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财务共享的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

2017-11-26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大学商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商业会计 2017年17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课程体系财务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四川大学商学院 四川成都610064)

一、引言

2013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第34条规定,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2014年,《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快会计职能转变和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IT技术的兴起,很多大型集团企业纷纷开始搭建财务共享中心来支持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

财务共享是指企业(集团)将下属单位相同的财务职能予以集中,由一个相对独立的财务机构来行使,即各单位共享一个机构的财务服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和良好运转,将各公司的财务人员从繁重的财务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与此同时,随着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将需要更多的财务人员实现职能转型,即由传统的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高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应当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积极关注财务共享的发展趋势及企业需求,利用其资源优势,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管理会计人才。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工作能力的需求

(一)共享财务及能力需求

共享财务专门负责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等这些基础的会计工作,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发挥财务执行和财务监督职能。一般来说,财务共享中心的基层财务人员只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英语基础和计算机操作技能,通过简单培训即可上岗。财务共享模式将尊重每一个个体,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潜力,并给予那些知识丰富、能在流程优化方面提供建设性意见的基层员工升迁或者轮岗的机会。所以,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共享财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财务知识,还需要诸如IT知识、英语、沟通能力、统计学等其他技能,才能获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二)业务财务及能力需求

业务财务人员要深入业务前端,针对企业研发、供应、生产和营销等各环节进行财务分析、预测、规划、监控、激励和评价等,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和方法,为管理者提供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帮助业务部门提升效率、发现问题,达成经营目标。因此,业务财务人员除了掌握传统财务知识外,还应掌握统计学、管理学等基础知识,同时还应深度了解企业业务流程,并具备金融、风险管控等其他领域的知识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深入到企业经营中,为他们做贴身的服务和支持。

(三)战略财务及能力需求

作为集团层面的战略支持者,战略财务负责投融资、收并购等事项,站在集团层面来提升管控并进行稀缺资源集中合理配置。因此,战略财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战略思想与宽广的视野,除了要具备财务分析与预测、风险管理和绩效管理等专业知识外,更多地需要具备投融资规划、资本管理、战略管理、价值管理能力及人际关系管理技能等。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以需求为导向的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策略

财务共享模式对财务人员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变革。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人员的转型划分不仅是对财务的简单分工,其深层次含义是企业更愿意对创造价值的财务人员付出更多的成本。在财务共享已然成为实现财务转型的一种必然趋势的情况下,高校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当积极将教育活动与实践需求对接,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未来型”管理会计人才。

(一)正确定位培养目标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商业环境是不确定的,职业能力需求是不固定的,但为组织创造价值的职业目标是确定的。会计是在准则引导下依赖于职业判断的职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工作应以战略为导向,全面参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为企业经营提供决策支撑和价值管理。因此,高校会计教育应以“管理”为立足点,强调对终身学习所需的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其后续职业成长极为重要的通用能力的训练。

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高校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并不能仅仅通过四年的教学就能使学生成为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出能够成长为高素质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后备人才队伍,他们应具备成为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专业视野,这样才能在实务工作中顺利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管理会计师。

(二)优化课程体系

基于高素质管理型会计后备人才队伍的培养目标,高校应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坚持“融通”育人理念,适应财务共享模式下对财务人员转型的能力需求,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在专业教育中嵌入通用能力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优化和调整课程体系。

具体来说,内容上,在强调学生数学能力、统计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的基础上,专业课应适当缩减原有大量的会计基础类核算课程,尽量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增强对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基础课程的重视,并注意加强内部控制以及财务分析等方面的教育;时间安排上,前两年的主要课程以专业基础课为主,按管理学科宽口径培养,以打好专业基础,后两年则根据人才培养的不同方向设置专业方向课及选修课;课程体系上,应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以及专业选修课,同时,专业选修课应注重我国经济和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问题,必要时可开设专题讲座。此外,必要时,应进行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

(三)创新培养方式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完成财务分析或价值管理工作。因此,衡量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水平,重要的是衡量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此,高校应加强会计实践,创新培养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应加强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建立校内教学实践基地,聘请企业专家为实务指导教师,模拟各种企业环境和业务流程,进行虚拟的业务或案例的分析、判断与决策;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此外,还可积极邀请合作企业专家定期提供软技能及工作技能方面的讲座,或者聘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开设讲座,在不增加总课时量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实务。

其次,课堂教学方法要多元化,可以使用研讨、模拟、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提供机会让学生去体验职业环境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在加强学生对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深层次认识的同时,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应用管理会计知识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同时,鼓励教师与企业实务部门实行产学研合作,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实践的需要的同时,为案例教学提供素材。

最后,加强与CIMA、CMA、ACCA等会计职业团体合作,参照其考试内容及运作模式,将职业课程体系纳入高校课程,联合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同时,还可以考虑与已经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合作,采用定制方式,定向培养企业所需的管理会计人才。

四、结语

总之,在当今财务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应结合财务共享对财务人才转型的需求,明确未来型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设计并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和创新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未来型”管理会计人才。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课程体系财务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