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堕距”视角下我国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研究

2017-11-27沈剑辉秦黎霞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产阶层体育文化

沈剑辉, 秦黎霞

(1.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2.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文化堕距”视角下我国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研究

沈剑辉1, 秦黎霞2

(1.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2.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中产阶层是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在体育社会学领域中用中产阶层的理论去研究体育现象比较少。中产阶层是未来中国的主要力量,对其参与体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文献研究及理论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基于“文化堕距”的理论视角,从丰富适合中产阶层需求的体育物质文化、完善保障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的制度文化、建设促进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的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了促进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的思路。

中产阶层;参与体育;文化堕距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收入分配方面的目标是,“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也即意味着,中产阶层人口比例将会越来越大,在促进我国全民健身战略的有效实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难以估量。因此,中产阶层参与体育应该成为当前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然而,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发现,中产阶层体育研究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截止至2016年8月相关文献仅20余篇。中产阶层体育理论研究的滞后不利于体育实践的发展,也不利于体育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在国家大力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的背景下,选取“文化堕距”理论的视角对我国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的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理论的丰富及实践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核心概念界定

1.1 中产阶层

中产阶层是由英文middle class翻译而来,也称之为“中产阶级”或“中间阶层”。目前学术界对中产阶层的界定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中产阶层成员是拥有较高文化水平、中等及以上收入水平、从事白领职业的人[1]。具体而言,所谓中间阶层,是指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靠工资及薪金谋生,具有谋取一份较高收入、较好工作环境及条件的职业就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具有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的社会地位分层群体。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上层和下层的中间水平[2]。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我国中产阶层占总人口近 1/4,且以每年1%的增速不断扩大规模[1]。中产阶层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是体育健身运动的易动人群及引领体育生活化的理想人群[3]。

1.2 参与体育

美国著名的体育社会学家凯尼恩将“参与体育”分为直接的“参与”(primary involvement)和间接的“参与”(secondary involvement)两大类。所谓直接的“参与”,是指作为竞技者亲身参加体育运动。所谓间接的“参与”,包括体育的业务、消费等直接参加以外的所有的参加形式[4]。国内体育社会学专家吕树庭教授以凯尼恩的理论为基础,对“参与体育”进行了进一步的概念操作化,将“参与体育”具体操作化为四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即对体育的价值取向程度;二是情感层次,即对体育的喜欢程度;三是直接参与层次,即对体育运动的直接参加程度;四是间接参与层次,即对体育运动的间接参加程度[4],进一步丰富了参与体育的外延。从这个意义上讲,中产阶层参与体育不仅意味着直接参加体育活动,而且还包括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具有强烈的体育情感以及参与体育消费等等。

2 我国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的现状

中产阶层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文化地位,其在参与体育方面具有自身的阶层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中产阶层体育活动动机呈实用性、功利性趋势;二是中产阶层体育活动组织方式上注重个性化[3]与多样化的需求[5];三是中产阶层体育活动开始注重体育健身活动的“标签”作用[3],追求文化与品位的象征[5];四是中产阶层体育活动具有符号消费与理性消费并存特征[5]。一般而言,中产阶层参与体育即意味着体育消费。如作为中产阶层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经理人,业余生活一般喜欢从事一些和极限有关的运动,愿意花钱玩赛车、赛马,到世界各地登山旅游(不是一般爬山),有能力也有意愿和需要出入高档休闲体育场所,享受高品质的服务,是需动辄上万元才能入会的高档体育休闲俱乐部的主要消费群体,保龄球馆、高尔夫和网球场等经常出现他们运动休闲的身影[6]。

此外,还有不少中产阶层很少参与体育。主要原因在于主观上的时间缺失感阻滞参与体育健身休闲,制约中间阶层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工作紧、没时间”、“工作重、没心情”[3]。可见,中产阶层群体工作生活压力较大,而这是造成亚健康的重要诱因,他们是将近70%亚健康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通过有效引导中产阶层参与体育以达到改善其身心健康的目的。

3 “文化堕距”视角下我国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的思路

在研究文化变迁的特性时,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W·F·Ogburn)提出了“文化堕距”(culture lag)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一般说来,总是“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化,就非物质文化的变迁看,它的各构成部分的变化速度也不一致,一般说来总是制度首先变迁,或变迁速度较快,其次是风俗、民德变迁,最后才是价值观念变迁[7]。体育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该理论同样适用于体育研究。从文化堕距的理论来讲,引导中产阶层参加体育活动应该形成三位一体的支撑系统,即物质文化是前提、制度文化是保障、精神文化是关键[8]。具体而言,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促进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的策略。

3.1 丰富适合中产阶层需求的体育物质文化

中产阶层的经济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倾向于追求有文化的、有品位、有个性的休闲活动方式,参与体育也不例外。例如网球、瑜珈、健身健美、体育舞蹈、高尔夫等是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的主要项目选择。而这些项目所依托的体育物质文化是目前政府体育公共服务建设所难以涵盖的。如有学者调查发现,作为中上层的管理与业主阶层分别有39%的人选择经营性的场所,而现今我国的这些体育场所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体育需求[9]。因此,有必要通过市场机制建立健全体育健身市场,依靠社会资源建设体育物质文化,从而满足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的物质文化需求。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到2025年体育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这意味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将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大量的投资将进入体育领域,尤其是全民健身领域将吸引大批企业进入,这将是我国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大好契机。虽然体育市场前景喜人,但体育企业不能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而应该根据市场对体育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投资领域。在当前中产阶层崛起的背景下,如何将体育投资项目与满足中产阶层体育物质文化需求相结合是投资者可以考虑的一种路径选择。欲投资全民健身领域的体育企业可以考虑将中产阶层作为主要的目标客户群体,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中产阶层的体育消费需求,打造适合中产阶层需求的有文化、有品位、有个性的多元化体育物质文化体系。此外,由于中产阶层偏爱的体育项目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如果没有经过专门学习或有专人指导很难参与其中。因此,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休闲体育项目培训指导人才对于促进中产阶层参与体育也至关重要。

