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编辑、整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实践
2017-11-27牛正攀徐振云
牛正攀+徐振云
摘要:叶圣陶先生作为编辑家、出版家,为大家所熟知的是其编辑的白话文中小学教材,但其在编辑、整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方面所作的实践探索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首先,叶圣陶先生选注《荀子》《礼记》《苏辛词》《周姜词》,点注《传习录》;其次,编工具书《十三经索引》;再次,参与主编多部文言文教材,入选的许多篇章至今仍被中学教材选用,可见其编辑理念及实践影响之深远。
关键词:叶圣陶;古代文化典籍;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实践;编辑思想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7)11-0075-03
叶圣陶先生作为编辑家、出版家被大家所熟知的作品是他主持编辑的白话文中小学教材,但先生在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方面做的工作,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叶圣陶先生整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古籍的选注、整理与编纂工具书,主要是在商务印书馆期间参与《学生国学丛书》中部分书籍的选注工作和在开明书店编《十三经索引》等;二是为学生编选含有文言文的专门和综合性教材,很多当时选编的作品仍入选现在的学校教材,其编辑理念与实践的影响可谓久远而深刻。
一、参与选注商务印书馆的《学生国学丛书》
20世纪20年代初,新学制课程大纲颁布前后,教育界针对中学国文的教学目标、教法、教材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当时的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王云五通过关注学界的讨论和动向,捕捉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出版商机,主持开展商务印书馆的古籍普及工作。众多学者群策群力,编选了三套古籍普及丛书,区别不同读者对象、选目和版本,分别是《国学小丛书》《学生国学丛书》《国学基本丛书》,于1926年1月开始出版,至1940年共陆续刊行93种。
1923年春,叶圣陶先生应邀出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国文部编辑。就是在这一时期,他独自选注了《荀子》《礼记》《传习录》《苏辛词》《周姜词》等,参与选注《史记》等。叶圣陶先生选注的《荀子》出版于1925年11月,選注的《礼记》出版于1926年7月,点注的《传习录》出版于1927年1月,选注的《苏辛词》出版于1927年9月,选注的《周姜词》出版于1929年7月,均编入《学生国学丛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这是叶圣陶先生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期间研究、整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五大成果。
正如《学生国学丛书编例》所言:“中学以上国文功课,重在课外阅读,自力攻求,教师则为之指导焉耳。惟重篇巨帙,释解纷繁,得失互见。将使学生披沙而得金,贯散以成统,殊非时力所许:是有需乎经过整理之书篇矣。”因此,商务印书馆决定出版《学生国学丛书》,本丛书所选皆为国学要籍,每一本要籍都坚持选择精要内容,“诸书选辑各篇,以足以表见其书、其作家之思想精神、文学技术者为准。其无关宏旨者,概从删削。所选之篇类不省节,以免割裂之病。”在选注过程中,注意分段落,加新式标点,加注释,并在书前撰写作者生平,略叙内容提要。这种编选方法和理念为叶圣陶在开明书店编选国学教材和工具书奠定了基础。
1924年6月5日发表在《教育与人生》29期上的《关于〈初中国语教科书〉的陈述》一文中,叶圣陶先生声明:“我们的意思,要能够看平易的古书,在乎认识古文的状貌和性习……具有真见解真感情及真艺术者,不违反现代精神者……一个初中学生,精读了这些教材,去看平易的古书,总不致茫无所知;去欣赏情味普遍的文学作品,总不致了无所感”。叶圣陶先生是这样想的,也是坚持这样做的。在编选《学生国学丛书》的过程中,录入关于作者思想学说的最重要的篇章。选择比较好的“增注”“ 补遗”里各家的说数,意在使读者能够顺溜地读下去,并能了解其意义,借此希望帮助读者节省时间。为便于读者自学,他在序言中按照丛书编选的要求,提点学习方法。叶圣陶先生主张读者从现代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入手,将古代的图书作为参证的材料。他建议读者读《礼记》采用以类相从的方法,依着前面部分的略类,把同类的各篇并看,再从里头提出细目来研究。而提醒读者在学习《传习录》时“如其先自立下一个条路,把各则分隶条目,比观通览,必能认识得真切且详尽——研究关于思想学术的旧籍,这是不祧的一法。”叶圣陶先生在选注《学生国学丛书》的过程中,竭力引导读者窥得学习门径。
二、主编《十三经注疏》,主持开明其他古籍出版工作
在开明书店工作期间,叶圣陶先生编了工具书《十三经索引》,这为研究十三经的学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该工具书目前仍在应用,足见其实用价值。
《十三经索引》的编选缘起是由于叶圣陶先生感觉到查询十三经经文的不便与费时,与其他同行交流也有相同的感受,因此就萌生了编索引的想法。1929年秋天,叶圣陶先生开始编《十三经索引》,想实现凡是出在《十三经》中的引文,一查就知道所属的书名和篇章,并能清晰地查到前后文的目的。若严格按照句子的定义来编纂《十三经索引》,编者的工作量会减少很多,但检索点也会随之大幅度减少,给读者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降低《十三经索引》作为检索工具书的实用价值。他做了变通:“此书以讽诵时之一停顿为一条。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则析为三条。”如果严格按照句子去编纂,针对这句话编者可以只制作一张卡片,将其作为一个条目处理即可,读者也就只能通过“子曰”去查,而“子曰”二字在《论语》中出现频率太高,很难从中快速、准确地筛选出真正所要查检的语句。因此,编者变通为根据停顿分条,析为三条后,读者从“子”“学”和“不”三个字入手,均可以查出这句话的出处。这样,叶圣陶先生不辞辛劳与繁琐,为了方便读者,依然按照停顿来解析条目,编辑整部《十三经索引》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却能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十三经索引》之所以能成功编选,与叶圣陶先生家人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编选之初,叶圣陶先生规定编辑的“凡例”和各部经书各篇篇目的简称,选好较好的版本,再按诵读时的停顿断好句。叶家其他人按断句一句剪成一条,剪空一段用报纸包成一包;再将剪下的句条贴在卡片上,在句条下边盖上“简称”和“序数”的印,贴完一包,就用麻绳串在一起。叶母负责往卡片上贴句条和盖印,那“印”是胡墨林女士按纸包上批的“简称”和“序数”拣好后预先包在纸包里的,决不会弄错;叶至善则负责往卡片上打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