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2017-11-27陈明祥

体育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情动作技能

文/陈明祥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文/陈明祥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环境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效果预计、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防方法、场地器材的布置和回收。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内容;方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提出“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如何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成为更受关注的问题,诚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修内容等宏观层面的政策至关重要,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等微观层面的提升却是基础性的工作。近年来,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和设计水平已经一定程度地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科学有效的提高,因此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最为关键,课堂教学设计水平也是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在国家重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背景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邬美娜教授提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这一定义是从宏观层面进行界定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属于课堂层面的问题,不属于宏观层面,而属于微观层面。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指在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规律、教材特点、学情特点、教学任务和教学环境,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的一系列安排。

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素

马杰提出教学设计最低限度需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将要去哪里?二是如何去那里?三是如何确信已到达那里?将要去哪里对应的是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前,至少要进行四个方面的分析,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分析和教学任务分析。如何去那里对应的是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包括内容组织策略、传输策略和管理策略。如何确信已到达那里对应的是教学评价。体育学科的教学设计既要体现教学设计应该体现的要素,又要体现体育学科独特的要素,因此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要素应包括指导思想、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环境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效果预计、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防方法、场地器材的布置和回收。

1.指导思想

所谓体育课的指导思想是指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及教学活动中,头脑中的主要想法,体育教学活动将按照这种想法进行下去。因此,指导思想全程指导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其它要素,它包括“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最近发展区 ”和“体育能力”这五个体育指导思想。因材施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各不相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心健康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二是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和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受益。循序渐进,依次逐渐深入提高的意思,主要指导运动技能的教学,必须由易到难,运动负荷由小至大。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体育能力,是指学生体育实践课中应该要得到提高的能力,包括运动技能(核心能力)、体适能(核心能力)、健身能力、娱乐欣赏能力、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

2.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应包括一节课的主教材分析和辅助教材分析。主教材的分析包括名称、来源、特点、功能、作用和重难点。辅助教材主要用于提高学生体适能,它的分析应包括名称、作用和重难点。案例:主教材是篮球行进间运球。篮球行进间运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体能,提高对球体的感知能力以及人与球体的距离感、空间感、速度感等能力,培养果敢、机敏、顽强等心理品质,提高抗挫折意识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价值。行进间运球时篮球运动中最为基本的技术动作之一,主要包括行进间直线运球和曲线运球,都是水平二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在掌握篮球运球技能的基础上,突出篮球运动的游戏性、竞争性和集体性,激发学生参加篮球锻炼的兴趣,提高篮球活动能力。教学重点是运球的部位,教学难点是人和球的协调,辅助教材是侧滑步,侧滑步是评价移动能力的一个项目,重点是用非前导脚的内侧用力蹬地,难点是平滑且有节奏感。

3.学情分析

学情是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主要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一般情况下应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动作发展的阶段,宏观层面指的是稳定性能力、移动能力和操控物体的能力发展到什么程度,微观层面指的是某个动作的发展阶段,比如说立定跳远,这个动作是用来评价移动能力的,其中两臂向前上方充分伸展这个动作环节要到三年级才能得到有效发展,三年级之前是很难发展这个动作环节的;二是运动技能的水平,即学习某个动作前已经具备的技能,如学习篮球交叉步突破前,已经具备熟练的篮球行进间直线和曲线运球的能力;三是认知与理解力的水平,即学生的空间感、时间感、认知概念的水平和对相关术语的理解能力;四是适应的水平,是指学生是否适合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主要分为直接传授的教学模式、间接传授的教学模式、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五是自律和人际关系,即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能够自我约束,是否懒散,是否积极参与活动;六是兴趣,即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著名的教育家巴班斯基曾说过“在教学中,不难发现,不少教师的学情视角仍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经验状态,所掌握信息的效度和信度不高,并没有建立一种专业的审视机制,只有深入实际发生的学生学习行为动态,才能发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群体共性的发展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和教师必须加强学情分析的专业训练,别无他途”。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学情分析方面同样存在巴班斯基所说的困难和不足,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研训。

