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太太下厨房的还珠楼主

2017-11-27安东

饮食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楼主峨眉酒家

文 /安东

名人食趣

为了太太下厨房的还珠楼主

文 /安东

还珠楼主本名李寿民,取这样一个笔名,自然并非因为爱看琼瑶剧《还珠格格》,而是为了纪念他十六岁时的初恋女友文珠。这个提议来自李寿民的夫人孙经洵,当时他正在为攒钱结婚而创作《蜀山剑侠传》,孙经洵知道他对文珠的情感,便建议他以“还珠楼主”为笔名,以纪念文珠。

李寿民与孙经洵的婚姻更是轰动一时。孙的父亲是天津大中银行的老板,不肯将女儿嫁给穷酸的小说家,于是以“拐带良家妇女”的罪名将李寿民告上法庭。孙经洵在庭审时勇敢站出来捍卫自己的婚姻自由,使李寿民无罪开释,一时传为美谈。二人结婚后,李寿民对朋友贾植芳说:能和意中人成亲不易,为报答妻子恩情,“所以我平生不二色”。

李寿民七岁登峨眉、青城学气功,后又参军,于饮食一道是比较粗疏的。但毕竟娶了一位千金小姐,自己可以不讲究,万不能委屈了老婆,便开始研究烹饪。起初只能依葫芦画瓢,参照各种菜谱,尽量把普通的菜物做的可口一些。做得多了,熟能生巧,他又悟性颇高,慢慢有了自己的体会。他写京剧剧本《酒丐》,其中有一段酒保报菜名的贯口,光豆腐就说了几十种做法,什么家常豆腐、臊子豆腐、麻婆豆腐、朱砂豆腐、葱油豆腐……都是他从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经验。《酒丐》公演后好评如潮,那段报菜名的“贯口”更是激起满堂喝彩。演出结束,主演叶盛章对李寿民说:“绝了!您是吃家,我得请请您!”

李寿民渐渐写出了名堂,稿约愈来愈多,经常同时为几家书店写好几部题材不同的小说。即便如此忙碌,也没有影响他对做菜的热情,笔耕之余,烹饪是他最大的嗜好之一。李寿民的儿子李观鼎回忆说:“我们小时候最盼望两件事:一是父亲停笔;一是宾客临门。因为我们又可以吃到美味佳肴了。”

李寿民的“吃家”之名可谓名不虚传,一只烧鸡,只要尝一口,他就能尝出是柴鸡还是油鸡;一盘烤肉,吃一块,就能知道是用果木烤的还是松木烤的。1956年,戏剧家阿甲在峨眉酒家设宴,有一道菜是鱼香猪肝,端上来,李寿民看了一眼便说:“火候不够,我来试试。”饭店通常会很忌讳客人进厨房,但峨眉酒家的匾额就是李寿民题的字,老板也就听之任之了。李寿民的一道鱼香猪肝做出来,客人一品,果然色香味俱佳,技惊四座。

解放初期,汪曾祺正在《说说唱唱》杂志做编辑,负责联系北京的闲散文人,如李寿民、张恨水、陈慎言等。一起聚会,他也会下厨,但当时的汪曾祺还不是美食家,做的菜也不过是夏天拌黄瓜冬天拌白菜,之所以后来精于食馔之道,与他和李寿民等人共事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据李观鼎回忆,李寿民对烹调的自觉追求,是到了上海之后的事。十里洋场,汇聚了中国各地的饮食精华:新雅菜馆的粤菜,取材广泛,花色新异;梅龙镇酒家的川菜,调味讲究,浓而入味;上海老饭店的沪菜,汤卤醇厚,咸淡适口;老正兴的锡菜,新鲜脆嫩,味浓带甜;老半斋的扬菜,选料精美,刀工细致……李寿民愈发感觉到中餐作为一门“艺术”的博大精深,他以极大的热情,编撰了一本《名菜谱》,算是对这么多年饮食生涯的总结。本来他还想写一本关于中国烹饪技术的理论专著,可惜未能如愿,是他本人,也是饮食界、文化界的一大损失。

责任编辑/刘洋

猜你喜欢

楼主峨眉酒家
你就是那个峨眉老妖
《清明》外一首
峨眉峨秀湖即景(排律八韵)
网络代有才人出
峨眉上翠氛
贵州最大的峨眉含笑树现身习水
大东酒家
——历史的沉浮
超搞笑问答
不看后悔的神回复
装钱的褡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