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
2017-11-26许春玉
许春玉
摘 要: 文章从幼儿自主性内涵出发,简单阐述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自主性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提出看法。
关键词: 游戏 幼儿教育 自主性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游戏的主人,幼儿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在自己的需要、价值、动机、态度的支配下,在自主活动中实现的。本文将就在游戏前如何布置适宜的自主性游戏的环境,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与度,以及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自主的权利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什么是幼儿的自主性?从幼儿的角度看,自主性是幼儿在一定的活动环境中自愿发起、自由交流、自由选择、自主开展的活动过程。从教师的角度看,自主性是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游戏,在与伙伴、教师、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彼此互相学习、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
一、游戏中培养幼儿自主性的意义
游戏永远是幼儿的最爱,陈鹤琴认为:幼儿喜爱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并提出游戏具有以下四方面的价值:发展身体;培养高尚道德;能使脑筋敏捷;作为休息的丹药。实用主义教育代表杜威提出:“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鼓励幼儿自由游戏。自主性是幼儿成长、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也是幼儿受益终生的重要品质。游戏活动更是幼儿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促进其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促进幼儿创新意识与潜能的萌发
在现实的游戏活动中,某些教师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不尊重幼儿意愿的现象,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逻辑开展游戏,留给幼儿自主思考、想象的时空极其有限。所有这些压制了幼儿创新意识和潜能的挖掘。而幼儿有自己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他们的想象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有,自由驰骋于假象与现实之间。并且幼儿对游戏有着浓厚的直接兴趣,因此自由、自主、自发的游戏活动是幼儿创新意识、潜能挖掘的重要方式。
(二)还幼儿以“玩”的本色
荷兰学者胡伊青加曾深刻地指出:“一切游戏都是一种自愿的活动,遵照命令的游戏已不再是游戏,它至多是游戏的强制性模仿”。从游戏的动机看,幼儿参加游戏是顺应其天性,是自主、自愿的。在自主、自由的游戏中幼儿可在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选择游戏内容,布置游戏环境,亲身体验、直接感知,也可在游戏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意愿改变原有的游戏玩法,制订新的游戏规则,在游戏材料缺乏时选择替代物,为实现自己的游戏意愿,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幼儿是游戏的真正主人,怎么玩,由幼儿自行决定的,还游戏以“玩”的本色,使游戏真正成为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让幼儿在玩中自由探索、增长智慧。
(三)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
现在的孩子从小在家长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下长大,家长过于包办代替,导致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少,养成依赖成人的习惯,都影响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而在自主游戏中,幼儿是自发、自主的活动主体。游戏前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内容,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与同伴交流、协作,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逐渐了解“我的”和“你的”之间的区别,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体会合作带来的快乐,不断发展完善自我意识。所以游戏既可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又可让幼儿养成不过分依赖大人的习惯。
二、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
(一)创造适宜幼儿自主性发展的游戏环境
陶行知先生曾说:“天然环境与人格陶冶,有着密切关系。”由此可见,环境与幼儿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环境包括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创造自主、安全的心理环境和安全、宽松、和谐、自主的心理氛围和环境,是幼儿进行自主性游戏的前提。幼儿心理安全、自由的环境是指创建一种不以教师为主导,幼儿能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方式,想法、做法都能受到重视、尊重和赞扬的环境。幼儿只有处在这种自由和安全的环境中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这种环境,调动幼儿参与各项游戏活动的自主性。如:语言游戏中创设形象生动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如语言游戏《秋叶》,我先带幼儿到户外捡树叶,让他们看看、摸摸、玩玩,自己捡的树叶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在游戏中欣赏诗歌时,让幼儿扮小动物表演捡树叶的情景,幼儿在创设的自由的情景和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
创造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良好的、开放性的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和探索不可缺少的桥梁,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幼儿就会在与材料、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主地获得经验和知识。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应鼓励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及为幼儿提供具有开放性的环境,如设立“回收站”或“百宝箱”,为幼儿提供废旧品和制作材料。在游戏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寻找材料、自主制作,充分展示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坚持适宜的语言指导方式
合理运用多样的适宜游戏的指导方式,是实现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地位的重要保障。指导有直接与间接之分,教师应以间接指导为主,以不干扰幼儿游戏的发展、不盲目代替幼儿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为前提,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发挥。而有技巧的语言指导就是最佳的间接指导。教师在游戏时运用适宜的语言指导,既能保证幼儿的自主性在游戏中得以发挥,又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在游戏中提高。但如何有效地运用语言指导,如在什么情景下教師该提什么问题,说什么话,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幼儿进行语言指导的几种方式。角色式的语言指导:当游戏中断或停滞时,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指导,自然融入游戏,使教师和幼儿处于平等的人际氛围中。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主体性能充分体现,还能使游戏的情节得以丰富。建议式的语言指导: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尽可能设置多种解决问题的情境,鼓励幼儿尝试寻找问题的多种答案。如“这样试试”,“如果不行,再想想别的办法”等语言是自主性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活动,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有效指导语言。鼓励式的语言指导:借助鼓励式的语言可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表现中,对于游戏中某些不良行为习惯,用一些鼓励式的正面语言如“小明今天司机当得真好,如果开车再慢一点,乘客就更喜欢了”等,帮助幼儿增强角色意识,树立规则意识。
(三)开展多样化的游戏让幼儿自主选择
以往幼儿选择游戏时,教师有“怕乱”的思想,大都让幼儿按教师的意图进行游戏。而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自主性,首先,教师在思想上要克服“怕乱”的思想,不强制要求幼儿按教师的游戏设计进行游戏。应让幼儿自主决定游戏内容,选择游戏材料,满足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
但是幼儿的自由不是一点规矩都没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绝对自由,而应在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同时,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正确处理自主和规则的关系:在培养幼儿自主性的同时,也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自主与规则是同步的。如:让幼儿参与制定规则,并由幼儿充当监督者、执行者。让幼儿在游戏中自觉遵守并逐步将规则变成自己行为的一部分时,这样教师在游戏中就能真正实现自我解放,还幼儿以游戏自由。正确处理自主和材料的关系:幼儿对新的事物特别敏感而有兴趣,总想看看、摸摸、问问……急于探索。因而适宜的物质材料是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但自主性游戏材料的提供不宜太多,材料太多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游戏材料的提供应恰当、适中。如:当幼儿寻求新材料时,教师可以提供有多种玩法、可探索、操作性强的各种材料,以增强幼儿自主探索性。当幼儿独自玩的时候,教师应适当减少材料,让幼儿慢慢尝试主动与同伴交往,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关于儿童的自主性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01,37(6).
[2]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