3.2 完善保障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的制度文化

从“文化堕距”理论可知,制度文化的建设一般滞后于物质文化的变迁,而制度文化建设是促进我国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的重要保障。因此,应该高度重视保障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的制度文化建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体育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我国的体育事业特别是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然而,现有法律法规在保障国民(包括中产阶层)体育权利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法律条文过于抽象、指导性条文过多而强制性条文较少、大多数法制的法律层次较低,等等。如何增强体育法制在保障国民体育权利方面的有效性是完善体育制度文化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完善这些共性的体育法制之外,还需要研制专门保障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的制度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一是加强体育健身市场法制建设,规范体育健身企业市场行为,保护消费者(主要是中产阶层)权益,为中产阶层参与体育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从制度层面为中产阶层成立社会体育组织提供 支持,以体育社会组织的方式为中产阶层参与体育提供组织和制度的保障;三是体育行政部门及体育协会创办一些以中产阶层为主要参与群体的体育赛事,如社会网球赛、羽毛球赛、健身健美赛等等,并完善相关的制度使之常态化、规范化,通过赛事的举办激发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的热情;四是研制促进家庭体育发展方面的相关制度(目前家庭体育参与的主体也应该主要是中产阶层),如设立家庭体育奖章、举办家庭体育比赛或家庭体育沙龙等,促进家庭体育的兴起,从而使更多的中产阶层家庭加入参与体育的行列。

3.3 建设促进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的精神文化

“文化堕距”理论告诉我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是文化变迁中最慢的,也是最难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并非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体育物质条件优越了、法律制度完善了,中产阶层就会主动参与体育。若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认知、树立积极的体育价值观,即使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已经具备,他们也未必会参与体育。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建设促进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的精神文化。第一,未来中产阶层的主体是大学生,因此要切实重视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作为未来中产阶层的大学生的体育情感和体育习惯,并使他们能够系统掌握一两项可以长期坚持的体育技能。第二,体育健身企业要重视市场营销工作的开展,开发适合中产阶层消费者的体育产品,并采取有效的广告宣传策略,吸引更多的中产阶层能够走进健身房、球场等,形成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第三,大众传媒不能仅仅把焦点放在竞技体育领域,而要尽可能多地关注社会体育,注重挖掘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的新闻热点,向社会传递更多的体育正能量,积极营造中产阶层参与体育运动的舆论氛围。

4 结语

现阶段我国中产阶层虽然还没有形成规模,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产阶层将会不断扩大,是未来中国人数最多的群体和最主要的力量。他们参与体育不仅能推进体育大众化的进程,而且具有积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为此,最大程度地促进中产阶层参与体育显得相当重要。根据“文化堕距”理论,从丰富适合中产阶层需求的体育物质文化、完善保障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的制度文化、建设促进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的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中产阶层参与体育的几点思考。本文仅从理论层面上初步探析了中产阶层参与体育问题,希望借此引起学术界更多地关注这一研究议题,为促进我国中产阶层体育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学术贡献。

[1] 李春玲.中产阶层的现状、隐忧及社会责任[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2)中:14-17

[2]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52

[3] 孙淑惠.中产阶层的崛起与我国大众体育深入发展的关系探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4):7-10

[4] 吕树庭,卢元镇.体育社会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92-126

[5] 董宏伟.中产阶层体育休闲消费的特征及其社会效应[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6):32-35

[6] 陈正.我国社会不同阶层体育休闲活动的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6):10-13

[7] 郑杭生,李强,李路路,林克雷.社会学概论新修[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8

[8] 唐夏琳,陈艳,高晓发.中产阶层——我国大众体育研究的新视角[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2):29-32

[9] 孙淑惠,王广虎,舒为平,等.社会各阶层体育态度与行为的调查报告[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5):1-5

Research on sports participation of Chinese middle cla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lag”

SHEN Jian-hui1, QIN Li-xia2

(1.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 ,NanJin 210038, China 2.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 213164,China)

The research on middle class is the hotspot in sociology, but there are little researches using middle class theory in sports sociology. Middle class is the primary power in future China, so the research on their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has important academic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a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and based on “culture lag” theory, the ideas of promoting middle clas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is discussed from three aspects as follow: rich sports material culture to meet the needs of middle class, improve sports system culture to guarantee sports participation of middle class, construct sports spirit culture to promote sports participation of middle class.

middle clas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culture lag

2016-12-08

沈剑辉(1964-),男,南京人,本科,副教授

G80

A

1007-323X(2017)01-0012-03

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中产阶层体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谁远谁近?
2016体育年
中国中产阶层成长中的烦恼与压力
我们的“体育梦”
全新皇冠:为中国中产阶层而造
► 乾羽:房产依赖背后是中产阶层的“被中产”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