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公共艺术何为?
——评《艺术与数字重构》
2017-11-25李剑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
文/ 李剑(江南大学 数字媒体学院)
数字时代,公共艺术何为?
——评《艺术与数字重构》
文/ 李剑(江南大学 数字媒体学院)
Digital Era: What Does Public Art Do?--A Comment on “The Reconstruction between Art and Digital”
《艺术与数字重构》
王峰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7年06月第一版
《艺术与数字重构》是江南大学王峰教授新近出版的一部专著,其主体内容是城市空间内基于数字交互技术的公共艺术。从技术到艺术,从理论到实践,从现实到未来,该书体系宏大,架构清晰,案例丰富,在近年来探讨数字艺术问题的著作中,颇为难得。
艺术与技术,本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难以分割。及至当下,数字时代已全面降临,数字技术在各种艺术创作中的渗透,在在皆是。然而,数字技术对于艺术创作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两者的关系究竟如何?未来的艺术会走向何方?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和研究。“重构”,是作者就上述问题给出的根本性答案,是本书的核心观点,也是解读本书各章节内容的基本路径。
《艺术与数字重构》一书先是从交互设计的角度,探讨了城市公共艺术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随后结合作者创作的大量作品案例,进行了详细、透彻的分析和研究,展现了现代社会城市数字公共交互艺术的新面貌与新风格。公共艺术,数字技术,交互是进一步理解本书的三个关键词。
首先作者从公共艺术入手,指出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折射出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城市的历史和未来。公共艺术的水平表征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品位,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也会融入一个城市的文化脉络中,最终成为一个城市历史记忆的一部分。随后从公共艺术的历史,国内外公共艺术现状,公共艺术概念内涵等多方面展开论述,深刻地挖掘了什么是公共艺术以及公共艺术的定义。值得读者注意的是,作者着重强调了当代城市公共艺术不应当是一种单向的艺术,而应该具有互动性,应该是受众也可以参与的艺术,是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与最广大的人群完成交流的。作者认为公众参与和公共空间是公共艺术存在的两个必要条件。公共艺术要成为连接艺术家和民众的桥梁,使观赏者感同身受,产生情感共鸣。相应地,民众对于公共艺术也应该具有评判之权。公共艺术要打破精英艺术与大众的隔绝状态,公共艺术的使用权、评判权和决定权都必须牢牢掌握在大众的手里。作者亦有着宏阔的国际视野,对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公共艺术进行了重点介绍与分析,通过对比,客观公允地指出了国内城市公共艺术的问题与不足,引人深思。
关于数字技术,作者认为城市公共艺术应当积极采用各种新技术手段,通过充分地应用来扩展公共艺术的表现力和可能性 。作者指出,所有的一切,包括人类自己,最终也是要走向数字化的。数字化不仅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可以保护人类文明不至于走向毁灭。也许有一天,科学技术会发展到这一步,人类的全部文明可以存储在一个微小致密的物质载体之中。那么,即使人类毁灭,人类所创造的各种文明也会得到保存。这一系列的论述,令本书充满了前瞻性和未来感。书中还提到了关键的计算机技术,并讨论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如果说硬件完成了计算机的组织构建,那么软件系统就是计算机的灵魂。各种硬件在数字领域都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内脏”(处理、传输、存储),而各种信息工具和设备外部虽然千变万化,但其内部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软件是思想和内容的数字化,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软件,所以是各不相同的。作者认为数字艺术的创作特征包括技术性、艺术性、互动性、虚拟性,而数字化的公共艺术的特征,则是公共性、互动性、科技型、体验性、交叉性。
交互设计,也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交互理念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体现,从设计者、赞助者和受众的三个角度探讨了交互理念的诞生,选择和实施三个阶段。在交互理念支配下的城市艺术的设计者,应当身兼艺术家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将务实和创造性都集中在设计师的头脑之中。这预示着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交互技术和艺术不断融合的当下社会,成为一名设计师的门槛将越来越高,设计师需要具备强大的综合素养。这也表明跨学科合作将变得越来越必要。而切换到受众角度时,互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拥有互动性的城市公共艺术除了会增添趣味性之外,在民众与作品交互的过程中,作品可以更有效地将设计师的思想理念、城市的文化内涵、艺术的审美内容传递给受众。这种传递不仅有趣,且更加深入人心,令人印象深刻。赞助者的角度,也是作者关注的一个重点。一般来说,城市公共艺术的赞助者大多是市政部门等城市的管理者。因此,作者认为设计师要提高和政府部门沟通的能力。同理,政府人员应当理解设计师,并给他们一定的创作自由度。在介绍完一个完整的交互设计所涉及的人员及流程之后,作者又深入挖掘了交互性的内涵,指出交互不仅仅是屏幕的交互,空间与硬件等其他层面的交互都是很重要的部分。此外,作者针对城市的未来也提出了一些新奇而颇具说服力的预想,指出了未来交互公共艺术的一些可能性。
《艺术与数字重构》的理论视野开阔,与实践紧密结合,无论是对于交互设计师,还是公共艺术设计师甚至数字艺术家,都是一本具有高度指导意义的书籍。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高校设计教育与研究,并在公共艺术实践中不断突破创新的设计学教授,作者有感于数字时代对全新的艺术家的召唤,热切地呼吁年轻人应当走在技术的前端,要有时代感,不能囿于传统的公共艺术的原则与范式,应该努力探索艺术与数字技术结合的可能性,实现艺术创作的“数字重构”。
10.3969/J.ISSN.1674-4187.2017.05.016
李剑,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艺术。
(责任编辑 姥海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