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类研究生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管理探析

2017-11-25李昊辰田莉莉郭杰彬

长江丛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研究生干部管理

李昊辰 田莉莉 郭杰彬

思政类研究生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管理探析

李昊辰 田莉莉 郭杰彬

随着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和机制改革不断深入,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专业设置也趋于精细化、专业化。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系列高规格会议的召开和相关文件出台,国家更加重视中国特色哲学与社会科学建设,必将为相关学科的发展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带来新机遇。而思政类研究生的群体特性和培养方式固有的一些特点,也为其学生干部的日常培养与管理带来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思政类研究生学生干部的一些现状和特点,探讨其培养管理的路径,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其综合素质、发挥其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特殊作用等方面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思政类研究生 学生干部 管理

一、研究背景、意义及相关研究现状

随着研究生扩招规模的壮大和录取率的上升,继本科教育后,我国研究生教育也正在从精英教育走入“大众教育”时代,其专业设置、教育管理趋向于精细化,科学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越来越多的高校相继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专业研究生招录规模也不断扩大。在实践中,相关专业多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等方向,这与本科的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大体上也基本对应。为便于研究,本文统称为“思政类研究生”。

当前,高校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大多由研究生院负责,也有高校已将相关工作下沉到本科学院,由专职学院科研(教学)秘书负责研究生培养及学生事务,各班级则由研究生辅导员(班主任)负责相关工作。由于学校和社会对研究生培养的要求高、头绪多、事务杂,学校会配备一部分学生干部协助教师(辅导员)负责研究生培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日常事务,作为学校学生工作力量的有力补充。他们可能是研究生会、研究生社团组织、党团组织内部的学生干部,也可能是各研究生班级(团支部)内部的学生干部。作为研究生群体的骨干力量,学生干部是研究生群体面向外界的窗口,也是沟通学校与广大研究生的中间桥梁。他们既是研究生群体教育培养的推动者,同时也是这项工作的受益者。

随着近年大学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在我国已基本实现,学界对本科生的学生工作、特别是对其学生干部管理研究已日趋成熟。但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日益壮大,很多高校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层面投入颇高,相关研究也在增多。从已有相关研究文献来看,研究成果大致划分为如下几类:研究生学生干部的培养管理、研究生学生干部的使用、研究生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和队伍建设、绩效考评等方面。

如包迪鸿(2004)认为加强研究生干部队伍建设应当从德才兼备、完善考核机制、完善信息流、重视团队精神等方面下功夫[1]。陈闻(2005)等从研究生干部在群体自我教育中的作用出发,认为研究生干部应当从政治觉悟、科研能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心理减负几个方面实现自我教育[2]。孙月霞(2007)针对研究生干部组织的特点,并针对某研究生社团组织进行个案研究,认为研究生的干部组织管理离不开科学的选拔、有效的沟通、适当的激励[3]。林宇晖(2010)认为研究生干部的管理应当从选拔、培养、考核、监督的全过程入手[4]。滕金霞(2011)认为任前培训、岗位锻炼、重大任务是磨砺研究生干部、把其所学知识转变为实际能力的三种途径[5]。戴文浪(2014)等则认为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加强研究生活动指导、更加弹性的管理、更加灵活的激励是当前加强研究生干部管理的重要内容[6]。

总体来看,以上文献研究对象大多近似,研究方法和结论也基本雷同。这些研究大都是从整个研究生群体出发,并未对具体专业进行过多细分。虽然得出的结论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对指导思政类研究生干部工作也有一定参考意义,但不能简单直接套用。

如果说,本科阶段教育为青年人走向社会提供基础的能力素养,那么研究生阶段就是他们走向社会前真正的一次提升,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保证,因此被称为“精英教育”。然而,随着研究生规模的壮大和专业的高度细分化,曾经的“精英教育”也有快速走向大众化的趋势;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年龄普遍偏大,行为和思维的独立性、社会性有很大增强。近年新媒体、自媒体的广泛运用和新兴社会思潮的传播,为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原有的研究结论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

当前,思政类研究生培养日益受到社会重视,高校和社会也呼唤更高素质的研究生学生干部队伍。由于其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特殊性,与其他研究生相比,思政类研究生学生干部对个人政治素质、道德培养、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等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为其日常教育管理及相关的研究提供很多新课题。

二、思政类研究生学生干部的特点及作用

(一)政治素质较强

由于众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多由原有的“马列教研部”等转型而来,承担着思想政治公共课的教学工作,因此党建工作、特别是学生党建工作自然也是很多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工作亮点。很多研究生学生干部都明确要求由党员担任,大多数还兼任学生党务工作干部。这不仅是他们正常履职的前提条件,也是自身要求进步的必然要求。当面对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时,当面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时,党员先锋作用自然也就发挥出来。

