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
2017-11-25齐悦
齐 悦
谁来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
齐 悦
当前,知识产权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文艺界也不能豁免,近年来许许多多的文艺作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版权侵害,为呼吁广大文艺工作者提高知识产权意识,笔者执笔疾书,并提出了第三方监管、盗版举报、公开案例等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知识产权 山寨 保护
近期些许疑惑一直萦绕在笔者脑中: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自己一些已完成未发表的作品(主要包括论文、剧本、专著等)的版权如何处理?是何原因使山寨戏剧演出依然大行其道?现今免费戏剧演出视频是否既侵害了演出方的知识产权又影响了剧院上座率?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咨询了相关专业人士,答案并不理想。笔者希望借此文为引,如大家也对这些问题有兴趣、有共鸣,或者有相关经验、教训,希望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一、作品知识产权不容小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据此上文提到的已完成未发表作品的版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但是作品被盗用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致使许多作者因害怕版权被盗而担惊受怕,影响了作者的创作激情。
当然,这个问题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公开发表,未公开发表的作品虽然在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可以向版权局申请《作品登记证书》,但是如何保护好作者的实质性内容,如含有作者思想性、独创性的故事架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等就成了更大的难题。回想此前大热的“琼瑶诉于正案件”,“因为《宫锁连城》并非全部或部分地复制了《梅花烙》,而是在故事架构、情节安排和人物刻画上借用或模仿了后者。这种作品雷同而不相同的情形,恰好触及到了著作权法的软肋。”[1]因此若是已经成熟的作品,笔者建议作者尽早投稿、发表、出版或作版权登记。
此外,笔者还向大家推荐几本受众较广、有一定影响且可以收录论文、剧本的期刊,如《剧本》《戏剧文学》《戏剧艺术》等,各位作者可以选择合适的期刊及时投稿。也希望有关主管部门在积极完善版权法律制度体系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积极构建版权社会服务体系,利用第三方监管等方式妥善引导、促进版权事业、版权产业全面健康发展。
二、山寨滚滚几时休
提到山寨,脑中立即浮现出“粗制、伪造、逃避管理”等词汇,山寨是盗取他人创意成果的代名词,生活中我们吃尽了山寨的苦,而山寨戏剧作品却偷偷潜入我们的生活,例如“戏剧导演王翀发现其旧作《乔布斯的美丽与哀愁》山寨版本于西安上演,一时激起戏剧界的广泛探讨。”[2]
山寨剧目省去购买版权这个重要环节,制作方西颦东效,更有甚者聘请非专业演员克隆一部热剧,大大降低时间成本和制作成本,票价随之降低,反而吸引不少观众。随着城市发展、市民精神需求的增长和对戏剧精品的渴求,市民愿意走进剧场,享受舞台带给他们的乐趣,但现在一些小剧场却被山寨剧、无厘头包了场。进而形成了剧目原创作者难发现、难调查、难维权的尴尬局面。
山寨剧目频出,一方面是对剧目原创作者的侵害,另一方面也是对观众的一种变相欺骗。解决的良方有三,一则提出问题希望业界引起关注,群策群力,维护好戏剧市场的良性发展;二是政府部门加强对戏剧演出的审查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公开典型案例,以儆效尤;三要发挥广大观众的力量,对于盗版、山寨行为及时举报,让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最后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副教授管育鹰的见解,“在我看来,若想‘根治’山寨戏剧难题,与法律执行的水平及力度有着极大关系。从当前来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严惩措施使广大山寨剧团能够有所忌惮。”[2]
三、“免费”当道票何求
老话常讲“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现在谈到免费,大家也会思量再三,是真的免费,还是另有玄机。在互联网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大量免费演出视频的出现,给演出行业带来一丝隐忧。免费的演出视频,有它的优势,观众不用自掏腰包,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国内外经典剧目,很多在国内都是一票难求的剧目,通过网络看得舒舒服服。在网上观看免费演出视频的主力是青年学生,他们饶有兴致地享受着这种福利。
但是这个“免费”的背后,演出视频的版权是否合规?购买演出版权的资金来源何处?习惯了在家看“剧”对剧场发展有何影响?观众的消费习惯如何培养?想到此不免让人产生担忧。因舞台演出是不同于电影、电视剧的艺术形式,很多呈现方式是需要亲临现场才能真正体会。从经济上讲,免费视频也大大影响了作品的实际票房收入和剧场的上座率,对演出团体、剧院发展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虽然有的业界人士觉得免费视频对演出市场的影响并不大,并且加快了剧目传播的速度,但是作为看客也应该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观念,不能让一些盗版行为钻空子、打擦边球,从而扰乱行业秩序。作为观众我们更应该选择正规的渠道去观看演出,这是对剧目最基本的尊重。
以上谈到的问题只是笔者心中的一些疑惑,很多专业知识特别是法律知识有待学习,但是作为文字工作者尊重、保护他人的作品,也是对自己作品的一种保护,更是对演出事业发展的保护。法制意识必须树立,严格审核、积极监督、有效处罚,让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
[1]曲三强.雷同而不相同,触及法律软肋[N].法制日报,2014-6-7.
[2]卢扬,张徵婳.难治难止的山寨戏剧[N].北京商报,2016-12-8.
齐悦(1986-),天津师范大学史学硕士,现就职于天津市艺术研究所;袁铁彪(1986-),同济大学工程硕士,现就职于天津大学仁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