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国维“境界说”与叔本华“直观说”之关系

2017-11-25任旭颖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词话叔本华王国维

任旭颖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

王国维“境界说”与叔本华“直观说”之关系

任旭颖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

“境界说”是王国维的美学理论核心,是以叔本华美学思想,尤其是“直观说”为立论基础的。通过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见王国维对中西美学思想的继承、融合与超越。

王国维;境界说;叔本华;直观说

王国维是20世纪中国社会和人文学科的第一大学者,其创作的《人间词话》以中国传统诗话词话为体式,借助西方理论,结合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汇到中国旧有的传统批评中来的伟大著作,为陈腐的体式注入了新观念的血液。虽表面不成体系,实际上也为中国诗词之评赏拟具了一套简单的“境界说”理论雏形,“境界说”可谓王国维融汇中西思想精髓的一次成功的尝试,也是王国维对叔本华思想运用较成熟的成果。《人间词话》多处明显可见叔本华唯意志论、直观说和悲观主义人生观等的痕迹。下面就王国维“境界说”的形成与叔本华“直观说”之关系进行进一步探讨。

1 境界内涵及演变

“境界”并非王国维首创,这个概念的出现和发展有悠久的历史。王国维提出的“境界”的内涵是什么呢?叶嘉莹认为, “有境界”的作品要求作者能对所写之景物和感情有真切的感受,同时,也要求作者能把自己所感知之“境界”,在作品中作鲜明真切的表现,使读者也可得到同样鲜明真切之感受。

这种说法固然是一种见解,然而《人间词话》有“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可见,意境不只是体验和表达,更重要在于“能观”。文学境界的创造取决于艺术家、作家能否进入审美静观。要求诗人摆脱意志,忘掉自己的存在,自由地进入审美静观中,以此“观我”“观物”,构成审美静观的纯粹主体。王氏在《叔本华及其教育学说》中写到:“若我之为我,则为物之自身之一部,昭昭然矣,而我之为我,其观与直观中时,则快然空间及时间中之一物,与万物无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由此可见,“境界说”乃是受叔本华直观说的直接影响而提出的。

2 “境界说”与“直观说”之关系

《人间词话》虽承袭传统词话体式,实则围绕“境界”以几对相对的概念构建起了一套较简单的理论体系: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隔”与“不隔”等。这其中既可见中国古代传统文论的影子,也可见深刻的叔本华直观说的烙印。与“直观”相关的大体有以下几则,具体论之。

2.1 合乎自然与邻于理想

前文在论述境界内涵时已经提到,评判词有无境界的关键,在于作家能否“能观”。为唤起诗人的“能观”,境界客体必须既“合乎自然”又“邻于理想”,而这两者与叔本华的“理念说”密不可分。

理念,是叔本华从柏拉图那里继承并改造的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叔氏认为,意志作为先天的“自在之物”,是宇宙世界的本体。植物、动物、人,都可说是意志在不同等级的客观化,即“表象化”。为了把握意志在某一对象上的恰当的客观化(即理念),只能“通过纯粹的静观而被掌握”。当意志作为“个象”获得“恰当的客观化”,其本性便能被领悟,从而“终止跟它的表现密不可分的痛苦”,可入“涅槃之境”。总之,对象的“理念”和“纯粹主体”共同构成在这个对象上的“意志之恰当的客观化”,实际就是诗的审美境界构成。就境界表现的客体来说,“合乎自然”,即合乎理念。

而美之理想,在王氏看来,与对象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叔本华认为,人类像被缚在“乙克赛温”式的轮子上,周而复始,永无尽头。在这一进程中,历史只有前后的反复,人类的内在本性也是一种可悲的“轮回”。因而,在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影响下,王国维的“理想”也浸透了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理想者可近而不可即,亦终古不过一理想而已矣”,揭示出了人类“永恒的理念”,亦美矣。

2.2 “隔”与“不隔”

人们往往认为,王国维所谓“隔”与“不隔”,指的是语言表现上的“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这固然不失为一得之见。但若深入剖析,仍可见叔本华直观说的影响。《人间词话》有:“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前半句原稿为“语语可以直观”,可见可以“直观”便是“不隔”,反之,不可“直观”便是“隔”。

王国维在《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中云:“美术(文学艺术)之只是,全为直观之知识,而无概念杂乎其间。”“唯诗歌(并戏剧小说言之)一道,虽借概念之柱,以唤起吾人之直观,然其价值全存于能直观与否。诗之所以多用比兴者,其源全由于此也。”

