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浅析

2017-11-27欧阳永俊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师生关系小学生

欧阳永俊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江苏 徐州 221143)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浅析

欧阳永俊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江苏 徐州 221143)

随着新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过去的以体育教师为主体的主要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体育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分注重体育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权威,而忽略了学生在参与体育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情绪和学习风格,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标准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不仅要求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健康,还要以育人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分为5个学习领域,分别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思想观念上的一次重大转变,但真正实践起来还有很大差距。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情感教育占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个性,需要积极开展情感教育,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可以说,体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学会与学生进行亲切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愿,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不断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养成。体育教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体育教学要抓住教学中的每一个机会,把自身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启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加深师生感情,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意义

小学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学的初始阶段,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性格不稳定,更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而枯燥的说教会使他们产生厌烦的情绪。通过体育教学可以改变教师的说教方式,使小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产生较好的效果。

1.1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素质是指一个人通过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所形成的一种长期稳定的综合能力。小学生在学校里要接受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的教育,但这些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接受另一种教育形式,那就是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小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情绪、感情、态度和信念,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无疑会使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到提升和改进。通过情感教育,小学生的心理会更健康,这是素质教育要求的一个方面。

1.2 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情感教育

当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校教育,除了培养一名学生的智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健康的情感,可以说,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情商比智商重要,一个没有健全情感的人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未来的社会需要一个人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智和健康的情感。

2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方法

进入21世纪,时代的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新课程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素质。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情感感知能力、体验能力,从而感染学生。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丰富情感,教授学生善于与人沟通和表达情感的能力,使这种情感教育无形中贯穿于整个小学体育教学。

2.1 小学体育教学要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素质

体育教师想要提高情感素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对体育教育事业自始至终,热爱本职工作,带着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小学体育的教学工作中。以无私奉献、努力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情感,并渗透感染力。(2)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发展。(3)学会控制情绪,不要轻易发怒,应积极照顾、关心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个人的情绪起着导向作用,可直接传递给学生,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师在学生面前一定要保持积极的稳定的情感。(4)学会幽默。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如果体育教师具备这样的素质,则不会让课堂僵硬和死板,学生也不会对课堂感到枯燥,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有利于调节、增进师生关系。

2.2 小学体育教学要以情感服人,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共同学习的互动过程。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保证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高效顺利进行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位教师、学生从思想、行动上进行学习。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学会创造和参与各种各样的学习,让每位小学生都能参与到这项运动中,以便形成自学、自我训练以及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师要打破以往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在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指导、设计教学方法,从而既能激发小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2.3 体育教学要注重师生情感和谐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小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关心、理解和信任学生以及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爱好和体育特长,并且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可以增强信念,形成积极的情感人格。新型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形成的平等关系,师生之间彼此接纳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形成真挚的思想情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每一位教师应首先改变观念,摆脱教师权威,倾听学生的声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参与者,让学生决定做什么,学习如何成为学习与合作伙伴的主人。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低落会导致伤害事故频繁发生,如在平常的教学或者训练中,有一些学生因为没有掌握动作的基本要领,或因身体素质差、技术掌握不到位,或因生活不如意而出现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在练习时可能会做动作不准确或不能完成动作,此时教师应该指出学生动作不正确或者不规范的原因,及时给予学生示范引导和鼓励,使其可以集中注意力,认真揣摩基本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来完成学习活动。相反,如果教师师粗暴地指责、嘲笑、讽刺或挖苦学生,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厌恶教师甚至厌烦体育。在这种消极情绪的练习中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如从单杠、双杠上坠落。因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氛围以及和谐的教学环境尤为重要。

2.4 情感教育要多鼓励,注重积极性评价

小学体育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引导小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全面、自由、协调、健康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太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要坚持鼓励学生、保护学生自尊、树立学生自信心。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坚持评价标准多元,通过教师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因此,教师不能只简单地对学生进行点评、排序等,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进行多元评价,以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为目标,评价侧重于纵向评价,强调个别学生的进步;教师要保护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同时也要对学生间的互评进行评价。虽然每一位学生的评价不够准确,但也能反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程度。了解学生的评价水平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结 语

情感教育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不断培养小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要认真研究情感教育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实施情感教育,要分析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科学的方法施教,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人际交往能力、挫折承受能力,让小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开心、快乐、积极地健康成长,在激励中前行,发挥体育教育价值。

[ 1 ]董学民.怎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J ].中国校外教育,2016(S1).

[ 2 ]张洪起.小学体育教学中怎样加强情感教育[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0).

[ 3 ]贺小秦.怎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 J ] .新课程学习·下旬, 2013(6).

[ 4 ]姜毅.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研究[ J ].新课程·中旬,2016(12).

G807.2

A

1674-151X(2017)10-097-02

投稿日期:2017-07-25

欧阳永俊(1981~),中小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师生关系小学生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中国传统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特征及价值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