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合作教研践行“技术、体能、运用”理念

2017-11-27张海平

体育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运球研讨教研

文/张海平

区域合作教研践行“技术、体能、运用”理念

文/张海平

观摩浙江省九城区体育教学联盟教学研讨活动后,提出教研活动的变化和亮点:活动内容多而实在,贴近教学一线;体育课堂回归质朴与平和;团队展示多种练习方法,开拓教学视野。同时对课堂教学展示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了自身的意见和建议。

技术;体能;运用;单元构建;理念;体育教学联盟活动;感想

跨区域联合教研是目前浙江省开展区域性教研活动的一个主要形式。日前,九城区联合教研初中组活动在宁波市举行,笔者有幸参加本次活动,感受颇深,反思成文,以期与同人分享。

一、感受到很多“变化”

1.研讨活动内容多而实在

本次研讨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其包含的内容多而实在,观摩教师参与度广且深。研讨内容包括观摩不同学段的大课间活动;各城区互派教师进行上课和点评,其中一城区派上课教师,两城区联合教师进行点评;上课的城区团队不仅要派教师上课,还要派教师团队展示“技术、体能、运用”单元构建的练习内容和方法;最后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博士和省教研员余立峰老师就网友对本次研讨活动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研讨活动的内容贴近一线,分学段大课间的内容是体育课选项内容的巩固延伸,体育课内教动作技术,大课间里进行练习巩固,形成技能。在上课和展示环节中,城区上课团队展示的练习方法多元而且实用,这些练习的方法不仅紧紧围绕“技术、体能、运用”的单元构建理念,而且都是用较少的器材,易于常态课开展,展示教学的方法,内含教学的组织和安全的诠释。课后点评环节由两个城区联合提出课的设计和教学问题,由上课的城区教师团队解答设计的意图和教学中执行“七个一”的做法。这一点评环节双方教师都针锋相对、有的放矢,针对现实问题,客观真实地还原和分析设计初衷,三位《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编撰者引领点评的方向,使得点评紧紧围绕研讨的主题。这样的点评和解答,使观摩教师对教什么(教学内容把握),怎么教(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为什么这么教(技术的方法、体能的方法、运用的方法)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整个研讨活动模式不仅仅单纯为了迎合观摩教师的胃口,其背后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引领基层县、区级教研员更好地开展教研工作,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为《纲要》真正接上地气,做好“最后一公里”的生根发芽工作。

2.平和质朴体育课堂和体育教学的回归

研讨活动给我们展示了四节课,每节课都是素面朝天,没有任何掩饰,课堂的“运行”全程融入了教师个人和团队对体育教学的理解。过去课堂极为常见的由主题和情境延伸出来的,假情境课堂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课堂中的一些虚假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没有露出苗头;以前的观摩课通常由好几位教师帮忙布置花样繁多的场地器材,现在已经很少出现,个别的是一些跳箱、小足球门等需要搬运,符合常理,在音乐控制上也有了自主性,而不是一打手势就关停的帮扶教学;课堂上,过多的集合讲解也被多种的练习替代,每个练习均指向一个明确的目的,是为什么而学练的,很好的贯彻了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中的“少讲需多练”的标准,有以任务代替讲解示范的练习手段等设计。同时,执教教师在上课前两天接到课题内容,借班上课,事先不准和借班的学生进行见面交流,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让教师的教学真正回归常态,真正考验上课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以及对学段内容的合理把握。给观摩教师一个信号,体育教师要学会“两只脚走路”,一只脚是要拓宽教学设计的思路,开发更多具有趣味性、吸引力的练习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只脚是要在常态课上练苦功,提升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忠实执行教学设计的能力。这样一种对于体育教育本位的回归,是长期体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对这些改革深度反思、理性总结的结果,也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三年来力推《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最为重要的收获和进步,这就非常好地应和了毛泽东的一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3.团队展示多种练习方法,开拓教师的教学视野

本次研讨活动最为经典的是每个上课团队都展示了一个单元的练习方法,以足球脚内侧运球为例,根据“技术、体能、运用”单元构建思维的理论依据。江北区团队开发的脚内侧练习方法有,用脚内侧运球原地转圈,两人一组脚内侧相向运球互换位置—停球—脚内侧传球,脚内侧交替直线运球,脚内侧运球—转身内扣急停—接运球,两人一组相向脚内侧运球—交汇踩停球—交换球—运球,两人一组相向脚内侧运球—交汇处用脚内侧扣球变向—运球,四人、五人一组的各种图形的脚内侧过障碍运球,散点脚内侧运球。针对以上这些方法,余立峰老师在总结时提到,“所谓技术就是完成某运动动作的方法,体能就是用各种运动动作来发展体能的练习方法,运用就是这些动作或技术在游戏或比赛中的运用方法”。在过去的观摩研讨活动中,一般都是一位教师展示一堂课,或几位教师就同一内容进行同课异构,这次不仅上课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了多种练习的方法,其团队在相关单元内展示了多种练习方法,短时间内信息容量很大。给观摩教师的启发是,一个单元内,以技术为主的小单元中的课时,通常我们认为是新授课,围绕技术学习,开发相关练技术的练习方法;同样设计体能和运用为主的小单元课时时,开发相关的练体能和运用的练习方法,体能课时相当于复习课,而运用课时相当于实战考核课。一个技能单元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单元目标和教学重点来划分相应的小单元,同时来开发和设计相应的练习方法。无论是设计技术相关的练习方法,还是体能相关的练习方法,这些方法最终的指向就是技术的运用和熟练,最后积累成技能。这一单元构建思路下的练习方法设计,很大程度上开拓了教师的教学视野,除了使用教材内容外,还可以教给学生什么方法。教师从“唯技术线教学”的思路束缚中突围出来,原来学技术时所用的枯燥、乏味的操练式方法可以通过教师的主动思考、变数、组合、改造,转化成游戏、比赛等竞争性活动,使得一切的练习方法在一个运用比赛的情境(实战场合)中焕发出参与的激情,让练习方法变得“可爱”,从而使学生练得开心,教师教得顺心。