4.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包含的维度基于学校体育包括学习身体的运动和透过身体运动的学习,运动技能和体适能属于学习身体的运动,认知和情感属于透过身体运动的学习达成的。因此教学目标应包含认知和技能目标、体适能目标、情感目标。认知目标的内容主要包括身体知觉、空间感、方向感、同时性、韵律性、次序性、技能的概念、动作的概念和理论的概念。[2]技能概念是指身体各部位应该怎么做,动作的概念是指不同动作,产生不同的结果。理论的概念是指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等知识。如足球脚内侧踢球,助跑的最后一步要大就属于技能概念,踢球的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高度产生就属于动作概念,踢球时大腿有无后摆带动小腿决定了踢球的远度主要属于运动解剖学的概念。技能目标,主要是指某个动作的表现水平。体适能目标包括身体组成、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心肺耐力、柔韧性、速度、平衡、协调、灵敏、爆发力。情感目标包括归属感、知觉能力、价值观、自我接纳、独立性、美德、团队的合作、态度的形成、价值的判断和士气的提升。[3]目标的陈述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目标应陈述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二是目标的陈述应有助于导学、导教、导测评。[4]目标的撰写应是具体、可观察、可评价的,这种写法既为执教教师本人进行教学反思提供了便利,也为观课者评价和建议提供了依据。如技能目标:70%的学生能够独立做出篮球交叉步突破中的低重心和转体探肩的动作,30%的学生能够在教师提示下做出篮球交叉步突破中的低重心和转体探肩的动作;体能目标:80%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3组(每组40秒)规范的平板支撑、20%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3组(每组20秒)规范的平板支撑。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在技能学习和比赛中接纳不同的结果,同时能够相互帮助。

5.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是介于“确定教学目标”和“确定(学习者)原有水平”这两个环节之间的一个重要教学设计环节。任务分析则要进一步揭示学习者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态度或行为方式才有可能达到目标。[5]任务可以细分为几个子任务,每一个子任务的完成,都有助于完成下一个子任务,有的子任务是同一个层次的,如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技术,子任务由自抛自接、快速蹬地成弓步、低重心运球在前腿侧面、转体探肩组成,后三个子任务是属于同一层面的,但由于它们是交叉步突破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不容易掌握,所以在任务分析的时候,要将它们单列出来。又比如快速跑中的站立式起跑,站立式起跑的姿势、快速起动、完整的站立式起跑。又如跪跳起,任务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跪撑前移、跪跳远、跪跳高(一层垫子、两层垫子、三层垫子、四层垫子)、跪跳起。

