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时尚:民国电影画报中“时髦的身体”1
2017-11-25付晓彤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文/ 付晓彤(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
制造时尚:民国电影画报中“时髦的身体”1
文/ 付晓彤(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
民国时期,随着社会的转变,电影画报一跃成为近代报刊中最受人们欢迎的报刊类型之一。电影报刊与电影呈同步繁荣发展的趋势,内容主要是报道电影业的发展,同时也透露出这一时段人们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揭示着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变。可以说,当今留存下来的民国历史影像再现了当时风华。从民国电影相关的资料,如电影海报、民国影人时装照和旧时的电影杂志为切入点,可探讨民国时期的时尚,进一步揭示时尚与身体的本质关系。
民国;电影画报;时尚;身体
清光绪二十二年,电影初传入我国,人们称其为电光影戏。首次使用“电影”一词,是在1905年6月16日的《大公报》上,作为当时北方地区最重要的都市报纸之一的《大公报》,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因此“电影”一词很快在京津地区乃至全国流行开来。自19世纪末,电影在上海发轫以来,可谓发展势头强劲。至20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娱乐业成为仅次于美国好莱坞的第二大娱乐业,被称为“东方巴黎”,这一时期电影公司多达175家左右。这些电影公司十分重视艺人形象的塑造与包装,当时大电影公司发行的报刊,如《新华画报》、《青春电影》、《明星特刊》等,这些电影画报既推荐新鲜的电影资讯,又介绍电影新人,打造、宣传明星偶像。上海电影界曾评选出“八大明星”:胡蝶、徐来、陈燕燕、阮玲玉、王人美、袁美云、黎明晖、叶秋心。1931年,沪上第一大画报《良友》的特约摄影师陈嘉震约请八明星合影拍照,随后刊发照片,“八大明星”之称传遍大江南北,为时人熟知。
追求美、塑造美、营销美是民国电影行业的目标之一,与电影密切相关的电影画报,成为电影行业宣传美的阵地。我国电影报刊的创立,最早可追溯到1920年在上海创刊的《影戏杂志》。随后,南京、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相继发行专业电影报刊、电影画报杂志有数十种,如《晨星》、《明星半月刊》、《影戏生活》、《电影月报》、《电声》、《青春电影》、《时代电影》、《新影坛》、《玲珑》;一些生活类的杂志也刊登电影资讯或影像资料,如《良友》、《时代》、《上海画报》等。民国电影画报数量较多,栏目设置丰富,但登载内容多围绕电影动态与电影明星展开。不管是《电声》、《青春电影》这样的专业杂志,还是《亚洲影讯》、《中国艺坛画报》、《大众影讯》的娱乐画报,都无一例外地会有明星风采展示的栏目,用以介绍新出道的或当红的电影演员。
图1 1935年苏联对外文化协会欢宴时胡蝶与苏联女明星奥格洛娃合影
图2 20世纪四十年代李丽华的旗袍照
随着电影画报的传播,电影明星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作为践行西方潮流的先行者,电影明星们着新潮西式服饰,衣装透漏。为了塑造良好形象,甚至颠覆了千百年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篇》)的传统,开始健身塑型,乃至整形美容,以展现优美的体态。这般行为,在这数千年封建伦理道德浸淫的社会中是难以想象的。新风气流行伊始,北洋军阀政府利用权力和舆论打压新潮服饰,“查近来衣服式样竟为奇异,几于不中不西。而妇女衣服日趋紧小,亦殊失大家风范”,“若于公共集合场所服之游行,实于风俗观瞻两有妨害。”1警界维持风化 [N].申报,1971-8-19.这是1917年北京警察厅发布公告,以社会风化为由,干涉妇女穿着。1918年,上海的一位议员致江苏省公署《取缔妇女妖服之呈请》,所谓的“不成体统,不堪寓目”的“妖服”,不过是“女衫手臂则露出一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一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穿一粉红洋纱背心,而外罩一有眼纱之衫纱,几至肌肉尽露”的服饰。2取缔妇女妖服之呈请 [N].时报,1918-5-14.直至30年代,《申报》记载山东主席韩复榘还颁发严禁奇装异服的命令:“途中发现短袖露肘之摩登妇女,当即拘捕当即拘捕”,公安局将抓来的摩登女子宋交军法处。1济南取缔奇装——韩主席亲擒摩登妇女 [N].申报,1936-9-4.但是,新时代里新的生活理念和新的审美观念已成锐不可当之势,媒体争相报道电影明星摩登的装扮与时尚的生活方式,大众模仿偶像的装束和行为蔚然可观。可见,民国电影画报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时代潮流风尚的信息,从中可窥民国时尚,其“生猛”可谓是一种突变。
