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 笃行 感悟 提升
2017-11-27
试教感受:
明辨 笃行 感悟 提升
笔者有幸试教了执教教师的水平四(八年级)《跨越式跳高——过杆与落地技术、综合素质练习》教案,试教了2次后,感受到了执教教师教学设计的精妙,为今后自己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将试教心得与各位同行共享:
一、教具创新破难点
试教过程:通过教具创新突破难点是笔者试教过程中感受最深的。跨越式跳高的难点是起跳腿大腿高抬向胸靠、小腿积极向上摆。笔者在以前教学中曾尝试过将橡皮筋拉成斜坡状让学生练习的形式,但由于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跨越更高的高度,不重视动作方法的改进和跳高技术的掌握,结果是越想跳高,动作越不规范,难点的突破更是无从谈起。这次试教,笔者首先被执教教师设计的“跳高辅助器”和“升降辅助器”所吸引,立刻动手利用学校多余的跳高杆制作了4个“跳高辅助器”,设计了一组“跳高升降辅助器”。新器材在操场一亮相,就立刻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经过笔者一番介绍,学生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的教学围绕着“跳高辅助器”和“跳高升降辅助器”展开,学生不再执着于跳过了多高,而是关注于自己跳起了多高,技术有没有掌握,动作质量有没有提高。通过练习,学生起跳时前冲的力量减小了,起跳的高度增加了,起跳腿大腿的高抬和小腿的积极上摆也顺理成章地做了出来,本节课的难点不攻自破。最后,85%左右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跨越式跳高技术动作。
感悟:《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 》(以下简称《课标》提出:“各地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跳高辅助器”和“跳高升降辅助器”制作简单,方便易用,可贵之处在于教师绝妙的创意,针对教材重难点,巧妙设计辅助教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小组合作塑团队
试教过程:跨越式跳高教学着力于学生个人技术的掌握和提高,但在执教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小组合作成了课堂学习的主旋律。在试教过程中,笔者精心挑选了小组长,学生们分小组根据挂图研究动作要领,共同体验感受“1步”、“3步”、“5步”的助跑起跳过杆与落地尝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兵”教“兵”,为了完成男生0.9~1.1m、女生0.8~1.0m的学习目标,学困生主动请教,优秀生主动指导。为了帮助“胖墩”张亮同学顺利跳过0.9m的目标,三组全体学生进行了分工:有的在升降辅助器前根据他跳过的情况做出及时调整;有的站在起点,不断地给他强调助跑起跳的注意事项。当张亮同学顺利跳过0.9m的高度时,整个小组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引得其他小组频频侧目。
感悟:《课标》提出:“通过学习,学生要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本次试教小组合作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新动作要领探究时合作,挑战本课目标任务时合作,综合素质练习时合作。通过合作,学生顺利达成了本课教学目标,更在合作中学会了关心和帮助他人,在互补促进中不断提高。
三、分层施教共提高
试教过程:分层施教是本次试教中笔者感受到的第三个亮点。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如果简单地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只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尴尬局面。笔者按照教学设计中采取的“降低起点,慢上台阶”的方式,逐步过渡,充分利用“升降辅助器”自主方便调节高低的功能,在“1步”、“3步”、“5步”助跑起跳练习中,让每名学生每次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虽然学生体质和接受能力有差异,但是每名学生都能在现有基础上稳步提高,不断突破新目标。
感悟:《课标》提出:“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使每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刘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牢牢地把握这一基点,通过创新教具、及时评价、互助互学等方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做到了“每次提高一点点”,也实现了“培养乐于展示自我的精神”的教学目标。课后,一些平时体育课上的“困难户”主动跑到我跟前问我:“老师,下节课还学跳高吗?”在得到笔者肯定的答复后,他们欢呼起来,唱着歌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四、两点建议
教材搭配:传统体育课中的教材搭配一般采取主副教材搭配的形式,其目的不外乎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或强化主教材学习内容。在综合素质练习中,刘老师安排了4项练习内容:腹肌素质、纵跳摸高、上肢素质、心肺挑战,兼顾了上下肢和核心力量、心肺耐力。然而,纵观本次课,学生的练习密度超过了50%,加之本课主教材是跨越式跳高,主要是下肢的爆发力练习,在综合素质练习部分再做纵跳摸高,则学生下肢的负荷强度过大,不利于学生身心的恢复。笔者建议换成下肢肌肉拉伸的练习,在提高学生身体柔韧性的同时,让学生的下肢肌肉也得到充分地放松,避免教学中伤病事故的发生。
教学安全:本次课的“跳高升降辅助器”采取了4线同轴的设计形式,即由中心柱分别向4个不同方向引出4条弹力绳,将场地分割成4个部分,这样的好处是学生便于相互观察和学习。但是由于学生在练习跨越式跳高中容易出现起跳不充分,前冲过大的现象(本次课为跳高单元的第3次课,学生技术动作还不熟练),学生在练习时极易在中心柱附近发生碰撞,由于前冲力量较大,发生的冲撞极易造成学生受伤。因此,笔者将学生分在四个区域练习,在一个场地内安放2个跳高杆、1根弹力绳,虽然不利于学生的相互观察和学习,但是通过教师的巡回指导和小组合作,完全可以达成学生观摩、学习、提高的目标。
由于时间紧、试教次数少,笔者对于教案中的精华部分理解还不是很到位,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改进,力争实现“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日有增益”,为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试教教师:王志强 (《中国学校体育》社外编辑;“学体”名师;山东省滨州高新区中学,25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