二、感受到一些不足

从观摩课的问题可以想见,初中体育教学的未来任重而道远。一个城区就一节课,背后有团队的支持,却仍然表现出不少问题,有些是个性的,有些则是共性的。

1.强化突破重点的方法,让安全、科学、精准的教学成为每一位体育教师的自觉和课堂常态

如有几节课中,教师只是采用了多种练习手段和方法让学生不断地练习,简单地追求课堂的练习密度,教师没有主动采用有针对性的教法和学法来突破重点,有的学生在练习时出现一些错误动作,教师也没有立即采取措施,纠正错误。整个课堂要么缺少有效的互动和交流,一味地让学生在各个练习站上进行练习,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要么就是一些无效的,甚至是无聊(料)的、形式上的交流,而没有真正起到相互促进的学习作用。在教学中有的老师没有充分考虑安全的预判和预设,如在一节立定跳远课上教师让学生跳过、跨过一定数量、高度的小垫子,小垫子容易在地板上滑动,造成学生绊倒、滑倒;在耐久跑教学中,学生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折返跑,人与人之间没有一定间隔距离,造成相互之间的冲撞,有的学生在练习中摔倒后没有及时作出处理和调整。余立峰老师在点评中提到,“学生有意义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可操作性,目标与重难点及练习方法要相匹配,要关注学生素养的提升”。

2.让口头反馈更有价值

反馈被称为“学习的生命线”和“冠军的早餐”,给学生高质量的反馈是教师的核心职责之一,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技能之一。纵观三节观摩课,教师给学生的即时反馈还只停留在浅层,对学习的指导和帮助意义不大,还延续过去那种泛滥的“好,很好,同学们做的很到位,大家很棒,这位帅哥做得不错,大家来点掌声等等”浮夸式表扬。教师的即时反馈是一种教学技巧和艺术,可以是点明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方向,也可能是纠正错误动作的有效提示,而不应是简单的一个“好”字可以解决的问题。例如,一个以任务为中心的反馈可能是这样的:“你快速起跳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如果你能做到手臂用力快速摆到头上方,你的立定跳远的远度还会提升。”然而很多教师在给学生反馈时往往很模糊,如,提示学生立定跳远练习时,往往强调,“快速起跳,蹬地摆臂”,快速起跳在学生头脑当中的概念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快速起跳?学生无从下手,如果用提问的形式进行反馈,“同学们立定跳远快速起跳的关键是哪三个关节快速屈伸?”学生们就会想到下肢的三大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口头反馈的实用建议是,强调任务,而不是人,关注学生所做的事情;欣赏差异,平等待人;避免例行公事的、名不副实的或过度的表扬。

3.对课堂“七个一”基本要求必须有一个准确理解

余立峰老师在点评中提到,“贯彻课堂‘七个一’基本要求,应是‘形神具备’,有的老师对其中的“某个一”理解上有偏差。”三节课中老师们在开始前都安排了相应的队列练习,并采用了游戏形式,如反口令练习,贯彻七个一中的第一条标准——开始有队列。我以为开始有队列不是说一定要特定的队列练习,而是在课堂组织管理过程中运用规范的队列来执行队伍的调动和调配。开始有队列,我个人的理解是队列练习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体育教学中的课堂规则或规定,这个规则是为上好体育课服务的,为了有队列这样一个环节而生搬硬套,强行植入教学,这有悖于“七个一”的初衷,这样的队列练习不要也罢。同样,七个一中的第六条标准——少讲需多练,在三节课中,有的老师为了追求练习密度(标准是全课练习密度大于50%),放弃了必要的讲解和提示,均设计多个“练习站”,一味地让学生循环往复地在“练习站”上练习,学生忙得团团转,教师就是少讲,甚至不讲。笔者在观课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在练习时动作是错误的,有的练习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学生运动量已经超出本人的能力范围。这种片面地追求运动密度,而忽视正常的示范讲解和合理调整的做法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必要的讲解和示范,巡回指导和纠错,合理的调整和休息等待这些都是正常的课堂行为,教师要掌握有效的时机,在合理休息的时候穿插指导,在巡回指导时提供示范,使得课堂张弛有度,平和从容。教师在课堂上精讲不是少讲,更不是不讲,更多的是在学生感到学习困难时的及时提示和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不是蛮练,机械重复操练,而是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正确的练习。

三、结语

通过本次区域合作教研活动笔者以为,一是课堂上的教与学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学生要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即解决某个主要问题;二是围绕这个问题来挖掘实战情境下的学练方法和手段,而各区域团队所开发的一些练习内容的方法就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三是教学思想需要碰撞才能产生火花。各个区域设计团队就教学设计的初衷,围绕为什么这么设计,以及课堂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将辩论中一些切合实际的可操作的好的教学方法把它们放在一起时,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1]余立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2]伊恩·史密斯.学习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J].人民教育,2016(22)

[3]严华银.“深化”之功,取决于“转化”之力[J].中学语文教学,2016(12).

(浙江省绍兴鲁迅中学 312030)

G633.96

A

1005-2410(2017)10-0050-03

猜你喜欢

运球研讨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完形填空一则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