一、新式服装透漏,尽展体形之美
服饰与时尚息息相关,一直都是被关注的话题。《民国十六年中华影业年鉴》中,分栏介绍了春装展览会、初夏新装、初秋的新装,这些新装都是借电影明星的穿着打扮来介绍的,这其中有现今仍然流行的阔腿裤、长裙、露背装、斗篷、高腰裤等。足以看出,民国时期电影明星服装新潮多样。一般而言,电影画报总是紧跟汛潮热点,各家电影画报为博取读者眼球,格外关注新奇的服饰,在流行的初期就将其捕捉以飨读者。从民国电影画报上来看,这一时期众多明星尝试穿着的时装有连衣裙、改良旗袍、礼服、西式裤装、披肩斗篷等。这些服装设计的共同点是,讲究肩、领款型,多有腰线设计,善用腰带,突出并美化形体比例,在衣服的包裹下彰显身材之美。中国传统服饰受到中庸文化的影响,追求自然中的淡然,传统服饰多以“袄”“袍”为主,从颈脖到脚踝把人严实地包裹,绝不可凸显身形线条。辛亥革命以来,社会大众受到西方“花花世界”的影响,人们的着装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富丽华贵、柔媚娇弱的风格被西方时尚替代。尽管民国时政杂志报纸中,大众的着装仍旧多为马褂长袍,但在民国电影画报中,明星已经轻松驾驭彰显身材之美的时尚服饰。
图3 《电声》第七卷第二十八期刊登的泳装照“水上风光”
图4 《电影》第四卷第七期刊登的“世界标准美人造型”
图5 《艺声》第一期刊登“美容术·胡蝶蝶表演”
就旗袍而言,30年代中后期,借鉴西方的裁剪技术,使原来的平面旗袍变为立体旗袍,后称“改良旗袍”。改良旗袍的肩部、胸部、腰身、手臂设计裁剪贴身,衣衩身高。30年代末的时候,电影女星偏爱短袖和无袖旗袍,婀娜身姿显曲线。《旗袍的旋律》中记载:“1938年,旗袍高度上升(旗袍的从原至脚踝、再至小腿、再至膝盖,不断变短),袖子全被取消,这可以说回到了1925年时旗袍马甲的旧境,所不同的是光光的玉臂,象征了近代女子的健康美。”1旗袍的旋律[J].良友,1940(150):63.1939年,旗袍的领子与前一年流行的一字扣高领截然不同,开始流行低领。而且,尽管旗袍长至脚面,但开衩至小腿中部。40年代初,旗袍长度有整体提升,从电影画报的图片来看,女星所穿旗袍的下摆线至小腿中部,开衩至膝盖位置。同时,增加了腰线设计,塑造女性的亭亭玉立,修长的美感。改良旗袍简练的轮廓,流畅的线条将女性体形美尽显无遗,是电影画报中最常见的着装造型。(图1、图2)
身体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时尚的主体。民国电影画报中,女性衣着透漏显身材,最博取眼球的造型就是泳装照,泳装并不是今天的比基尼,大多是一体式泳衣或者紧身短背心配平角裤。《电声》画报尤为喜欢刊登影响泳装照,中国影星的泳装照是以西方影星的泳装装扮造型为模本拍摄的,多在海边取景,明星们或是在玩水,或是悠然吹着海风,或是三三两两闲聊,神态自然,并无故意和做作之感,陈云裳、梁赛珠、陈燕燕、王人美等影星有大量泳装造型出现在画报中。(图3)此外,在《快乐》画报中连载的连环画《金发女郎》里也有泳装美女的故事。影星泳装形象的出现,与西方影星不无关系,也受到当时社会的新审美风潮的影响。灿烂的笑脸、健康的体魄,取代了传统中娇媚柔弱的女性形象,泳装照展现了女性通过健身而拥有的美好身材,体现出这一时期,女子的美不但在乎面部,健全的体格也是美。
二、仿欧美影星妆容,化妆造型新面孔
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民国服饰呈现出兼收并蓄、趋新求变、崇尚洋派的倾向。影星的妆容也呈现出中西混流的特点,影星们模仿外国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妆容,并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本民族的审美趣味而作出适当的改变。与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脸谱”化妆不同,电影中所要营造的化妆效果是艺术化的再现。尽管,妆容的逼真性是经过化妆师创造得到的,但艺术化的特征要求在银幕或平面杂志上出现的妆容不应露出人为加工的痕迹。因此影星的妆容要避免对人物造型上的脸谱化或公式化,要在保持生活真实的前提下,着力刻划人物的个性特点。
