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把握好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①

2017-11-27孙海滨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训练量田径强度

孙海滨

(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 江苏徐州 221000)

浅谈如何把握好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①

孙海滨

(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 江苏徐州 221000)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在提升文化课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应该重视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的体育项目,田径向来是高中体育教学的短板之一,很多体育教师难以把握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科学关系,导致田径难以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该文以高中田径教学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田径训练特点基础上,探讨了优化设计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方法,以期为高中田径教学有效开展提供建议。

高中田径 训练量 训练强度

高中生的生理、心理成长均有属于其年龄段的特点,只有尊重这些特点设计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合理调整体能训练项目,才能有效发挥田径训练的积极作用。传统的田径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迷信训练强度低、训练量大的教学模式,以期通过反复抵消的田径训练提升高中生田径成绩,既容易引起学生身心疲劳,也难以发挥项目潜能。因此,制定适合高中生的田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是提高田径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1 高中田径训练特点分析

1.1 高中田径训练的影响因素

高中田径训练中是受到多重外在因素制约的,其中,体育教师、家长以及社会是影响田径训练质量的三大因素。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设计者和组织者,是影响体育课训练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田径训练中,作为指导者的体育教师对高中生田径训练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体育教师不仅组织全部的训练进程,也要应对训练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同时还要保证训练进程按部就班地进行[1]。田径训练的计划、内容和目标都由体育教师负责制定和实施。可以说,高中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专业水平以及职业操守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田径训练的成绩。其次,我国家长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要求子女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不太重视子女的体育成绩,这对高中田径教学是比较不利的。此外,我国对高中体育的关注度一直处于偏低水平,各类传统媒体、新媒体很少报道有关高中体育的新闻,由于缺乏社会主体的曝光度和关注度,高中体育的发展并不是很顺利。

1.2 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

在田径训练中,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训练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训练频率和运动量决定的,而运动量则与运动时间的长短有着直接关系。如果能够有效协调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关系,将会对高中生田径训练效果起到显著推动作用。单纯重视训练量而忽视训练强度的做法,难以使学生保持良好身体状态,刻意降低训练强度,提高训练量,以期以量提升训练效果的做法容易诱发学生的神经疲劳。因此,高中田径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协调性,以可持续性的训练方式激发学生的田径潜能。

2 把握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策略

2.1 把握合理性,加强田径训练科学性设计

高中田径教学必须尊重高中生生理特点,制定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时应该把握好合理性,具体而言,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训练计划的制定必须符合科学合理规律,训练强度必须适中,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这是因为过大的训练量容易导致学生发生身体软组织损伤,训练强度偏小则难以达到预期训练效果。高中体育教师可以参考孙海平的训练方法,先力量训练,后速度训练,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体力基础后再提高速度[2]。此外,训练强度的设计也要符合结构性原则,也就是说,以近似考试的标准严格要求平时的体育训练,提升每次的训练质量,使平时的体育训练成果接近体育考试成绩。其次,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设计要符合稳定性原则,日常田径训练强度应该以体育考试训练强度为参考,确保二者的连贯性,以保证学生能够获得稳定的田径训练、做到以考代练,以练代考。高中体育教师不能根据自身喜好制定训练计划,也不能搞突击训练和集中训练,在比赛前疯狂训练,比赛后训练一下子就松弛下来。这样容易导致一些成绩刚有起色的同学又退回原点,因此,加强训练的稳定性和系统性才能真正提高高中生田径成绩。

2.2 把握适度性,强化训练和专项训练并举

在做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整体性设计时,也要调整好二者的关系,把握适度性。开展田径训练时,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协调好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确保二者保持合适的比例。高中田径日常训练除了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之外,还应该合理融入强化训练和专项训练,以充分激发高中生田径潜能。强化训练的宗旨在于使高中生身体机能始终处于一个较高水平,而专项训练的宗旨在于不断激发高中生身体潜能,二者的有效配合往往能使田径训练水平获得有效提升。

适合于高中生的专项训练有速度训练、力量训练以及心理素质的训练,开展专项训练既不能进入太专误区,也不能进入太泛的误区,只有合理搭配这几个因素,才能起到较好训练效果。高中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探索训练模式的创新,改变传统简单的训练方法,能够专业分析引起学生田径成绩波动的因素,并深入分解,找准学生田径素质的具体缺陷,从而指导学生开展更具有科学性的加强训练。在专项训练中融入强化训练思路。也就是说,合理降低训练量而提升训练强度,减少低效低能的训练次数,提高每次训练的强度和质量。如在进行短跑项目的训练时,部分学生在奔跑过程中的步法水平需要提升,部分学生在奔跑过程中的爆发力水平需要提升。此时,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些素质短板进行专项训练,提高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设计的有效性。此外,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需要加强,可以安排他们进行反复起跑练习,既能提升起跑反应的灵敏性,也能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

2.3 把握针对性,合理安排差异训练方法

高中生的身体发育正处于关键阶段,学生不仅在生理发展水平上存在客观的差异,在兴趣爱好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也存在明显不同,这种差异性导致很难有普适性的田径训练计划。因此,在高中田径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性,进行针对性分类教学。通常而言,适合于高中田径教学的分类方法有两种,即班级组合式教学和集中组合式教学[3]。所谓班级组合式教学,是指将多个班级组合到一起进行室外体育课教学,在合理分类体育项目后,再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制定相适应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所谓集中组合式教学,是先将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集中性的田径要领讲解,然后以学生实际体能为准安排分组训练。通过合理分组,做到有教有类,使每一个高中学生都能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田径训练内容。例如:对于男生而言,他们体质强,可以承受强度比较高的田径训练,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合理提高训练强度,对于女生而言,她们体质偏弱,因此,体育教师可以适当降低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要求。而对于体质差和具有运动厌恶症的学生,可以特定安排一些训练难度较低而具有趣味性的项目,如:跳绳等,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他们对田径训练的承受能力。

3 结语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田径项目的作用,是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推手。田径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合理把控又是决定田径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在制定田径教学计划时,应该从合理性、适度性、针对性等方面把握训练量和训练计划,才能制定出真正适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训练方法。

[1]程兵.田径训练观念创新——关于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6):27-28.

[2]张娜.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J].速读旬刊,2016(6).

[3]沈国.高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3(11):32-33.

G806

A

2095-2813(2017)01(b)-003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2.036

孙海滨(1982,7—),男,汉,江苏徐州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体育研究。

猜你喜欢

训练量田径强度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计数:田径小能手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关于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相关探析
计算电场强度常用的几种方法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