵图学苑,2016(1):72-74.

[6]张欣.图书馆跨区域联盟资源共享模式构建研究[J].图书馆,2016(5):76-79.

[7]黃维玲.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研究[J].情报探索,2016(5):89-93.

[8]胡振宁.图书馆联盟电子书PDA模式及关键问题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4):75-87.

(编校:周雪芹)endprint

猜你喜欢

共建共享
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大纲编写的几点建议
驻地网光纤到户共建共享有效策略探究
高校动画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构想
Interlib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初探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精准扶贫贫困户大数据台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计算机网络与图书馆发展模式研究
在变化的环境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产教对接背景下的“融合—分享”资源共建共享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