从当时电影画报中可以看出,尽管与西方明星五官特征不一样,但是民国影星在化妆手法却是尽力模仿西方人,将柔美的五官尽力营造出立体感。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女星妆容受到美国好莱坞的影响,追求白皙的肤色、眉峰向上的细弯眉、深黑的眼线、烈焰般的红唇;面部的造型以圆为主,白皙圆润的脸型配有圆腮红,可谓十分时髦。对民国电影女明星来说,学习西方的化妆术是一门必修课,电影画报作为时尚传播的媒介,自然少不了介绍巧妙的化妆技巧。(图4、图5)例如对于眼部妆容的刻画,1931年《良友》第63期刊登了睫毛夹的广告,配图中介绍使用方法;1935年《青春电影》中有一篇专门介绍眼部妆容刻画的文章《化妆的研究》,文中教授读者贴合眼睛的形状,用眉笔在上下眼睑贴近睫毛根部的地方,画一条纤细流畅的线条,即以眼线使眼睛看起来大而有神;在眼皮上涂抹深色偏棕系的眼影,使眼部看起来更加深邃明亮等。
图6 《民国十六年中华影业年》刊登齐刘海的女性照片
这一时期,女明星妆容的另一个亮点是发型。传统的中国女子是不会剪发的,更不可能烫发。20世纪30年代,烫发技术由欧美传入中国,同时,由于电影业的发展,欧美电影明星成为模仿对象,烫发成为当时最流行的发型。此外,为了配合妆容的整体性,俏皮可爱的短发造型也是电影画报中常见的形象。当时艾霞、路明、黄柳霜、林添添等纷纷烫头,胡蝶、杨耐梅、杨爱立还剪了短发。从《民国十六年中华影业年鉴》上刊登的电影演员的照片来看,他们的发型在接受了西方烫发和剪发之后,还进行了二度创新,如修剪居于额头中间的齐刘海,这成为当时的一种新风尚。(图6)
图7 《电声》第三十期刊登的“健身术的表演”
时髦的明星也意识到美发是对头发健康有损害,美发水、美发霜、发油等护发产品应运而生,明星们开始注重护发。烫头是对发质伤害较大的,另有专门护理用品“发宝”,其用于“女子卷发做圈最宜”,可长期维持波浪型形状。女星在美容美发方面具有超强的影响力,因此,许多商家为促销商品,纷纷邀请她们为自己的商品做广告。护发成为时髦女郎的必修课,正如一则美发膏广告所言:“发之整洁,有关观瞻甚大。诚宜特别注意。发宜常抹,后施以三花牌美发膏少许。足以使其光整有致。”1参见王晶.民国上海电影女明星服饰形象研究(硕士论文)[D].上海:华东大学,2013:95.电影明星是当时是最时尚的群体,自然就成为了广大普通女性的效仿对象,明星效应为商家创造了利润,也影响了社会的时尚潮流。
三、有“形”才有“衣”,“塑形”“整形”渐成风潮
“时尚关乎身体:它依赖身体而制造,借身体以推广,并由身体来穿戴。”2[英]乔安妮•恩特维斯特尔.时髦的身体:时尚、衣着和现代社会理论[M].郜元宝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可以说,身体就是时尚倾诉的对象。电影明星着新衣、化妆、做发型、保养头发,不仅是是一种职业素养,更是为了塑造时尚的形象。实际上,民国电影明星美化形象所采用的具体方式不仅仅是上文提及的使用睫毛夹、发油等手段。多姿多彩的服饰背后,精致灵透的妆容之下,透露出电影明星对自己身体要求。当时的影星已经开始健身塑形,甚至是整形美容,重视身体保养,通过后天改造身体尽可能完美地诠释时尚。
电影画报中开始出现“健身”相关的话题,这与电影明星开始纷纷追求体形美有密切关系。健身的方法有很多,画报中最常提到的是运动健身操,还有“按摩改造人体”(现今称为局部减肥)、器械锻炼减肥。(图7)眼尖的资本家们没有放过这个刺激消费的机会,电影画报作为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结合体,书中不仅一直连载有健身操的规范教学动作,按摩改造术,还有健身减肥机器的广告。《电声》上刊载了法国美容家吉姆台司发明了一种能使体格美丽的按摩术,肌肉过肥或过瘦,或姿态不正,均可医治。并且附有影星琳达雅儿受术时的情形。在同一期里还有一则减肥器械的广告, “一种新发明的电气减肥吃肉机(胖子的恩物)”的广告词颇有吸引力,并且配有正在使用减肥机器的纽约女郎照片。
图8 《青春电影》刊登的“美眼整容医院”、“日本眼科整容专家杨树荫医师”的广告
除了健身塑形外,还有通过外力手段的“整形”美容——通过机器美化修饰,使身体各个部分得到改善,增加美感,重要的是在美化皮肤的同时还要保护好皮肤。20年代末,社会上出现了第一批美容院。上海“耳宝”大药房的美容院就是一个代表,此美容院由美国旧金山万国美容学院毕业的专业技师主持,施用欧美最新的美容术,可以从事祛除雀斑赘瘤,润泽皮肤、减皱抗衰等人工美颜术。30年代,美容院经营的项目更为复杂,可以隆鼻梁、涂白脸甚至是手术减肥等等。当时的电影画报刊登了日本医师在上海开设的诊所刊登的广告。例如,《青春电影》刊登了“美眼整容医院”、“日本眼科整容专家杨树荫医师”的广告,整容项目包括:整双眼皮、高鼻梁。(图8)电影明星追求完美无可厚非,既有前面提到的对体态完美的追求,自然也有美化容貌的需要。直到今天,美化容貌仍旧是很多人的心愿,但是在民国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这样的先例。这样的广告并不是出现在随便一本不起眼的小杂志上,而是出现在深受影迷喜欢的《青春电影》上,其影响力可想而知。不同于当今明星对于自己整容事实的遮遮掩掩,当时广告版面一半都是电影演员整容前后的对比图,包括电影明星姚萍、白杨整容前后的照片对照。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电影明星王汉伦更是抛弃银幕生涯,自设一美容院,并经营化妆品事业。为什么当时明星的整容公开化,甚至“引以为傲”是值得思考的现象。
