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创业创新教育定位研究
2017-11-25李欣
李 欣
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创业创新教育定位研究
李 欣
近年来各高校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发展号召下,加大了对创业创新教育的资源投入。但目前国内高校的培养方式多是着眼于高校自身的办学视角或是产业需求的角度。本文从学生对双创教育需求的角度进行探讨,致力于发展学生在双创实践中的主动性,为完善高校的双创教育提供一个新的思考。
双创教育 创新主体 顾问导师
大学是创新的重要发源地,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宣召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投入资源在“创业创新”的双创教育上。纵观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双创教育,培养方式多是落在高校自身的视角或是产业需求的角度,却鲜少从学生的角度去探讨,而学生恰好却是双创发展模式中的主体。
本研究对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的第一期双创班进行了跟踪调查,从学生对高校双创教育的需求角度进行探讨,着眼于发展学生在双创实践中的主动性。
一、创新创业实验班的教学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于2015年12月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加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训练。双创学院暨管理学院不仅在工商管理专业开办了创业方向班,还针对非管理的工科学生于2016年3月开办工商管理辅修专业创新创业实验班。
双创班采用整合式的教学方式,为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的市场发掘及后续的日常运营工作的需求,定制了七大教学模块,包括:营销模块、运作模块、财务模块、信息技术模块、战略模块、领导与人力资源模块、创业模块。
二、基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的双创班现状调查
(一)创新创业实验班的校内认知调查
(1)学生对双创教育的了解程度。据调查,学生对于“双创班”的认知情况:深度了解的学生占比较低(非常了解9.92%)、而不是很了解(58.68%)和完全不了解(31.4%)的学生占有较高比例。同时,学生对于“双创班”的修读意愿占比较低(28.1%)。
(2)学生参与双创教育的动机。调查显示,“双创班”能够吸引学生的原因由强度依次排序如下:多一份就业保障(73.53%)、相应知识的传授(58.82%)、对未来生活的帮助(32.35%)、优质的课程与教师(29.41%)。由此可得,目标人群选修“双创班”的原因主要是获取知识和就业影响,次要是课程和老师质量的保证、对于生活的帮助。
(3)学生对双创教育的需求。目标群体最想通过“双创班”获得的目标(内心需求)是:知识、能力、学位、实践机会。而对“双创班”课程模块最感兴趣的是营销、创业、信息+人力三大模块,其次是财务、战略、运营。
由调查数据分析可得,不愿意修读的群体,不想修读的原因主要有无多余时间精力、经济条件、对目前专业满意度较高、认为没有太大价值、担心不被社会所认可。能够打动不愿意报选群体的因素有:学位证书、实践机会、优质教师、精选课程。
(二)创新创业实验班的学生体验访谈
(1)双创教育的供给认知。由于学校对课程模式的规范限制,目前的双创班教育仍旧采取固定教室和固定上课时间的方式进行。为了避免与学生原本之课程时间冲突,因此双创班的上课时间设定为晚上及周六日。
课堂以开放式教学为主,以团队形式完成课程实践项目。但教师授课仍旧以传统理论说教为主,并且教师授课与学生实践项目分离,缺乏系统性,对于非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比较难跟进。
(2)双创教育的参与性。由于修读双创班的动机不一,有些学生是为了获得双专业认证,有些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技能。因而,学生在参与项目实践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参差不齐。
(三)创新创业实验班现存的突出问题
(1)课程时间机械化。根据校内学生对双创教育的态度调查以及第一期实验班学生的访谈,反映出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固定化的上课时间,这不利于学生的灵活需求。
(2)教师参与仍以授课为主。虽然课堂展现方式趋于开放性,也增加了学生课堂当中的自主性,但仍旧脱离不了老师讲-学生练的培养模式,缺乏实践的互动性以及培养的系统性。
(3)双创教育的定位偏差。学校作为一个大平台,联合外部的企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产学研用机会,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多企业实践的项目。但对于国家提出的双创发展战略,本质应是创新主体带动的创新,也就是学生作为创新主体,更多的应该是学生提出拟发展之项目,把未有之事变为现实。
三、对高校双创教育定位的启示
高校在发展双创教育的过程中,应认真考虑各个参与者的角色,以学生作为创业创新主体为定位,朝着塑造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方向迈进。转变高校教师在双创教育中的角色,从理论指导实践指引向创业创新顾问导师的角色转型。帮助学生把自我提炼的创意创业想法从概念孵化出来成为实际的商业运营。
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都会有各自的创意、创业想法,双创教育应更多地提供一系列的支撑服务,从“创意概念的打磨——市场需求的分析与预测——产品市场化的包装——市场策略的制定——如何吸引投资人投资——商业运营”,一步步引导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
[1]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3.
[2]冯晓星.研究高校的创业教育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分析[J].亚太教育,2016(1):267~268.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