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远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浅析①

2017-11-27蔡锦均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初速度步长倒数

蔡锦均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白坭中学 广东佛山 528131)

跳远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浅析①

蔡锦均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白坭中学 广东佛山 528131)

跳远属于一种速度力量型运动,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动作组成。其中,助跑是起跳的前提准备,它的速度和质量对跳远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尤其是最后两步,决定了起跳的效果和最大水平速度。该文从以上情况出发,分析了跳远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变化特征,讨论了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对跳远成绩的影响,希望能够为运动员的实践训练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跳远 助跑 步长分析

助跑的目的在于为起跳做准备,以控制整个运动过程的速度和距离,而助跑最后两步是助跑向起跳的过渡,是衔接不同运动阶段的唯一途径,对跳远的成绩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和作用[1]。该文从分析跳远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变化的特征入手,分析了其与腾起初速度、腾起角、着地角、起跳时间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具体过程如下。

1 跳远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变化特征分析

1.1 最后一步大于倒数第二步

关于跳远助跑最后两步的步长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田径界研究的热点话题,运动员和教练对此存在着较大的观点分歧。助跑最后一步大于倒数第二步是最后两步步长变化特征中最常使用的一种,其特点在于:高速助跑中最后一步较长,运动员身体重心降低,起跳过程受到制动,水平速度降低但垂直速度上升。这种助跑方式能够拉长运动员腿部肌肉收缩前的工作距离,大幅度的提高垂直分力,提高起跳后的身体重心高度,有利于激发运动员身体的爆发力,提高跳远成绩。

1.2 最后一步小于倒数第二步

助跑中,运动员倒数第二步迈的距离相对较大,最后一步小,这样能够缩短人体重心和跳板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运动员提高起跳速度,减少可能损失的水平速度。倒数第二步比最后一步长时,运动员的重心比较小,这样到了最后一步时,重心会急剧升高,容易导致运动员重心不稳,增加平衡助跑速度的难度。最后一步较短,还容易导致起跳不充分,影响运动员跳远时的垂直速度,增加重心的不稳定性[2],导致运动员的技术发挥效果非常不稳定。因此,这种跳远助跑方式对运动员的水平要求较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助跑的质量。

1.3 两步步长趋于一致

两步步长趋于一致指的是有意识的缩短倒数第二步的步长,增加最后一步的步长,使运动员的身体重心保持一个稳定的水平,有利于其动作连贯,提高水平动量,为助跳做好准备。增加最后一步的步长,会使起跳的冲力和冲量增加,缩短倒数第二步的步长,可以提高腿部的摆动速度,加快身体重心移动的速度,缩短运动员的用力时间,加长起跳的距离。适当增加最后一步的步长能够增加运动员身体的垂直速度,使得制动的反作用力有所增大,方便运动员储存体力和势能,有利于其技术的发挥。

2 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对跳远的影响

2.1 与人体重心的关系

助跑速度的变化会对步频和步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际比赛中,为了能够获得更高地助跑速度,运动员会有意识的加快助跑节奏,导致步长变短,身体重心变化下移。根据上文提到的,目前跳远最后两步步长的变化特征主要有最后一步大于倒数第二步、最后一步小于倒数第二步和两步趋于一致三种类型。在第一种类型中,最后两步步长之间会有20~30 cm的差距,这时人体的重心变化呈现出一个下降—上升的趋势,其优点在于运动员可以获得更大的速度和腾空角度,缺点在于重心起伏大,不稳定。第二种类型中,人体的重心呈现出一种持平—下降的变化趋势,这种助跑方式难度较大,运动员一般不会使用。第三种类型中,人体重心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中,步长和步频都比较稳定。

