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考耐力项目教学的思考
2017-11-27陈春水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大佳何镇中心小学315621
陈春水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大佳何镇中心小学,315621)
对中考耐力项目教学的思考
陈春水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大佳何镇中心小学,315621)
一、存在的问题
1.小学与中学缺少适宜的速度耐力锻炼内容为学生向初中晋升提供过渡。在小学六学生耐力速度锻炼中,更多以(体测内容)50m×8为主,而仅过了一年晋升为初一学生时,直接面对的是800m、1000m速度耐力的锻炼项目,在经历漫长暑假“空白期”之后,少有学生在炎炎夏日经常性开展体育锻炼,更多的是置身室内避暑,开学时直接面对速度耐力提升的练习着实有些牵强,身心皆无法及时适应。在学生内心抵触以及身体机能无法竭尽全力应付这一强度的状况下,极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其实小学六年级学生与初一学生,在身体发育状况所差无几,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先后的问题,甚至都存在初一新生比小学六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现象。以至于在学生速度耐力锻炼方面,难免存在小学缺少在50m×8基础上的拓展延伸。从50米×8到800米、1000米之间,两个学段之间需要更为合理的承接。
2.学生速度耐力提升,缺少项目正迁移的引导。学生速度耐力的锻炼如果采用专项性练习,效果显而易见。然而却不便在同一节课中多次重复练习,原因是练习之后所造成的肌体酸疼反应将持续数日,这让绝大多数学生“望而却步”,甚至产生排斥及厌恶感。而平常教师往往直接采取以测代练的方式进行,一是简单方便,二是实效明显。然而,这种一味追求速度耐力提升的直接方式并不受学生群体欢迎。在缺少其他运动项目正迁移辅助的同时,一成不变、周而复始的单一锻炼方式只会进一步让学生将注意力停留在肌体的疲惫感上,从而更容易引起枯燥感,这也间接解释了为何多数学生在体育中考结束后自身速度耐力回到起步阶段的尴尬现象。同时初、高中女生,尤其自身身体发育原因,体育运动参与更趋向从剧烈向低强度运动项目转变。缺少运动项目正迁移的引导,速度耐力的锻炼更容易戛然而止。
二、解决方法
1.设置小学到初中过渡练习方式(例如,300m×2或者50m×8往返跑强度远大于400m),“少量多餐”。学生速度耐力的增强,在落实循序渐进原则的同时,在各学段前后过渡期间,可针对测试项目进行适当地微调。例如,六年级学生在第二学期中的速度耐力练习从50m×8往返跑转变为80m×4×2(组)。少量多组的练习方式,除了利用间歇休息时间更有利于学生体能的恢复之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速度耐力练习的自信心。其他学段的学生也应如此,采用较为人性化的不同学段间过渡的方式,让初中、高中学生速度耐力练习的逐步延伸多一重选择,让前后两个学段间达成一个“共鸣”。
2.注重速度耐力“正迁移”的融入,使学生在其他运动项目的学练过程中也能起到相应体能提升的效果。通过将速度耐力的练习与其他运动类项目有机结合,在开展课堂技术教学以及组织相应的活动中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不断学练的同时,自身的速度耐力也随之相应提升。例如,在足球课堂教学中,结合“课课练”环节,落实将“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在复习巩固相关技术的同时,也起到借用教材作为教学媒介,让速度耐力的发展变得趣味,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群体因喜爱各项运动项目而自主参与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