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尔夫球会从业人员现状及对相关专业教育的启示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高尔夫球会专业

刘 田 李 丹

我国高尔夫球会从业人员现状及对相关专业教育的启示

刘 田 李 丹

历经百年奥运沉浮后,高尔夫运动正以崭新的姿态回归,该项运动的竞技及大众化水平的提高亟需人力、物力及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高尔夫从业队伍普遍存在高流失率、管理人员经验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以至高尔夫行业的发展出现偏离正轨、连年亏损等严重问题。研究借鉴权威调查数据,从分析从业队伍现状入手,找出从业队伍自身问题的成因。研究从教育的角度提出人才培养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模式多元化,做好职业规划等对策建议。

高尔夫 从业人员 教育

我国高尔夫运动自1986年至今,先后经历了中山温泉的启蒙、深圳观澜的发展及SАRS之后的蓬勃三个时期。截止2015年底,2015年全国共有高尔夫设施438家(全年未曾营业的设施不计入统计),共9753个球洞,折合约542个18洞球场,分布在国内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尔夫球会从业人员作为高尔夫从业人员的主体,涵盖了高尔夫球场、会所、球场附属酒店、练习场等高尔夫设施中的工作人员及与行业高度相关的中介人员,占高尔夫行业从业人员的90%以上。作为高尔夫行业的主要从业人员,球会从业人员的数量充足与否、质量的高低都直接关乎到整个高尔夫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专业人才对球会经营管理的意义

对任何球会而言,一个权责清晰、职责分明的组织机构是其实现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而从业人员作为组织机构的细胞,其素养直接决定着球会运营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一)在球会运营初始阶段,从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其运营模式的选择

在球会成立初期,球会决策层将根据其管理层及基层员工对高尔夫行业的认知水平及实际运营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球会运营管理方式的选择。调查表明,当管理层整体从业经验不足时,决策层会选择聘请专业管理公司全盘进行管理的委托经营模式;当球会营运初期资金或员工数量不足时会选择将次要业务出租的外包经营;而当管理层及执行层从业经验丰富时,则会选择自主经营模式。

(二)权责分明的机构利于球会的管理与监督

根据球会职能部门设置的灵活性及管理范围弹性波动的特性,对球会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高效、透明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各方职责的明确既有利于所有者对管理者的监督,也有利于管理者行使管理权,包括宏观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微观岗位职责的制定及基层员工对管理计划的有效执行。

二、球会从业人员的构成

“以人为本”是知识经济时代和现代社会民主、文明发展的要求,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1]球会作为一个庞大的实体,是高尔夫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其中人力资本的数量及质量是球会运营至关重要的软件要素。纵观当前球会从业队伍的构成,可以从一般人事组织结构、球会核心业务的开展及维系球会日常营运的核心部门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以企业一般人事架构为线索

高尔夫球会作为实体与其他企业在人事架构方面大同小异,遵循常规组织人事原理,即在任务与职责紧密结合的前提下雇佣员工并创建团队。据权威统计,每18洞高尔夫设施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为500人左右,如此算来全国高尔夫从业人员数量应该在20万人左右。[2]球会从业队伍各层次分工、职能范围差异明显,上下隶属性强。

(二)以开展球会核心业务之相关人员为中坚力量

高尔夫球会是以在单位时间内出租球场使用权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性经济组织。因高尔夫球场建造的高成本、高税收及时间的不可逆性,成就了球会产品的高价值及稀缺性。其中球童服务、会籍销售及草坪养护是客人享用到产品高品质使用价值的重要保障,堪称球会的核心业务。[3]球会的相关职能部门的设置围绕球会的核心业务展开,直接服务客人打球的竞技部中球童占据了球会员工的半数,草坪部对球场的养护铸就了球会产品的品质,而销售部门则宣传推广了球会的产品及服务,以上三个部门成为球会的核心,聚集了球会七成以上的专业人才。

(三)以精简为原则设置的部门机构

强调精简机构的球会多数扮演的是某实业附属产业的角色,如度假村的配套设施、房地产的附加产业等。投资商经营高尔夫设施意在提升其主体实业的商业地位和价值,而非将其作为主要产业来发展。故在设置部门时,以维持球会正常运转为其准则,一般只设草坪部(场地设施养护)、营业部(接待功能)及竞技部(打球服务)。

三、球会从业队伍现存问题分析

(一)从业人员流动性极大,普遍缺乏职业归属感

自1986年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开业至今,我国高尔夫行业的发展已有近30年的时间,相关产业涉及球场用品、球具及服装的生产销售、赛事、媒体等多个方面,从业人员从最初不足200人增长至如今的14万人。然纵观从业群体,普遍存在缺乏对公司(球会)认同感、员工频繁跳槽、辞职转行等高流失率的问题,从业人员从进入高尔夫行业至转行的周期小于两年的占到60%,更有20%转行周期小于6个月,职业归属感极度匮乏,流失员工尤以中低层管理者及基层员工为主。