四、时髦的身体,民国电影画报里“切身化”的时尚观念
从服饰史的角度来看,中西合璧的民国服饰可谓是历史性的变革。这一时期服饰凸显个性化、人性化,彰显出中国近代化的特征,反映出民国政治、经济、文化所发生的变化。自古以来,在“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观念的牵制下,服饰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意味,封建意识形态规训着服饰的样式、颜色、用料等各个方面。民国时期,作为儒家“礼”和等级制度封建的土壤干涸,服饰从“礼”的规训中得到释放,被裹挟入提倡个性,崇尚自然、自由和民主的洪流之中。不同于封建社会的“深衣长服”着装蔽体,新时代的服饰体现人的体形并美化体形。电影画报,见证了民国服饰从“中”到“西”并逐步本土化的转变过程,同时也充当了引领摩登着装的重要媒介。
电影报刊记录着电影发展的足迹,影星形象的背后是时尚的文化和时尚的观念,也是社会进步的历史图景。电影画报为读者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服饰搭配选择,这一时期的电影画报作为时尚杂志,不仅起到了倡导某种特定风格的作用,还向读者传播了新的审美观念,告诉读者们何为时尚。当然,时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与社会变迁、阶级、性别、性感、商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值得注意的是,民国电影画报中对于时尚的书写,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时尚是切身化的,身体传达时尚,时尚表现身体。电影画报中对于服饰的讨论,不仅仅是将影星的服饰作为一个对象加以赞美,呈现和解释服装的变革,描述服饰的结构和细节。颇有特色的是,对身体以及身体带给衣着的意义予以关注。电影画报中所关注的身体是个体的自我的一部分,它随时可以被修改、变化或是变形。这不限于前文所述当时的报刊中通过运动积极介入并改变身体形状、调整重量和轮廓的信息,也不限于以影星为模特,刊登健身、护肤或整形的广告。还有,报刊中的服饰介绍也迎合了这两种方式,引导读者思考“返回自身”,鼓励读者通过服饰改观自我。
以《玲珑》杂志为例。1《玲珑》实名为《玲珑图画杂志》,总第105期更名为《玲珑妇女图画杂志》,总第221期更名为《玲珑妇女杂志》,一般学界成为《玲珑》。1931年3月18日正式创刊,是20世纪三十年代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女性时尚杂志之一。详情参见陈绪锐.从《玲珑》杂志看民国三十年代女性的服饰审美(硕士论文)[D].重庆:西南大学,2016年.1932年总第73期《装饰美与修饰美》一文中说道:“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在人与衣的关系上,人更重要”,作者认为“奶部高耸,臀部丰满,嘴唇鲜红”的身体之美,是无法依赖外部修饰获得的,警醒人们在外部装饰的同时,也要注重“人的美”。1933年总第110期《摩登妇女的时尚》一文认为旗袍和高跟鞋都是女性的束缚,女性之美在于“健美的体魄”和“丰满的肌肉”。显然,这两篇文章的立意批判对民国新潮服饰和女性热衷外部修饰的现象,作者警醒读者要关注身体的自然之美。《玲珑》杂志上刊登的赞扬摩登装扮的文章,也关注到时尚与身体的关系,例如,1932年总第73期刊登的《为什么要穿高跟鞋》一文中,作者丽菲女士说高跟鞋能增加脚的美观,弥补中国女性脚部短小的缺陷,且高跟鞋能够增加高度,令身体看上去更加美观。作为一本引领30年代女性审美的时尚杂志,《玲珑》图文并茂地解说“身体的技巧”,传授如何清洁牙齿、美观双手、美化腿部、保护乳房,分析运动对于身体之美的影响,如《强身美化兼有之运动》(1931年总第16期)、《健美之敌——运动过度》,《少女们的切身问题:怎样使身体健美》(1934年总第136期)。诚然,这一时期杂志上所展现身体的意义是多元化的,但是其中表现出来的身体审美意识是毋庸置疑的。这样,时尚与身体之间的本质关系在民国电影报刊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服饰,不可能从活生生的、由它修饰的身体中分离出来。身体对于服饰至关重要,只有当服饰与身体结合时,它才具有意义。
作为大众媒介的电影画报,制造时尚,传播时尚。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电影画报中的时尚,只是文本意义上的时尚。要承认,读解作为文本的照片、杂志和广告,难以全面把握时尚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毕竟,文本分析的是明星的媒体形象,这是一种静态的、被美化了的形象,所传达的是一种符号化的时尚。传媒的力量,电影画报将作为抽象的理念与美学话语的时尚和现实生活情景中的服饰勾连在一起。“时尚”,当它们出现在杂志和个别的媒体上时,就已经和日常“衣着”之间发生了复杂的关联。2[英]乔安妮•恩特维斯特尔.时髦的身体:时尚、衣着和现代社会理论[M].第一版.郜元宝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00.电影画报制造时尚、传播时尚的意义也就明了了。
