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思想脉络探析

2017-11-26岳梦婷

文教资料 2017年2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空间

岳梦婷

摘 要: 20世纪60年代末,列斐伏尔摇身一变成了令人瞩目的城市空间研究专家,这一转变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列斐伏爾的自身经历息息相关。同时,列斐伏尔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其空间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空间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本文对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思想脉络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空间 马克思主义 思想脉络

一、列斐伏尔城市空间研究的背景

1.城市“经济危机”

城市“经济危机”并不是说法国城市的经济发展缓慢,真的爆发了经济危机,相反,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后的十年间,法国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7%~8%,这样的发展速度在当时并不多见。我们这里说的城市经济危机是指在大城市的发展中暴露出来的一些经济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那么城市化只能以一种不健康的方式在尚未城市化的地区继续铺开。这样的经济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城市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张,由于地租、政策等因素,资本投入随之转向这些新的地区,人口从城市的中心区域向郊区转移,这就导致城市内部各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城市逐渐郊区化,城市中心区域逐渐衰败。还有一些资源型的城市,由于发现了可供开发的大量资源,资金、人口纷至沓来,这些地区很容易迅速从乡村转变为城市,但是一旦资源枯竭,城市的发展动力就枯竭,这些新兴城市又会很快衰败。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资本投资从原来的工业生产方面更多地向金融业、房地产业等投机产业转移,追求短期高额利润,制造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2.城市政治危机

法国城市政治危机最突出的表现是1968年爆发的“五月风暴”,促使人们奋起抗争的自然还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法国虽然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经济命脉都控制在垄断组织的手里,最大的五十家财团控制了法国的经济,他们保证了自己的垄断利润迅速积累,却导致15.5%的物价上涨和人民手中法郎的购买力下降,普通的平民子弟即使考上大学也有很多人因经济原因无法完成学业。最令人无法忍受的是大量的失业,没有了经济来源的他们反应更激烈,第五共和国刚成立的几年时间里,法国的就业情况有很大改善,可是到了1968年,“失业人数已达50余万,为1958年的5倍左右”,也就是说第五共和国成立10年之后就业反而更难了,这当然会让人们感到不满。由青年大学生首先点燃的“五月风暴”在巴黎展开,全国其他大城市也有不少开展了斗争,政治运动首先在巴黎这个法国最大的城市爆发,是必然还是偶然,这就引起了列斐伏尔的注意,他开始思考空间与政治之间到底有何关联。

3.城市文化危机

各种各类的人向城市的大量聚集并没有带来文化的繁荣,并且没有丝毫繁荣发展的迹象,反而城市文化的危机却一点点暴露出来,城市文化中有三种现象已经显而易见。一是城市中多样性与差异化的消失,所有城市基本上都长着同一副面孔,同样高耸的大楼、同样拥堵的街道、同样面色匆匆的行人,城市的建筑文化、工作文化、休闲文化等都表现出单一性。二是所有文化几乎都成了娱乐,娱乐性成了文化产品的唯一评判标准,电视广播节目最受大家的欢迎,因为在无聊单调的工作生活之外,人们需要过一种想象的丰富生活,在电视节目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国家和地区,这些地方大多是我们没有时间和金钱可以去的,电视里的演员们过着不同的生活,这些生活可能是现实中的想要而不可得的,可是通过电视节目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经历过的错觉。让整个社会都沉溺于享乐,在一种想象的生活里面获得满足,会让人们暂时忘记现实社会的剥削,确实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但这是以丧失文化的进步为代价的。三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这一方面有生产的原因,因为安静的空间可以让人们更加专注,把原本用于交谈的时间用在工作上,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城市住宅的原因,居住在城市中心区域楼房中的居民,一扇扇铁门切断了人们之间的联系,郊区遍布着一栋栋独立的小宅楼,大多数法国人都喜欢居住在这种独栋的房子里面,这样的住宅更是导致人与人之间更加冷漠。

