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延主义的价值

2017-11-25周希炜

长江丛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奎因外延表达式

周希炜

外延主义的价值

周希炜

外延主义是奎因哲学的理论支柱之一,奎因在他生前的最后一篇论文中明确了他的外延主义立场,论述了什么是外延主义以及为什么倡导外延语境,但是,他并不掩饰一些非外延语境对外延性的破坏,

并希望通过语义跃升的方式处理这一问题。

奎因 外延主义 共外延性 语义跃升

一、什么是外延主义

首先,奎因阐述了什么是“共外延性”。“共外延性”可分为三种情况:两个闭语句的共外延性、两个开语句的共外延性、两个单独词项的共外延性。首先,两个闭语句具有相同的外延,那么即它们的真值相同,例如“2﹢2=4”和“雪是白的”这两个语句都为真,所以可以说它们共外延。其次,两个开语句具有相同的外延,即它们适用于相同的对象或对象序列,例如“x是单身汉”与“x是未婚的男子”共外延,因为两个语句中的“x”可以指称相同的对象;对于二元开语句或关系语句来说需要有相同的对象序列,例如“x在y的东边”与“x比y日出时间早”两个语句中当“x和y”相同时,才能说它们具有相同的外延。

在此基础上,奎因定义了外延性表达式:“一个表达式是外延性的,如果其中的成分被共外延的表达式替换后所得到的表达式与原表达式是共外延的”。例如“9必然大于7”就不是一个外延性的表达式,根据定义,“9”被“行星的数目”所替换后得到的“行星的数目必然大于7”这一表达式与原表达式不是同真的,即不是共外延的。

奎因认为,外延主义是对外延性理论的青睐,外延性的优点在于,共外延的成分可以相互替换并且保持其语句的真值不变。例如“鲁迅是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是一个作家”,替换可得“朝花夕拾的作者是一个作家”。但是也存在着反例:用“朝花夕拾的作者”替换“王明相信鲁迅是一个作家”中的“鲁迅”,得到“王明相信朝花夕拾的作者是一个作家”,尽管“鲁迅”与“朝花夕拾”的作者相同,但原语句与替换后的语句的真值却不相同。奎因认为,包含类似“相信”或“知道”等语词的语句指称上是模糊不清的(referentially opaque),因此这样的语句不具有共外延性。

奎因指出,指称的模糊性同样威胁着模态语境。逻辑中的等词可替换原则表述为:在一个真的等同陈述中,有两个等同词项,用其中一个替换出现在任一其他真陈述中的另一个词项时,得到的新陈述仍然为真。奎因认为这一原则在模态逻辑中是失效的,那么即原陈述与替换后所得的陈述不具有共外延性。在模态语境中,例如

(1)行星的数目 = 9

(2)9必然大于7

(3)行星的数目必然大于7

(1)中“行星的数目”与“9”是一对等词,(2)是一个必然的数学真理(真陈述),但是用“行星的数目”替换(2)中的“9”得到(3)“行星的数目必然大于7”这一陈述却不是真的,因此(2)和(3)不具有共同的外延。量化模式改写的模态语境中

这个语句是指存在着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必然大于7(存在着必然大于7的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9,也可以是行星的数目,但是分别带入这两个词项所得到的陈述外延也是不同的,“9 必然大于7”为真,“行星的数目必然大于7”为假。但值得注意的是:

(5)与(4)不同,在于(4)中模态词受存在量词所管辖,(5)的模态词不在量化范围内,如此便不会出现等词可替换性原则失效的问题了,因为“处于一个指称不明的结构之外的量词不必对在这个结构之内的变项有任何影响”。“必然(x)(x大于7)”这个语句是指必然存在着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大于7(必然存在着大于7的对象),把“行星的数目”和“9”带入后所得到的语句都为真。用一个比喻来说明(4)和(5)的关系,在长跑比赛中,我们可以说必然有一个参赛者是冠军,但不能说某一个参赛者必然会赢,即必然存在着某个对象,这个对象是冠军,而不是存在着某个对象,这个对象必然是冠军。由此奎因认为,等词可替换性原则在模态逻辑中是不成立的,但是这样的共外延性失效的情况需要得到处理,从奎因对模态语境的态度不难看出,他认为逻辑只能适用于外延语境,非外延语境无法进行逻辑分析。

卡尔纳普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他区分了内涵语境和外延语境,把等词可替换性原则做了二分处理。内涵语境是指如果两个表达式的内涵相同,那么相互替换后得到的语境内涵不变;外延语境是指如果两个表达式的外延相同,那么替换后得到的语境外延不变。在上述例子中,“行星的数目”和“9”有相同的外延而没有相同的内涵,那么被替换后得到的语境内涵就不同了。

二、对于非外延语境的处理方式

但是奎因无法忽略非外延性概念的存在,那么如何处理非外延性的语境,一般意义上有两种方式:一是放弃外延性,这对于奎因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二是对内涵语境进行改造,例如对于之前所说的包含“相信”、“希望”等词的命题态度语境,把它们改造成为外延性习语,这个方式被奎因成为“语义跃升”,即把“使用”某个表达式改造为“谈论”某个表达式,把主体的信念解释为主体相信某个语句,这样就保留了外延性。例如把“王明相信鲁迅是一个作家”改写成:王明相信“鲁迅是一个作家”,或:王明相信“鲁迅是一个作家”为真。在改写后的语句中,“鲁迅”只是语言表达式的一部分,不能单独拿出来用“朝花夕拾的作者”来替换,替换只能是整体的,即把引号中的句子用与其共外延的语句替换,如此,把命题态度习语改造成外延性习语,使语句的外延性得到保留。

语义跃升的用途除了处理非外延语境之外,还能够为持不同观点的科学家们的争论提供平衡点,即寻找到对理论观点的使用向提及的跃升,科学家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从表述内容转变为表述公理本身,从大家都接受的公理出发推导出新的观点,以便双方能够更好地相互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碰撞出更大的科学火花。

南京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奎因外延表达式
既有建筑结构鉴定表达式各分项系数的确定分析
茶会疑案
更正声明
灵活选用二次函数表达式
浅析C语言运算符及表达式的教学误区
硅外延片过渡区控制研究
埃勒里·奎因少年逻辑思维小说系列
入坑
关于国际法渊源内涵和外延的重新审视
跟推理作家学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