[1]警界维持风化 [N].申报,1971-8-19.
[2]取缔妇女妖服之呈请 [N].时报,1918-5-14.
[3]济南取缔奇装——韩主席亲擒摩登妇女 [N].申报,1936-9-4.
[4]旗袍的旋律[J].良友,1940(150):63.
[5]参见王晶.民国上海电影女明星服饰形象研究(硕士论文)[D].上海:华东大学,2013:95.
[6][英]乔安妮•恩特维斯特尔.时髦的身体:时尚、衣着和现代社会理论[M].郜元宝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
[7]《玲珑》实名为《玲珑图画杂志》,总第105期更名为《玲珑妇女图画杂志》,总第221期更名为《玲珑妇女杂志》,一般学界成为《玲珑》。1931年3月18日正式创刊,是20世纪三十年代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女性时尚杂志之一。详情参见陈绪锐.从《玲珑》杂志看民国三十年代女性的服饰审美(硕士论文)[D].重庆:西南大学,2016年.
[8][英]乔安妮•恩特维斯特尔.时髦的身体:时尚、衣着和现代社会理论[M].第一版.郜元宝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00.
Making Fashi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Film Pictorials“The Fashioned Body”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society,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fi lm pictorials beca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ypes of newspapers. Film pictorial repo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 lm industry also revealed during this period of people's aesthetic concepts and lifestyles, showing the modernity of Chinese society change.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historical image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re now rejuvenated at that time. From the Republic of China fi lm-related information, such as fi lm posters, Republic of China fashion fi lm and the old fi lm magazine as the starting point, can explore the Republic of China fashion, and further reveal the ess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ashion and the body.
The Republic of China ; fi lm pictorials ; Fashion; Body;
10.3969/J.ISSN.1674-4187.2017.05.006
付晓彤,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设计艺术史研究。
1本文系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妖物”:中国传统社会时尚观念研究(项目编号:KYZZ16_0478);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团队批准号:2015ZSTD008)项目,“中国特色艺术理论建构与文化创新研究”(项目编号:DGXYJYS15)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姥海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