6.环境分析

教学环境是指以帮助学生学习为目的,师生互动时他们周围的情况和条件。[4]教学环境主要考虑物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是指课堂中的人际关系等,这些内容在学情分析中已经阐述过,因此教学环境主要阐述物理因素。影响体育教学的物理因素主要是体育场地、器材、光照、声音、温度等,体育场地和器材是体育教学重点分析的物理因素,场地和器材要符合教材和学情的实际情况,有些器材甚至要自制,以便可以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如小学生的上手投球,自制带尾巴的纸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保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7.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指开始热身部分、学习提高部分、恢复整理部分三个部分的教学流程。主要有两种写法,一是流水账的形式,如山羊分腿腾越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听信号慢跑、徒手操、专项辅助练习热身→助跑上板分腿跳→原地支撑顶肩、提臀回落→分腿腾越上台-转体180°跳下→助跑踏跳、支撑顶肩提臀分腿→助跑踏跳、支撑提臀回落→身体锻炼→整理放松、总结。还有一种是在流水账的基础上,增加相关活动的说明,如立定跳远这节课的开始热身部分:课的常规→导入性游戏一:兔子与狼(模仿小白兔跳,体验双起双落))→导入性游戏二:小白兔蹲和小灰兔蹲(体验蹲立时两臂自然随前下压,为主教材立定跳远做好铺垫)→软式器械操(达到热身的效果,预防运动损伤)。学习提高部分:A.辅助练习:①游戏:“高人、矮人、超人”(体验一蹬二摆三起跳)。②两人一组做蹬摆练习(体验蹬地时两臂要积极往前上方摆)。③两人一组跳过一定高度软式栏架板(体验起跳高度)。B.主教材:①启发学生利用软式栏架可以拆卸的优点,进行合作、探究、自主练习具有一定远度的立定跳远。②展示与点评。③纠错练习:坐在板上练习“提膝收腹伸小腿”(把空中的动作改为坐在地上做,大大减低动作难度,体验小腿前伸)。④提升练习:再次利用软式栏架可以拆卸的优点,把拼好的软式栏架斜放在地上,形成一个最佳的起跳角度。C.辅助教材-游戏:抢占阵地(体验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把本课推向高潮)。整理恢复部分:师生共同在优雅的音乐伴奏下跳小白兔放松操,让学生尽快从兴奋状态恢复至安静状态,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8.教学策略

“策略”一词指的是“计谋策略”,而在较为普遍的意义上,策略涉及的是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所谓课堂教学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情境等,为完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手段和方法。手段指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方法指的是游戏法、讲解法、示范法、诱导练习法、比赛法等教学方法。显而易见,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情境是选择生成性策略还是给予性策略的重要依据。比如快速跑中的站立式起跑,采用了五种教学策略,一是一物多用,激趣增效,利用彩带进行活动,从热身到放松,彩带贯穿课的始终;二是游戏贯穿,妙趣横生,将站立式起跑的技术动作融入“老狼老狼几点钟”、合作抢彩带、让距抢彩带等多个游戏中;三是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在练习过程中,设置了两人合作、四人合作的练习,旨在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观察、互相纠正、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四是分层教学,关注差异,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抓彩带,并提供不同的起跑线,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起跑线并进行挑战;五是信息技术,反馈激励,利用ipad,抓拍学生的动作和学习情境,反馈动作的好坏,树立自信,诊断促进,激发热情。

9.教学效果预计

教学效果主要指向是否达成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体适能和情感四个方面,由于技能和体适能是体育核心能力,所以一节实践课,这两个方面必不可少,认知和情感方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效果预计。技能方面主要撰写多少学生能够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动作,并且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体适能方面主要撰写运动强度、最高心率、平均心率和练习密度。

10.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预防方法

体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最主要问题是易犯错误动作和安全,那么相应的解决方法就是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和预防安全问题的方法。如小学站立式起跑一课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生碰撞。解决预防方法:课前进行安全教育,场地安排保证练习的安全距离。

11.场地器材的布置和回收

场地器材是指本节课用到什么场地,用到哪些器材。比如一节篮球高运球的课,一个篮球场、40个篮球、8个标志物、一台移动音箱就是本节课的场地器材。如果涉及教学实验研究, 那么相关场地器材的信息还需要更加详细,包括场地的颜色、器材和标志物的颜色、大小等。

体育的本质属性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应紧扣体育的本质属性,同时遵循“学校体育是学习身体的运动和透过身体运动的学习,谋求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同时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的能力”的理念,方能达到全面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1]邬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1.

[2]DAVID L.GALLAHUE著,许义雄译.儿童发展与身体教育[M].台湾:美商麦格罗·希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1997:49.

[3]皮连生.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6、125.

[4]巴班斯基著;吴文侃,等译.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辛利.体育教学设计中学习任务分析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5).

[6]刘宏玉.基于建构主义的体育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G633.96

A

1005-2410(2017)10-0013-03

猜你喜欢

学情动作技能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劳动技能up up!
动作描写要具体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后的高效课堂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