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视域下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精神的重塑

2017-11-27贾瑞光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6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思想道德体育项目

贾瑞光

(大连民族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辽宁 大连 116600)

全民健身视域下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精神的重塑

贾瑞光

(大连民族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辽宁 大连 116600)

随着全民健身的开展以及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注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也得到了重视。在当前我国强力发展全民健身以及社会文明建设的视域下,从民族传统体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对人民群众的影响而言,两者之间各有侧重点,前者侧重于健身健美健心,后者则侧重于对人的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教育,但是它们之间又有着较多的交融性,使两者能互为形式与内容。而高校作为传承知识文化的主要基地,是传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最佳途径。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教育职能与教育作用,在多元化体育文化的不断冲击下,积极勇敢地承担起这份让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精神重塑的责任,坚持传承、积极创新,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扬光大。

1 全民健身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重塑的意义

在民族传统体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互相丰富性、发展指导性与互为基础性关系的基础上,民族传统体育对体育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强化传统美德、提升原生态健身功能与丰富精神和谐内容的意义。

1.1 民族传统体育与精神文明建设两者之间互相的丰富性

全民健身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在尊重当地人自由选择的基础上,从文化层面对民族传统项目进行积极重构,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圈来建设体育生态系统。这种丰富性体现在两个方面:(1)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了精神文明的思想内涵与体育科技知识内容。即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的各种美德与朴素思想内容及源自生活与劳动经验的技能知识,从民族特色的角度对精神文明的内容展开了多样性的丰富,其中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丰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功能性丰富,随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逐渐地融入到精神文明内容中。(2)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道德内容与体育科技知识丰富了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精神文明内容中的思想道德、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以及其他体育项目的技能知识,从不同的侧面对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影响,如对民族体育精神文化意义的提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技能细节的改进以及器材的制作工艺提升等。在舞龙、舞狮等传统的体育项目活动中,科技与制作工艺不断进步会对舞龙、舞狮等运动的道具产生切实的改进性影响,如优质安全材料的选择、焊接工艺的提高等。

1.2 民族传统体育与精神文明建设两者之间互相的指导性

在中国深化改革开放与国际交流更加充分的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与精神文明建设都受到了来自于国内外发展的挑战。其中,背景变迁、外来强势文化的扩张和传承危机是两者发展的压力来源之一。因而,在发展中两者需要立足实际,互为指导,才能实现优势共享,达成共同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1)基层科技文化发展和提炼指导。民族传统体育从自身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最为切实性的相关指导;精神文明建设为鲜活的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文化内容与提升方式方法指导,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大力推动现代体育项目与传统体育项目之间的融合。(2)群众思想道德维护和发展指导。全民健身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从有效继承与发展的维度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凝聚力、和谐力与矛盾化解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样不仅能维护基层群众的思想道德底线,也为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创设了践行的平台。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在思想道德的一般性与社会公共性上,维持了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秩序,更加尊重文化的创新发展等。而高校作为育人基地,更加适合把这种传承方式传承下去。

2 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

在当前全民健身强劲发展的战略进程中,高校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应借助及充分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生态性优势,不断地去挖掘、提炼专业化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文明内涵,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着时代化、生态化与功能多样化发展。

2.1 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对民族体育精神传承的核心辐射作用高校作为知识文化传播、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主要中心,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较为重要的核心辐射功能。在具体的实践中有3种成效比较显著的方式:(1)学科教育教学。即立足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与技能本身的辐射方式,技能的学习是载体,所蕴含的文化与思想道德内容作为体育文化与精神的方式,被附带在教学中或在训练的感悟中突出。(2)其他学科教育教学。一般以学科特点为基础,做出不同专业性的精神文明解读。例如,生物学科从生态性与身体机能和谐性解读;政治历史学科从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关系、群众关系、群众活动与社会和谐方面解读。(3)学校体育文化活动。即通过各种专题活动或综合性的活动,挖掘与宣传民族传统体育的生态性主题、科学性意义与思想道德教化意义等。例如,各种民族特色体育节日性活动、学校内的竞技性活动、表演性活动以及各种文化宣传性活动;学校的橱窗、专栏和班级墙报等,让学生在体验中不仅习得生态文明下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与技能,也获得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提升和体育科技文化知识的丰富。

2.2 充分发挥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知识推广建设的作用

高校教育不仅是生态文明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育与创新的主要阵地,也是能够实现从该体育传承中开发精神文明内容的主要骨干力量。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重视,各级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都在积极地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文明内涵,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内容教育的统一,尤其是一些民族院校更应该起到带头的作用。其教育推广作用表现在两个层面:(1)发挥学校教育最佳渠道的传承与中间环节的完善作用。即通过教师教育教学创新,将知识技能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与学校各种教育活动的形式,让其两者的实现过程与内容相得益彰。例如,运用精神文明中的思想道德的具体内容,把传统体育项目的功能性准确表达,如武术的和平理念等。(2)发挥学校教育的民族传统体育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相统一的作用。在现有的教育体制内,运用学校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与计划性,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把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等内容提升到精神文明的高度,渗透在教法、教学内容与日常活动中,达成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的生态性、知识技能传承性与思想道德教育性统一。

3 结 语

在当前我国提倡大力发展全民健身文明建设的大好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坚持生态发展,在全民健身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其精神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性,有效地推动了群众追求健康的多样性的体育活动的激情,在生态理念指导下不断丰富与践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高校作为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更应该把握好这些有利的条件。希望通过高校的不断传承与创新,能唤醒我国民族体育精神,让民族体育文化不再沉寂,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 1 ]潘勇赫.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民族体育精神研究[ J ].当代体育科技,2016(2).

[ 2 ]李莉.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J ].高教学刊,2015(10).

[ 3 ]王东升,马勇占,孙毅,等.民族体育文化多元化的生态学诠释——基于生态位理念的思考[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7).

[ 4 ]赵子建.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J ].体育文化导刊,2012(3).

[ 5 ]陈永辉.“美丽中国”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明与建设研究[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9).

G807.4

A

1674-151X(2017)05-043-02

投稿日期:2017-04-0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150329);大连市民委课题:城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编号:2015DLMW06)。

贾瑞光(1972~),副教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思想道德体育项目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