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实践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研究
2017-11-25张雪娟
张雪娟
积极心理学在实践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研究
张雪娟
积极心理学挖掘积极心理品质,这一研究内容在实践上能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为大学生作为知识青年,他们身上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认识并挖掘这种品质,利用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更有利于教育效果的持久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实践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积极心理学 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积极心理学挖掘积极心理品质有两个意义,一方面是积极心理学肯定人自身具有积极的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人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对积极品质的发现与认识,当个体通过某种训练或者实践活动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某种积极品质以后,这种认识会更深远影响,使个体充满自信,激发个体用潜能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难题和困惑。
一、开展积极心理拓展训练
目前很多高校开展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心理拓展训练,其效果和参与度都非常广泛,很多高校的师生共同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积极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在活动结束后,每个人都会对自我进行一种深刻反思,以达到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定位自我的目的,通过这种拓展活动,大学生一方面可以发现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不同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在活动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考方式,在解决困难的同时,体会协作精神在管理中的意义,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这种积极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致力于挖掘大学生的积极心理潜能,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使大学生进行新的自我认识,促进大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二、感恩活动与利他行为带来的积极体验
偶尔我们会觉得当代大学生麻木、冷漠,而这种麻木与冷漠,更让我们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感到教育的困难。在我们极力探索出现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的时候,却往往会忽视社会和学校很少提供给他们积极的心理体验,尽管这种体验对个体成长十分有益,积极心理学理论对于人的积极情绪体验所带来的重大意义十分关注,同时对于积极情绪体验的研究也极其深入,例如积极心理学,十分关注感恩活动与利他行为的活动的体验,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作为借鉴,广泛开展感恩活动和利他行为这种感恩活动在国外被称为“感恩节”,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在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更应该进行活动反思,这些实践活动往往带给人积极的情感和情绪体验,这些体验是个体的,每个人的感受和思考都是不同的,因此活动结束后的反思活动意义同样重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补充,这些积极情绪体验会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明显得到提高。
三、运用挫折教育观察学生正向品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对学生正向品质的观察与挖掘,在教育工作过程中,也很少利用学生自身的优势去内化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挫折教育去观察学生的正向品质,挖掘学生潜力,利用学生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去设计和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不仅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也会增强教育实效性,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互动过程,评判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也不单纯看是否拥有一位口才华丽的教师,而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是否以教育对象为主体,发挥他的主体意识,因为教育对象的积极参与和主体地位的发挥,能够极大增强教育效果。当然,挫折训练的方式有很多,人为增设困境的教育实践可以很自然的观察出教育对象身上的诸多品质,在挫折教育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看到大学生的负向品质,但也因为这种负向品质的发现,使我们认识到,我们应该引导鼓励挖掘并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正向心理品质,同时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可以尝试将拥有不同心理品质的学生分开,以组为单位,开展不同的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针对性,其效果也会提升。
四、培养大学生习得性乐观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不仅开创了习得性无助理论,同时还提出习得性乐观理论,在它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注意培养大学生习得性乐观。这种习得性乐观,是大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归因的一种乐观型解释风格,培养乐观的重要一环是养成乐观的归因解释风格,这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作用下,人们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看法,就会避免很多不利的影响。相反,人们可以积极地思考并没改善这一切,而努力去做。同时培养个体在问题中看到希望的一面,有利于人们坚定信心,增强自我的适应性,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习得性乐观,不仅对大学生个体有益,减少其面对困惑压力的负面情绪,增强其耐受力,同时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也是意义重大,人们可以试图在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寻找那些有利的一面作为目标去努力,这也是个人进步和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心态。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关注并培养这种习得性乐观,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1]柳礼泉,萧冬梅.积极.希望.快乐.幸福——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学术论坛,2009(7).
[2]魏艳丽,吴荣先.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5).
(作者单位: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