(二)道德修养较高

道德在实际生活中体现着个人价值取向,同时也体现一个国家及社会的价值观,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具有较强的社会导向作用。当前,公民道德水平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6第31号文)指出,随着校园文化建设日益被重视,当前大多数师生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方略表示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中国梦”充满信心。这为创建校园积极向上的道德氛围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由于思政类研究生毕业后一个重要就业去向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工作主要是作“人”的工作,要在社团、班级乃至社会事务中更好履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就要具备正直的品质。

(三)重视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

研究生学习自主性更强,时间自由度更高,而平日里在学生组织的锻炼、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与朋辈及指导教师的交流,使他们客观上已具备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条件;另外,面临人生选择、就业压力和家庭重担,他们更渴望在校期间多展示、锻炼自己以满足更多获得感。张秋山(2014)在《学习成就及职业获得》一书也指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就除学业成就外,还包含反映道德素质及价值观的“符号性成就”和反映社交网络的“交往性成就”。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是实现这一切的有效路径。

三、思政类研究生学生干部的现状分析

当前,思政类研究生学生干部思想总体呈现积极向上,思想和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业务素质较强,而自身具备的高素养、强烈的责任感使他们自愿牺牲大量个人时间为学校分担重要工作,自身不但赢得了师生的肯定,也为在更宽广平台上的发展创造了先机。

然而,研究生毕竟是比本科生高一层级的高等教育,相比本科生倾向于“通才”的通识、博雅教育,研究生是广度有限而深度颇高的“专才”教育,大学生活多被科学研究、论文写作所占据,尤其当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时,很容易引起职业倦怠、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同时,极少数同学服务意识不强,将学生干部这个职位庸俗化、功利化,成为入党、评奖、就业的“敲门砖”并沉溺其中,影响正常履职。

另外,部分高校对研究生干部的培养管理也不够重视,平时只注重研究生的课题、论文、就业率、升学率等“硬指标”,而对于党建、学生工作等“软指标”未给予足够重视,未能按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势变化调整工作思路。对研究生干部选任有任人唯亲的倾向,日常管理也常常“重任务轻思想”,一味压担子,忽视政治思想、身心发展、人文素养、职业能力等培养,或走形式、走过场,放松这些方面的工作。

四、思政类研究生学生干部培养、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遴选、培养与管理要重视政治纪律的作用

作为思政类研究生的骨干力量,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党性修养是学生干部的必备要素。要坚持“五湖四海、德才兼备”,完善评价标准,把那些有坚定政治理想信念、业务素质能力强、甘愿为师生奉献的同志纳入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培养和教育的全过程要重视纪律约束,不但要进行业务培训,也要重视党课、团课等在思想提升方面的作用,实现自律和他律相统一,把纪律摆在前面,更好发挥优秀学生骨干的思想引领、行为表率作用。

(二)通过党建带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针对学生干部大多担任学生党务干部这一现实,一定要与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深度融合,加强党章党规学习,通过适当“压担子”激励党性发挥,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引入量化考评机制,将日常行为、师生评价等变为看得见的数据,与党员考核、民主评议等挂钩。

(三)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现自我管理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最高层级,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发爱国、爱校、爱家热情,对塑造完善的人格尤为重要;重视党课、“青马工程班”等在学生干部培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各类新媒体手段的应用,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入耳、入脑、入心;加强学生社团、团支部自身建设,优化组织结构,强化自我管理。

(四)发挥思政专业学科优势,做好社会服务,提升服务意识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不但承担思政课教学科研任务,也承担着大量社会服务功能。如组织优秀学生干部参加宣讲团、报告团等深入社区、农村、企事业单位进行理论宣讲,这类社会实践有利于他们所学知识的重建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将上级精神宣贯到基层的同时,也利于奉献、服务意识的培养。

五、结语

研究生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应有作用的正常发挥,事关国家、学校的意志、决策及人才培养方案能否正确传达到基层。不断加强思政类研究生学生干部的培养管理,抓住这个“关键少数”,不仅是加强改进高校研究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其民主管理、自我管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作用的保障,也是培育优秀哲学社会科学专业人才的重要保障,更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保障。

[1]包迪鸿.研究生干部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2):51~52.

[2]陈闻,宋大伟.论研究生干部在研究生群体自我教育中的作用[J].高教论坛,2005(4):160~163.

[3]孙月霞.高校研究生干部组织管理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林宇晖.关于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12):75~77.

[5]滕金霞.努力提高研究生干部的使用效益[J].政工学刊,2011(4):23~24.

[6]戴文浪,刘月秀.加强研究生学生干部培养管理的对策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203~204.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研究生干部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