审美跟其它科学不一样,不是通过抽象思维或推理来完成的,而是通过直观和对对象理念的直接把握来实现的。叔本华认为,理念是直观的对象,所以艺术家从他所感到的出发,无意识地也可以说是本能地在工作,这个理念在通过艺术家的心灵加工时,已肃清了一切不相干的东西,因而他的作品也能为感受力较弱的人所领会。但是,如果艺术家是从概念出发,要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去领会一个概念,就会使鉴赏者的精神离开直观表象而转移到一个完全不同的、非直观的、完全在艺术品以外的表象上去,这样就会影响对理念的直接把握。叔本华反对艺术家从概念出发,王国维反对用“代”字,大概都是出于同一目的。也许,他们的提法有些绝对,但他们确实看到了艺术与其它学科的区别。看到了艺术表现手法的独特性。

不过,为什么王国维最终要将“语语可以直观”改为“语语都在目前”呢?私以为王氏在此考虑到中国文学批评理论偏重感性的传统。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云:“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氏、欧氏都要求写景“如在目前”,既然王氏理念借传统可得以传达,何乐不为?

2.3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王国维在《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一文里说:“若我之为我,则为物之自身之一部,昭昭然矣。而我之为我,其观于直观中时,则决然空间及时间中之一物。与万物无异。然其现于反观时,则吾人谓之意志而不疑也。”意思是说,“我之为我”,在直观中,意味着“我”在时间与空间中与万物融为一体,是“物之自身之一部”。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这对概念就是根据上述观点而提出的。

无我之境的特点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直觉中对外物感受就是“以物观物”。主体在一开始就轻易摆脱了任何意志和欲望的束缚,达到静观。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在采菊时无意中看到南山,写的正是直觉中的境界。因有“见南山”,故这里自然有“我”在。但说其为“无我之境”,正是因为这里的“我”于空间和时间中“与万物无异”来说的。

与之相对,“有我之境”的特点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这颇有点像人们常说的移情观象。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我”,不是具有某种特定情感的主体,而是具有普遍意志和欲望的主体。这样的前提下,“有我之境,由动之静时得之”。故“宏壮”,这需要主体强力挣脱意志、欲念的束缚,最终达到纯粹的静观。这种由动到静的变化,就产生了壮美的意境。相对的,“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产生了优美的意境。

2.4 “诗人之境界”与“常人之境界”

在叔本华看来,直观是艺术的唯一源泉,而艺术是“天才的任务”。王国维也认为,天才能够超脱利害,利用直观之法创造了艺术,使自己解脱了痛苦,同时又使常人在艺术作品的观照中解脱了痛苦。根据对万物直观程度之高低,王氏将境界分为“诗人之境界”和“常人之境界”。

所谓“诗人之境界”,即那种超越利害的,只有天才之诗人才能感受到的境界。在艺术观方面,王国维接受了叔本华的“天才说”,但他又认为,天才仅仅靠禀赋时去创造艺术是不够,“须济之以学问,助之以德行。”因此,他将诗人分为“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客观之诗人”,就道出了艺术创造不能只靠天才的顿悟,还应深入社会人生,深入客观外物,才能进入“直观”。

3 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王国维的“境界说”理论体系很大程度是以叔本华美学,尤其是“直观说”为立论基础的。可以说,离开了叔本华美学思想的影响,对“境界说”的一些概念和命题就不可能有准确的理解。不过,如果说王国维早期的《<红楼梦>评论》是对叔本华思想的照搬,那么,到《人间词话》时,王国维受叔本华思想的影响已化显为隐了,说明王国维已不满足于仅仅简单介绍和套用叔本华的美学思想,而是试图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把叔本华的美学理论同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结合起来。这种变化,正是一个学者在治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断超越自我的必然结果。

[1] 王国维.人间词话.王国维全集(第一卷)[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2] 王国维.<人间词><人间词话>手稿.王国维全集(第一卷)[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3] 王国维.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王国维全集(第一卷)[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4] 叔本华.石冲之译.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王国维全集(第一卷)[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6] 王国维.叔本华与尼采.王国维全集(第一卷)[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7] 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8] 佛雏.王国维诗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9] 罗钢.传统的幻象:跨文化语境中的王国维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10] 王国维.周锡山编校注评.人间词话汇编汇评汇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

任旭颖(1993.10-),女,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文艺学。

B0

A

1672-5832(2017)11-0270-02

猜你喜欢

词话叔本华王国维
《清代词话全编》
叔本华:正直还是伪善
人为什么会无聊
张雪明《王国维·集宋贤句》
新词话
词话三则
王国维??《人间词话》??李敬伟书
王国维“古雅”话语的阐释
“毒舌男”叔本华
南园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