2.2 与着地角的关系

着地角指的是运动员在即将离开跳板的瞬间,身体重心与支撑点之间的连线和地面所形成的一个夹角。助跑的目的在于减少空气阻力,增加惯性力,提高前进的速度,因此如何有效控制着地角对起跳距离来说是非常关键的[3]。实践证明,着地角越小,人体前进的阻力越大,损失的水平速度就越多,一般来说,着地角的最佳范围应该在68°左右,为了保证这个角度,运动员应该适当减少助跑最后两步步长之间的差异,平衡身体重心的移动速度,使支撑点与人体重心投影点相一致,从而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量。

2.3 与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的关系

实践证明,跳远的距离与起跳瞬间运动员身体重心腾起角度和腾起初速度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和作用,因此为了达到更高的腾起初速度,应该尽可能的增加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腾起角是运动员离地前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实际水平所决定的,若想达到45°抛射角度,应该尽量使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保持一致。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垂直速度是非常难控制的,即使是非常高水平的跳远运动员,也很难将垂直速度保持在5m/s水平线上。同时,水平速度的控制和获取则是非常简单的,即使是初学者,也可以轻松的将水平速度控制在10m/s水平线左右。因此,从理论来讲,运动员是很难将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水平保持一致,这个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运动员应该尽可能缩小助跑最后两步步长之间的差异,增加垂直速度,并控制水平速度的上升速度,从而使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获得最佳水平,延长跳远的长度。

2.4 与起跳时间的关系

起跳后,运动员脚步与地面之间会产生一种碰撞力,这种力量是非常大的,为了缓冲这种力量,运动员应该能够合理掌握着地缓冲技术,并在起跳时将身体微微前倾,使重心在支撑点之上,迅速完成准备、伸蹬、起跳一系列的动作,使起跳时间控制在0.1~0.12 s[4]。实践证明,助跑速度越快,起跳时间越短,运动员的跳远成绩就会越好,这是由于助跑速度对起跳时间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而缩短起跳时间可以增加腾起初速度,增加起跳的力量和冲量,使运动员在一瞬间内连贯地完成动作。因此,运动员应该合理控制助跑最后两步的步长,缩短起跳时间,控制好腿部动作的节奏。

2.5 与跳远成绩的关系

从所得的研究结果来看,大部分成绩优异的运动员均采用了倒数第二步略微大于倒数第一步的模式。例如,鲍威尔、刘易斯等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倒数第二步略小于倒数第一步时,人体重心与支点的水平距离较近,着板角较大,腿部承受的冲量小,膝关节角度大,有利于运动员的膝关节发力,减少助跑速度的损耗,能够获得较好的起跳效果。

3 结论

总的来说,缩短倒数第二步步长,加大最后一步步长,使跳远助跑最后两步趋于一致,能够使运动员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移动,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增大垂直速度,使腾起角保持在适宜的水平内,发挥有效腾起初速度,缩短起跳时间,增加起跳的冲力,有利于运动员发挥最高的运动水平。

4 结语

实践证明,我国部分跳远运动员的最后一步重心偏高,这是造成其跳远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成绩水平,运动员应该尽量控制最后一步的重心,使其与倒数第二步保持一致,提高跳远速度和水平的稳定性,为获取垂直速度和最佳起跳角做好准备。此外,运动员还应该保持情绪上的稳定,这样能够减少影响因素,保持最佳的状态,以获取更好的成绩。

[1]陈毅清,汪继兵.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技术运动学特征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4(6):33-35.

[2]杨永立,刘继成.试析助跑最后两步的步长对跳远的影响[J].科教文汇,2010,6(32):194-195.

[3]庞庆军,李银萍.中美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身体重心变化的运动学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3 (15):111-113.

[4]杨虎智.对急性跳远助跑最后两步技术的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1,34(21):35-36.

G823.3

A

2095-2813(2017)01(b)-024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2.241

蔡锦均(1974,11—),男,汉,广东罗定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初速度步长倒数
物理期末测试题
基于变步长梯形求积法的Volterra积分方程数值解
惊喜倒数日历
董事长发开脱声明,无助消除步长困境
起底步长制药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步长制药
——中国制药企业十佳品牌
抓住重点知识 提高复习效率
一道从多方面多层次考查能力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