(二)管理层的选拔未能做到人尽其才

考虑到股东投资的理念、球会的发展阶段、管理方式的多样性等因素的影响,球会在管理队伍的选拔方面未能充分考虑个人教育背景、从业经验、能力等相关因素,盲目接纳其它行业人员人员直接进入球会的管理层,对部分管理经验缺乏,无团队领导能力,只精通某一部门业务的员工直接“拔高”使用,部分岗位的任用甚至受到裙带关系的影响,致使管理队伍平庸化、非专业化,为日后球会运作管理埋下隐患。

(三)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层经验缺乏,团队意识薄弱

我国球会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部门经理、主管级别管理层从事高尔夫行业期限较短,对行业缺乏整体的认识,管理经验不足,致使众多球会管理混乱,核心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基层员工专业教育经历几近于零,学历多为高中、初中,综合素养较低,对球会整体运作不甚了解,大局观念缺乏,不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形如“流水营盘”。多重不利因素最终使球会深陷亏损的囹圄,以湖南为例,对外营业的六家球会中仅一家呈盈利状态,其它或勉强持平或连年亏损,为了维持球会开支转而开发其它附属产品,更有甚者直接以资源换资金,沦为房地产等行业的附属产业,悖离高尔夫行业发展的初衷。

四、球会从业人员现状成因分析

(一)管理者急功近利,强调短期收益,忽视内部管理

球会管理者作为球会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与投资者(股东)之间多数为委托代理关系,管理者收入的多少与其业绩直接挂钩。按照“有限理性人”的原则,管理者为达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将管理的重点放在球会外部市场的开发,专注于会籍的销售。强调短期收益的强化必然会以忽略球会长期可持续发展及对企业文化建设为代价。人文关怀的缺失、简单粗暴的管理加之平日会籍的无节制发售,最终导致公司陷入市场价值、信誉过早透支,员工大量流失的被动局面。

(二)薪酬体制不完善,收入差距悬殊,导致人才流失

通过对球会各层次收入情况的调查显示,决策层、高端管理层(部门经理级别以上)与低端管理层、执行层之间收入差距悬殊,在薪酬满意度方面也呈现出截然相反的结果。收入分配的悬殊性是导致球会人事关系紧张、矛盾激化的源头。目前大多数球会所采用的薪佣混合制的分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但分配标准的多元化、薪酬体系不透明等瓶颈仍然存在。

(三)高尔夫教育体系不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近十年来,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全国各地涌现出来的高尔夫教育培训机构多达百余家,其中带有学历教育性质的高达57所。但由于受国家相关政策的限制,在教育部的专业名录中并无高尔夫专业一栏,致使相关高校在招生伊始便受到专业的限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选择、教学大纲的制定等方面受到了先天限制,与英美等纯粹的高尔夫专业教育相比掺杂了诸多不可抗因素,所以目前的高尔夫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五、高尔夫从业人员现状对我国高尔夫人才教育的启示

(一)人才培养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多层次、多规格

高尔夫人才培养的正规化是市场规律调节的必然所趋,在人才培养的层次与规格方面必须以球会岗位的切实需求为出发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本着符合教育部门相关原则的前提下,强调专业设置及课程开设的“对口性”。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

在专业人才培养制式方面,因市场需求的多层次性,各相关教育机构应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整合资源,积极与球会合作输出真正适应高尔夫行业需求的人才,故在培养模式方面的多元化是应实时只需的必然结果。目前大部分本科院校采用“3+1”的培养模式(前三年在校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最后一年进入签约球会,在相应岗位进行轮值轮训),高职高专所实施的岗位职业技能订单式培养,都解决了多家球会基层岗位用工紧缺的问题。

(三)强化硬件与软件设施,与时俱进的培养应用性人才

就目前来看,全国各高尔夫人才的培养机构科班出身的高尔夫教育人才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为半路出家,各大专院校也不例外。所以,在师资建设方面应强调“引进来,走出去”,建议相关教育人士应多与球会接触,亲临球会实践体验,以制订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学生专业学习的方向。在硬件设施方面保障充分的教学场地及相关教学器材,并适时组织学生下场进行技术实践,观摩比赛,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期到球会进行短期实践,使教学能够保持与球会实际需求的与时俱进,促成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运用的有机结合。

(四)在教育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职业规划疏导

高尔夫方向的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初期,普遍存在行业认知模糊,方向性不明确的问题,故在学习中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多数学生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而在就业时又暴露出“眼高手低”的问题,对球会分配的基层岗位与个人理想定位产生巨大落差,致使其职业归属感长时间无法建立,此乃造成专业人才在从业半年至一年内流失率高达40%的主要原因。各培训机构也可根据培养人才的类型进行职业规划引导,使之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心理预期,便于个人在行业中不同时期发展的定位。

[1]郁小平.高尔夫学堂系列丛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140.

[2]吴克祥.高尔夫球会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2~4.

[3]朝向集团.朝向白皮书[R].深圳.2010.

[4]牛真真.高尔夫球运动人才社会需求现状及其培养途径研究[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0:13~14.

[5]王保军.订单培养校企双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8):32~33.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院)

本文系湖南省体育局青年项目——我国高尔夫球会从业人员现状及对相关专业教育的启示(课题编号:k t 13-02号)。

刘田(1980-),男,中南大学在读博士,讲师;李丹(1980-),女,教育学硕士,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院,副主任,讲师。

猜你喜欢

高尔夫球会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尔夫MK7.5的 10位对手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高尔夫
休闲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