4.列斐伏尔的自身经历

列斐伏尔的政治经历和生活经历对其学术研究生涯影响很大,其学术研究的转向与他的政治身份转变和居住地的变化有很大关系。首先来看列斐伏尔的政治经历,他是1928年加入法国共产党,1958年被党组织开除出党。在党内时,他作为党的理论家,写了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包括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的翻译、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其他哲学家著作所做的解读等,由于列斐伏尔对马克思主义是做人道主义的理解,因此他曾于1939年在著作《辩证唯物主义》中批评了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济主义,但是在党内的这段时间,他并没有公然与法国共产党的主流思想对立,仍然是大体沿着党的思想路线。1958年被开除出党之后,列斐伏尔重获思想上的自由,再也不用因为党员身份的原因而不敢公开完整表露自己的观点,再也不用因为论战的需要而写一些东西,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写作。再看看列斐伏尔的生活经历,列斐伏尔出生在比利牛斯山的一个小山村,在他的一生中,经常往返于乡村和城市之间,这当然也是法国许多思想家的共同特点。列斐伏尔在多次往返中见证了一个乡村社会在向城市社会的转变中发生的变化,而且他之前的乡村社会学研究可以帮助他敏锐地捕捉到乡村在向城市的转变中失去了什么,是城市的生产导致了很多美好事物的消逝。在城市生活期间,列斐伏尔曾干过开出租车的工作,这一工作让他得以更近距离、更广泛地接触城市,体验底层民众的城市生活,真切感受到城市生产过程仍在制造的贫困。

二、思想传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空间理论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空间思想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分析,其中就包含马克思的空间思想。一方面,生产和生活都需要空间。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总要在一定的空间当中进行,比如工厂就需要厂房,那么空间在具体的资本主义生产中就扮演了不变资本的角色。生活当然也需要空间,我们在城市空间中需要建造大量的住宅让工人居住。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创造庞大的生产力,其秘密在于用时间消灭空间。工业革命创造的新的交通运输工具大大缩短了货物在地区和地区之间的运输时间,从前由于货物保存困难、运输成本高昂等原因而贸易范围有限的难题解决了,空间障碍因时间的缩短而消除了,贸易市场越来越大,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资本能够突破空间的阻碍而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就像工业革命一开始使得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世界上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从属于工业发达国家,虽然这些欠发达地区会受到剥削和压迫,但是交往的扩大使全世界的被压迫者的团结成为可能,这样马克思就将空间与革命之间联系了起来,为我们指出了空间还具有的政治性。endprint

2.恩格斯《论住宅问题》

德国在成为工业大国之后,本国劳动力和外国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机器的大量发明、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等原因,资本主义社会需要维持一支后备军,除了在工厂从事生产的工人之外,还有一批工人处于失业状态,这些失业工人没有收入只能沦落街头,此外一部分的小资产阶级也没有房子可以栖身,城市的住宅缺乏成为一大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1872年恩格斯写作了《论住宅问题》,该文一共由三篇文章组成,其中第二篇以艾米尔·扎克斯的著作为批判文本向我们介绍了资产阶级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住宅缺乏这一问题的。

在资产阶级学者扎克斯看来,住宅问题的产生是因为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一样无知。一方面,资本家没能预想到住宅问题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总有一天会波及自身。工人居住的地方非常拥挤、卫生条件差,很容易滋生一些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通过空气和水源会慢慢蔓延到同处一座城市的高级住宅区,资本家最终会自食恶果。对于资本家的这种做法,扎克斯把其归结为是道德问题,资本家没有承担起为工人提供住宅的责任,实质上资产阶级的这种论调掩盖了住宅缺乏问题背后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住宅问题的存在,工人自己也有责任。工人宁愿住在卫生等各方面条件都很差的地方,可以把节约下来的房租用于喝酒等娱乐活动,是工人自己不讲究卫生、不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恩格斯却指出工人酗酒、不讲卫生正是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的必然产物,是生存条件导致了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不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了他们恶劣的生存环境。

最后,资产阶级学者扎克斯为住宅问题开出的药方是让工人拥有土地的所有权,让工人也成为资本家,可是恩格斯却认为这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这样的计划最终获益的还是资本家,对于工厂生活条件的改善不能起到丝毫作用。这是因为给予工人土地的所有权并不能使工人成为资本家,房子只是具备了成为资本的可能,要想把房子变成资本还需要能够出租出去以获得租金,但是工人拥有的房子只能满足自己的居住。可是资产阶级学者还说,工人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就可以节省租房支出,这部分钱可以帮助工人提高生活质量,但是恩格斯敏锐指出了这种说法的虚假性。按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逻辑,资本家给工人开的工资只够满足工人最低的生活需要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也就是抚养子女的需要,既然工人有了房子,那么资本家就不会再支付这部分工资以满足工人的居住需要,所以工人的生活依然会跟没有土地所有权之前一样。

