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项目的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思考与探索
2017-11-25何承云
何承云
基于工作项目的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思考与探索
何承云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面对挑战,结合高职院校工作实际,基于工作项目,本文提出了研究项目引领、竞赛项目对标、工作项目具化的工作思考。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 工作项目 思考与探索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性
(一)响应党和国家重大部署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针对创新创业工作发布了5个文件,其中5月更是罕见的发布了两个文件。文件的密集出台,凸显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在出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对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同样是2015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将“创新”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强调“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环节”。《纲要》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在这么重要的国家方向性政策文本中,以这样大的文字论述这一问题,足以显出国家顶层设计对这一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响应党和国家的重大部署,并将其细化到我们的工作中去。
(二)是创办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需要
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对今后一个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战线贯彻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有关要求,深入推进改革发展描画了路线图。在路线图中,提出了“开展优质学校建设”的举措。这一举措一提出,便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并成为了众多高职院校的又一阶段性主要目标。提出这一举措的2015年,甚至2016年末,在教育部公开发布的有关信息中,都难以找出具体的优质院校建设标准。只有一个48个字的定义性的描述。但作为《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和举措之一,“创新创业教育”毋庸置疑成为优质院校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行动计划》文后所附的“任务、项目一览表”也能看出这一点。同时,创新创业工作特别是参与创新创业各类大赛,取得好的成绩,也有利于提升学校影响力,为优质院校建设增添直接影响因子。
(三)是提高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需要
“创新驱动”成为国家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社会共识。创新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国务院办公厅在出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创新力”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核心要件之一。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竞争能力。
二、问题导向,正确认识当前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各高校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创新创业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除了共性的诸如,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等问题外,就高职院校而言,主要存在师生参与度低,工作理念和方法相对先进学校,特别是本科院校较落后,帮扶特别是政策和资金帮扶较少,平台不多。这些问题的产生,应该说与高职院校发展环境和历程密切相关。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国家顶层设计的重要方面。党和国家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出台,各地区迅速落实,强力推进,职业院校乘势而上,接续发展,共同描绘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个春天。但短时间内,职业教育特别是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仍处在一个“补课”的一个发展境地,弥补因之前办学资金短缺,“求生存”环境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出现的短板。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当前职业教育所处的较低的阶段。创新创业工作质量必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
三、项目式推进,结合实际不断加强创新创业工作
(一)研究项目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工作。互联网经济深度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成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新词,一个亮点,互联网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优质高职院校”成为高职院校新的发展语境。形势的变化发展必然带来新的变革。深入把握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新标准,必须加强研究。为此,可以以学管队伍为主体组成研究团队,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题研究,申报相关课题。研究过程中,应以高职院校学生有关创新创业教育为重点,以解决、促进、提升学院创新创业工作为旨归,进行探索、开展实践。
(二)竞赛项目对标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包括丰富内容,涉及不同层面,如创新创业环境建设、能力提升、实践帮扶等,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等;作为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开展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必须找好平台,对好标。竞赛项目不仅能检验工作成效,还能极大增加社会影响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产学研用结合,无疑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重要平台。为利用好竞赛项目重要平台,可以以专业类创新大赛和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目标,组建专门团队,开展有针对性学习、教育及项目申报工作。
(三)工作项目具化
如果说研究项目的引领有利于增加工作的深度,竞赛项目的对标有利于工作提高工作的亮度,那么工作项目的具化就有利于工作的精度。当然这里的精,主要偏重精准、精细之意。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的批示中指出,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段话至少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二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途径、目标。特别怎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总理说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把总理说的这句话特别加以应用,除了这句话是相关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上级文件、政策、领导讲话的常见话外,主要是这项工作确实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弱项和最容易忽略之处。对高职院校更是如此。“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就高职院校而言,仅凭研究项目和平台建设能解决短期效益但就学生全面发展而言似还远远不够。
为打牢基础,促进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仅从学生管理工作角度,可以探索通过项目化来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树立创新工作理念,打造“创新学管团队”。希望创新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理念,方式方法,带动高职院校所在院(系)整个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二是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打造“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阵地。开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搞好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内容的结合度。三是构建梯队,打造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团队”。坚持一年级抓“创新”,二、三年级抓“创业”(二年级抓创业创意、三年级抓创业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入每一名学生,成功培育一些典型项目。三个方面成立三个项目组,来进行实施。
高职院校学生学制短,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创新意识较弱,对当前社会前沿科技、文化等领域信息的掌握、积累不多;接受创新创业有关指导的机会相对缺乏,特别是走出校园与参与有关实践的机会较少,等等。这些不足都会制约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如何在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条件下促进这一工作取得成效,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索的地方。基于项目,从学生工作角度,融入工作全过程,不仅有利于该项工作的提升,也有利于整个学校创新氛围的营造,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关竞赛成果的涌现。
[1]雷玉梅.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析[J].学周刊,2016(05):200.
[2]程宝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4]降雪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54~56.
[5]徐松美,文雅,齐文娟.新常态下融入“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05):61~64.
(作者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本文系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院级课题《“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