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幸福的内涵与提升策略探析
2017-11-26俞书平张莹瑞
俞书平+张莹瑞
摘 要: 教师职业幸福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内、外部需要得到满足,价值与理想得以实现而产生的对教育工作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的职业幸福受个体的职业认知和态度、薪酬待遇、组织氛围、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提高教师地位,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营造和谐氛围,提升教师的职业归属感;树立职业教育观,提升职业价值感。
关键词: 教师职业幸福 内涵 提升策略
幸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种愉悦的精神体验,但当代社会竞争激烈带来的日趋沉重的工作生活压力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体验,某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幸福感偏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体验到的愉悦体验,是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体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教授学生从事劳动及合乎要求的社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在于给每个人以精神生活的幸福。”[1]只有充满幸福感的教师,才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中投身于教育工作,才能培养出健康、快乐、优秀的人才。
一、职业幸福的内涵
幸福是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或预期得以实现时的一种愉悦感觉,职业幸福感反映个体在职业生活领域的幸福体验。国内外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的职业幸福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一)国外的职业幸福研究。
有关职业幸福的早期研究主要在国外,研究者早期往往把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作为衡量职业幸福的主要指标,后来美国心理学家Warr(1990)提出职业幸福的四维度模型,他认为职业幸福可以情感、自主性、抱负、胜任力等四个维度衡量:情感维度是个体在职业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影响个体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抱负维度是个体对所从事工作的兴趣、成就欲及不断提高工作能力的行为;自主性维度反映个体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个体能否抵挡环境对自身的控制和跟随他人言行的程度,自主性太强或太弱都不利于幸福感的获得;胜任力维度反映的是个体面对困难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取得成功的能力。这一理论模型丰富了职业幸福感的内涵,弥补了以往研究者用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测量幸福感的不足,强调了职业幸福的情感体验、价值与潜能的实现等内容[2]。荷兰学者Van Horn (2004)研究了教师的职业幸福的结构,他认为教师的职业幸福包括情感维度、认知维度、职业维度、社会维度和身心健康五个维度。情感维度涉及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情感枯竭、组织承诺等指标;认知维度涉及教师对身份、职业成就等的认知;职业维度包括教师的能力、抱负及自主性;社会维度包括师生关系、领导关系、同事关系等;身心健康维度则包含教师的身体、心理健康状况等指标[3]。这一模型完善了职业幸福的评价体系,对职业幸福进行了更全面的操作化定义。
(二)国内的职业幸福研究。
近些年国内学者对教师职业幸福进行了大量研究,以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教师职业幸福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刘次林(2000)认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满足自己的需要、自由实现职业理想、挖掘自己的潜能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4]。教师幸福感是在教育活动的主客体互动交互过程中产生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个体性与社会性,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职业幸福。檀传宝(2002)认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职业理想的生存状态,以及教师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义的体味构成教师的幸福感。他强调教师的职业幸福主要来自于所学生的成功、和谐的工作氛围、积极的社会支持和对教师的职业认同[5]。宁本涛(2010)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运用教育智慧,获取教育对象及社会的积极评价,感受到职业内在的尊严与欢乐,自由实现职业理想,挖掘潜能,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持续的快乐体验[6]。张兆芹(2012)強调了教师实现职业理想,获得积极的社会评价而产生对自身职业的满足感和持续稳定的快乐体验,幸福和谐的生存状态[7]。
总之,教师职业幸福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内、外部需要得到满足,价值与理想得以实现而产生的对教育工作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师职业幸福的影响因素
探索教师职业幸福提升策略的关键在于研究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对此以往的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影响职业幸福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的个体特征、职业认知与态度、自我评价、自身教育教学的能力水平、对教师职业规划的自我期望等,外部因素包括薪酬待遇、组织氛围、社会支持与评价等因素。
(一)个体层面影响。
1.人口统计学因素。
目前有关性别、年龄的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并没有统一的结论,分析发现,这些因素往往通过中介变量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体验,比如,性别角色,社会赋予往往男性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和责任,以及更强的成就动机的角色,当男性教师产生过大的工作压力时会影响职业幸福感,女性教师往往面对照顾家庭的角色与工作产生冲突时,影响到职业幸福感。在年龄、教龄对职业幸福的影响研究中,处于30岁—40岁及教龄在6到10年的教师往往职业幸福感较低,主要是因为这个阶段的教师面临职称、职务晋升等压力,以及从事教师职业时间较长而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8]。有研究调查了地区、学校等因素的影响,蒙菊花(2009)和张文强(2013)有关教师职业幸福的研究发现:学校层次、职称、是否担任领导职务等因素显著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10]。