三、列斐伏尔城市空间研究的思想脉络

1.研究转向

20世纪50年代,列斐伏爾是一个热爱野外考察的乡村社会学家,对家乡比利牛斯人的考察就是他的人类学研究成果之一。但是到了60年代末,列斐伏尔摇身一变成了令人瞩目的城市研究专家,在农特尔学院即巴黎第十大学的七年时间里一共出版了七本著作,这些著作很快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在全世界掀起了都市研究的热潮,这一系列的起点也就是列斐伏尔宣告自己进入城市空间研究领域的时间点是1968年,这一年他出版了《进入都市的权利》。

在这本宣言书中,列斐伏尔描述了城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现在的城市景象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堕落,住宅的交换价值是城市生活堕落的原因。在这种堕落的环境下,经济和金钱成为一切的逻辑,对非生产行业的投资成为热门,人们眼中的社会不再具有社会性,城市深陷在两种相互矛盾的折磨之中,一方面是拼命地积累资本,另一方面是在过节的时候对资本的大量挥霍。这样的城市促使我们进行思考,我们需要一门综合性的城市学对城市进行研究,因为城市研究需要数学、人口学、统计学、政治经济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这种城市的知识作为一种知识战略对政治战略有莫大影响。

2.创办刊物

法国巴黎这座大都市爆发的五月风暴让列斐伏尔《进入都市的权利》这本都市研究的宣言书迅速在全世界传播开来,很多思考这次运动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建筑学家都向列斐伏尔聚拢而来,他们共同创办了《空间与社会》刊物,这份杂志主宰着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长达十年的空间生产研究。

《对空间政治的反思》是《空间与社会》创刊后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有一种意识形态统治着60年代的城市研究。首先,城市规划表现为一种统一协调的行动,既有经验研究,又有科学的运用,还横跨了多个学科。列斐伏尔质疑这种将城市作为一门学科、一种专业化知识的做法,特别强调空间还具有政治维度,一旦与政治扯上关联,城市就不是只靠专业技术能够规划、解释的了。其次,要求建立一种城市规划的认识论,达成统一明确的认识论有利于城市研究的开展。最后,空间研究既可以被放在整个社会的大层面上,又可以是关注关于住宅这样一种小层面的问题。这种意识形态在城市规划中自然会发挥作用,城市在技术官僚的手中被整体规划,民主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在总体性规划的缝隙中,如此一来,空间就成了可以衡量社会矛盾的机器。

3.都市战略

都市战略是列斐伏尔在《都市革命》中提出的,政治家通过对技术的垄断而控制了城市空间生产的过程,我们要做的就是革命以争取自由,辩证地分析空间与政治的关系,在这里,列斐伏尔使用了早年从马克思那里汲取的异化思想还有他自己提出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加以论述。

列斐伏尔认为欧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有各自的城市问题,但是建立都市战略的基础应该是相同的。首先,城市空间问题也是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应该把政治问题纳入城市规划当中加以考虑。其次,制订都市战略方案,方案的第一条应被定为广泛的自治,这意味着产业的自治也要包含在里面。最后,对进入都市的权利重新加以认识,人们应该享有不被排除在集中、聚集和共时化形式之外的权利,也就是选择自由居住地的权利,改变工人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分配而被分散化的现象。

4.空间的生产

列斐伏尔空间理论之所以如此丰富深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功不可没,这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中表现出来,本文着重讨论的《空间与政治》一书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给予列斐伏尔启示的基础上继续写作的,“恩格斯与乌托邦”的章节对恩格斯进行了解读,“资产阶级与空间”、“工人阶级与空间”的划分带有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的痕迹。在短暂的城市课题研究中,《空间的生产》这本最后的书是整个城市空间研究的总和,为了完成这本重要的著作,列斐伏尔还为此延迟一年才退休。在这本书中,列斐伏尔勾画了物理、精神、社会三位一体的空间理论模型,不同的社会会生产出不同的空间,现在一种世界空间正在形成。

参考文献:

[1][法]亨利·列斐伏尔,著.李春,译.空间与政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2][美]库兹韦尔,著.尹大贻,译.结构主义时代:从莱维-施特劳斯到福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张芝联.法国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空间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创享空间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