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新课堂文化促进幼儿协调发展

2017-11-25吴丽艳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课堂文化传统性专业化

吴丽艳

【摘 要】幼儿课程教育是基础教育,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课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是关键的因素。教师对课程的“领悟”,即对课程所要体现的思想、原理的理解,教师对幼儿的发展和学习特点的把握,教师活动前的计划和准备,以及活动过程中对幼儿及其行为的态度,教师课堂上突发事件反应的机敏性和技巧,应变能力等等,都直接影响幼儿所“体验”的课程,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课堂文化;传统性;专业化

一、教师创造着一种“课堂文化”

所谓“课堂文化”,主要指的是一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理气氛,它是由教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供学习材料,组织幼儿活动,维持课堂秩序,评价学习结果的方式营造出来的。教师对自己和幼儿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持的观点给“课堂文化”加上一种特定的“气氛”或“底色”。

1.传统的“课堂文化”

在农村的幼儿教师中有一大部分的教师是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他们仅凭着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教学。可以说这部分教师就具有相当普遍的“传统性”。她们上课的模式在课程过程中所展示出的课堂文化就非常的“传统”。

2.贯彻《纲要》后的“课堂文化”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发展。“经验型”教育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暂时还存在,但“科学型”教育也在不断涌现出来,这些教师能探索出一条新途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创造着一种新型的“课堂文化”。

不用细细说,大家一定和我们一样感受到了理想的幼儿园课堂文化自然是第二节课那样:教师关注幼儿的学,在幼儿学的基础上考虑自己的教。而且,师生关系亲密,形成一种因亲其“师”而爱其“道”的潜在效应。幼儿教育面对的人生发展初期的活生生的幼儿,他们有共性,更有个性,不可能用“一把钥匙开万把锁”的方式去开启所有儿童的思维、智慧、情感。

所以说任何教育都是创造性教育,同样一堂课的“课堂文化”也应该是新型的,它是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的“课堂文化”。《纲要》给教师指出了教育创新的方向、目标和原则。如何更加科学的创造“课堂文化”那就是教师的创造性工作了。

二、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课程效果的保障

“专业化”的教师,即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产生的长远后果”的判断决策能力的教师。

1.教师的专业素质集中体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上

如今的孩子都是家中的独苗,有几辈人共同呵护着。许多孩子在没有入园前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如何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人格,这是我们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一味地让教师教会幼儿认几个字,学几首歌,跳几个舞,而是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深度,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要关注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人格的积极健康发展,还要对幼儿一生的学习负责。

2.教师的专业素质体现在对儿童全面、正确的了解上

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我们的教师应具有全面、正确的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积极、适宜的把握儿童的发展进程及其特点。在课程活动中,能针对儿童的个性特点为儿童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让幼儿健康成长。

三、教师的态度,言行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

1.教师的态度是将爱的教育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

幼儿教师的施教对象是幼儿,幼儿的思维又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许多教师没有把幼儿当幼儿看,而是把他们当成成人看待,经常把自己的态度带进课堂,如遇不顺心事时,常拿幼儿当“出气桶”,致使幼儿的身心受到伤害,这是幼儿教师不该有的态度。《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根据这一要求,我们要在幼儿园品德教育工作中,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以“爱”为主线,以情感教育为着眼点,将爱的教育贯穿于幼儿整个学习生活之中,让幼儿在充满爱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2.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孩子是好模仿的,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会被幼儿牢牢记住,“言行要一致”是对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例如科学活幼《小乌龟》,整节课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有图片而没有真正的乌龟,在延伸活动中教师告诉幼儿下次要带只小乌龟来让孩子们看,由于没有小乌龟,为了不让幼兒失望,笔者当时就千方百计地去借了一只小乌龟让孩子们看。这样的“身教”效果优于“言传”。它不仅满足了孩子的需要,让孩子看到了乌龟,同时让孩子真正体会到了怎样才算“说到做到”。每件事只要认真对待,就能逐渐地在幼儿心中留下好印象,孩子们也就能非常信任老师,于是形成了良好的学与教的氛围。

3.教师的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一二三”——“静下来”

“拍拍小手”——“坐坐好”

“小嘴巴”——“关起来”

“起立,排队”——“幼儿集体入厕,喝水”

……

几乎所有的幼儿教师都希望每个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是那么的整齐,无一人掉队,老师讲什么,幼儿听什么;老师问什么,幼儿答什么。很难说这样的教育就一定不好,但其中肯定存在着隐患,正如杨振宁所言:传统的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学的教法有好处也有坏处。最大的好处是能培养耐心,可以深入地学到许多东西,但当以后开始研究工作、独立地解决问题时会不安和着急,因为过去的学习方法是按人家(老师)指出来的路你去走,如今新的学习方法是要自己去找路(这也是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表现)。教师的教育方式受制于他的管理方式,受制于他的教育理念。“听话”、“守纪律”固然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所必须的,但过多地给予孩子社会规范、纪律的约束和强求一律的认同,就会导致失去自我。当孩子面临一个问题时,他最先考虑的不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而按照成人世界的标准作回答。孩子在成人面前显得渺小、卑微,因害怕出错而变得盲目从众,缺乏冒险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同时为迎合成人或同伴中的权威,而掩饰真实的自我,过早出现言不由衷、表里不一的迹象,甚至使人格遭受扭曲。

为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应该让他们有机会探索他们感到好奇的事物,满足其好奇心;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某种愉快的体验,如感到有趣、令人惊讶、兴奋等;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自主感、成功感;让他们感到周围的人都爱学习,而且对活动也很感兴趣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文化传统性专业化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传统性问题剖析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企业上级无礼行为对员工沉默的影响:传统性的调节效应检验
大学生传统性文化和性心理的相关性研究*
物理课堂文化的构建
浅谈体育课堂文化构建
论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文化的构建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探索传统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之路——基于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现状调研的发现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