2.个体的职业认知与态度。
相比性别、年龄等因素,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知与态度,以及所承担的角色和责任是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这些因素对教师的职业幸福产生重要的作用。林丹(2007)职业态度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的重要因素,其中,把工作当成“谋生手段”的职业态度是导致教师感到不幸福的内部根源,将工作作为“生活方式”的职业观往往更容易产生职业幸福感[11]。黄乾玉(2006)强调教育信仰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他认为教育信仰会激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和内在动力,产生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和激情,有助于教师自我价值实现和职业幸福感的提升[12]。还有一些研究证实,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的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使教师对教育工作产生更积极的情感体验,减少情绪消耗,从而增加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13][14][15]。endprint
(二)外部因素影响。
1.薪资待遇。
对于薪资待遇方面,国内的研究普遍发现,薪资待遇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的重要因素,收入水平较高的教师明显比收入低的教师幸福指数高。当前教师的相对收入较低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教师的薪资待遇相对于房价、家庭开支来说普遍偏低,从而影响他们的幸福感。社会质量理论认为教师的收入水平和他们对社会地位的认知与职业幸福感呈正相关,教师的收入水平及对社会地位认知越高,职业幸福感就越高[16]。这与国内幸福学专家苗元江的研究一致,较高收入会增加物质享受,提高权利和地位,在满足自尊心的同时更有助于自信心和幸福感的提高[17]。相比而言,国外的研究表明薪酬待遇的影响并不显著,Sajad(2011)的研究指出,婚姻、年龄、教育能力及教师的薪资待遇与教师幸福感之间没有显著关系;财产安全程度、工作舒适满意度、收入能否与支出达到平衡、能否得到额外的旅行机会等与教师幸福感具有相对显著的关系[18]。这说明当前国内教师的相对收入水平还未达到普遍满意的水平。
2.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组织氛围可以为教师提供身心愉悦的工作环境是教师职业幸福的重要保障,教师在工作中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的关系质量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体验。组织氛围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工作环境越好,组织气氛越自由,其工作态度越积极,师生关系越融洽,教师幸福感就越高。工作关系和谐程度决定了职业幸福感的实现程度[19]。同时,处理好家庭—工作的关系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的重要因素,李雪松探讨了家庭—工作间冲突和支持这两种双向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家庭—工作冲突(包括WIF和IFW)与幸福感成负相关;家庭—工作支持(包括组织、领导、情感、工具性)与幸福感呈正相关[20]。
3.社会支持。
教师的职业幸福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文关怀、学生积极的反馈、社会对教师的合理定位、角色预期等物质与精神的支持可以实现教师的职业认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刘侠(2009)对中学教师职业幸福的研究表明来自学生的支持因素对教师职业幸福的研究:学生取得好成绩、学生的喜爱和感激及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对职业幸福具有正面影响,工作压力、学生成绩排名等职业幸福具有负面影响[21]。唐玲(2014)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职业院校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子进行量化,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维度建立幸福感影响因子体系,该研究表明,在对教师职业幸福的影響中,人文关怀、民主管理、进修与发展空间、社会认可度和声誉排在前列[22]。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民主管理及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上的支持政策无疑对教师职业幸福有着重要贡献。
三、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是需要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得以实现的,刘世杰、马多秀(2012)提出:“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去着手,宏观层面,社会需为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和正确的教师形象;中观层面,学校需制定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并给予教师适切的人性关怀;微观层面,需要教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23]这说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需要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教师个人层面共同努力创造。
1.提高教师地位,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当前社会独生子女仍然占较大比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对学校和教师的期望不断提高,甚至超出了对教育工作本身的期望,同时,中小学面临的升学压力,高校面临的就业压力日趋沉重,这进一步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师的职业幸福事关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国家和社会需要切实关注教师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对教师进行合理定位,通过各种途径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生活条件,切实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感受到教师职业被社会尊重、关心,从而激发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实现幸福教育和教育幸福。
2.创造和谐氛围,提升教师的职业归属感。
学校是教师从事职业活动的主要场所,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谐的工作氛围可以增强对教师的职业归属感,促进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学校应该重视教育软硬件环境的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建立科学、有效管理机制,建立教师绩效考核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位教师能够人尽其能,共同参与学校发展,增强对教育的职业归属感。同时,学校还需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加强教师之间、教师与教育管理者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营造和谐、理解、共赢的校园氛围,让教师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从而使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工作,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使教师身心愉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体验到教育带来的职业幸福感。
3.树立职业教育观,提升职业价值感。
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需要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是内因,也是关键。教师将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教书育人的崇高教育信仰,将教育工作作为事业去奋斗,努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这样的职业教育观是教师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与纷扰保持良好心态,实现内心平衡与幸福体验的关键所在。树立正确职业教育观将是教师职业幸福体验的真正源泉,教育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带给教师的幸福体验才是深刻和持久的。教师崇高的师德、扎实的教学知识和理论、高水平的教学能力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所带来的教育本身的幸福体验。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提升职业幸福感的重要途径。教师职业幸福感将随着其职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深刻。因此,学校需要真正关注教师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端正职业态度,促使他们把工作当成自觉倾向和内心渴望,推动教师走上职业幸福的道路。endprint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9.
[2]Warr P.B. The measurement of well-be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mentalhealth[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1990(63):193-210.
[3]Joan E. Van Horn,Toon W. Taris, etc.. The structure of occupational well-being:A study among teachers[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4(4):365-375.
[4]刘次林.教师的幸福[J].教育研究,2000(06):21-25.
[5]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01):39-43.
[6]宁本涛.教师职业幸福感群体缺失的制度困境与反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04):84-88.
[7]张兆芹,庞春敏.教师职业幸福感及其提升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2(2):25-28.
[8]张莹瑞,陈涛,李涛.雇佣身份对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2):1811-181.
[9]张文强.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整体幸福感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3(6):20-23.
[10]蒙菊花.广西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9.
[11]林丹.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背后——“生活方式”抑或“谋生手段”的教师职业观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07(6B):46-50.
[12]黄乾玉.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13]许思安,杨晓峰.核心自我评价:教师心理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J].中国特殊教育,2009(3):90-97.
[14]Mattern J. etal.. Does teachers cognitive self-regulation increase their occupational well-being? The structure and role of self-regulation in the teaching context[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4(43): 58-68.
[15]余欣欣,李山.积极心理品质: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88-95.
[16]操凯,杨宁.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幼儿园骨干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J].学前教育研究,2014(2):12-20.
[17]苗元江.幸福感:研究取向与未来趋势[J].社会科学,2002(2):51-56.
[18]H. Sajad, et al.. Effects of Economic and Non Economic Factors on Happiness o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nd Urmia University Professors[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1,30:2050-2051.
[19]李清季.影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4):11-13.
[20]李雪松.高职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工作-家庭支持的调节作用[J].职教论坛,2011(24):23-25.
[21]刘侠.上海市徐汇区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状况调查与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22]唐玲.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调研[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4(1):25-32.
[23]刘世杰,马多秀.教师教育幸福感的提升路径[J].教育研究,2012(5):36-3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015SJB070)部分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