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育消费发展新机遇
2017-11-25陈敏
陈 敏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儿童体育消费发展新机遇
陈 敏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儿童体育消费水平、儿童体育消费构成及家长对体育消费的理念分析影响儿童体育消费的因素探索儿童体育市场的发展空间,根据调查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儿童;体育消费;发展前景
1 前言
儿童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核心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儿童消费占整个家庭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庞大的儿童人口数量是儿童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儿童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随着我国全面开放二孩政策,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深入关注儿童消费行业。在全民健身、增强体质的倡导下,儿童体育运动受到家长和社会的极大关注,儿童消费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高消费、高更新率的特点;儿童体育消费也是体育产业领域里一个新的消费亮点。因此,深挖儿童体育消费发展的新机遇,努力扩展儿童体育消费市场是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借助Inter网、图书馆和书店,收集大量与本研究有关的体育消费、儿童消费等相关文献资料,并翻阅了体育经济学、消费者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有关书目,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2.2 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的需要设计了针对成都市儿童体育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等问题的问卷,随机对成都市玉林小学、龙江路小学分校和锦里小学的近400名家长发放了问卷,回收376份,369份有效,整理出本研究所需的有效数据。
2.3 专家访谈法:走访了成都有名的体育消费研究专家,并获取了一些关于发展儿童体育消费市场的前沿资讯。
2.4 数理统计法:分析整理问卷结果,并用SPSS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2.5 逻辑分析法:通过阅读文献,利用逻辑演绎法,归纳法,对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结果显示儿童体育消费水平偏低、结构不尽合理:儿童体育消费中高消费比重偏低(仅占到调查数据中的9.21%,总数按369人计算),说明多数家长在孩子体育高消费这一领域还是持谨慎态度的。实物型消费中衣帽鞋袜所占比例较高(所占比例为96.48%),考虑到服装的实用性、耐用性和保护性,家长普遍愿意为孩子购买;而实物型消费中体育器材、设备和运动饮料的消费比例较低(占调查数据的29%)。其原因在于市场上的大多数运动器材属于成年人层次,基本不适合儿童且价格昂贵,销售受阻;而部分家长对于运动饮品也了解甚少,往往用自制饮料和白开水代替能量饮品,这都不利于儿童的生长,但随着儿童对体育需求的增加和商家对儿童运动器材市场和饮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儿童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新机遇也将更加凸显。培训项目中游泳、武术、跆拳道、网球、足球、体育舞蹈等参与比例较高(所占比例分别为62.60%,43.09%,38.48%,32.79%,26.83%);而篮球、高尔夫和羽毛球培训的参与比例较低,(所占比例分别为:20.33%,9.21%,4.61%,篮球运动需要一定的身高条件;高尔夫在国内属于贵族运动),说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攀比心理也是影响家长为孩子选择某项体育项目的心理因素。在儿童4-5岁时,消费者行为对儿童开始具有重要的意义,父母总是他们年幼生活中最重要的影响力量(麦克尼尔1964)。[1]因此,热门的体育项目吸引了家长的眼球,同时又能让孩子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达到锻炼和培养兴趣的效果,从养成体育健身的习惯。观赏型消费冷淡,儿童购买各种类型体育比赛的门票和彩票的数量寥寥无几。调查还表明儿童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集中在寒暑假和周末,平时由于课后作业量较大,孩子基本不参与体育锻炼;而五一、国庆等小长假家长会考虑带孩子出游度假,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少。部分家长因为工作时间紧,还有的担心孩子在锻炼过程中受伤,直接不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部分家长也可能会选择把孩子放在一个培训机构,或是找一些体育院校的大学生、研究生来指导孩子进行基础锻炼。总的来讲,家长综合素质较高的和家庭收入可观的儿童体育消费水平整体偏高;热爱体育运动且对体育锻炼有较全面认识的家庭,其子女参与体育培训的时间较多。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成都市少年儿童体育消费市场存在巨大的商机。努力改进儿童体育培训、完善儿童体育消费服务市场,既可以为儿童成长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也可以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第三产业经济收入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然而儿童体育消费市场还未完全打开,儿童消费市场还不够成熟,儿童体育培训机构还不健全,整个儿童消费体系还没有完全确立,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本文具体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积极引导家长参与体育并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努力扩大儿童体育消费总量,进一步优化儿童体育消费市场、建立适合儿童体育消费的消费体系。(2)提高体育本科毕业生和部分研究生的培训要求,多请教专业知识扎实和经验丰富的儿童体育专家,精心打造儿童体育培训机构。(3)鼓励儿童参与观赏型体育消费,后期可享受定期“明星级”体育指导,吸引家长陪同孩子观看体育比赛。(4)努力更新适合儿童的运动器材和设备,刺激儿童体育器材方面的消费。(5)适当降低部分体育消费的门槛,吸引更多的孩子广泛参与体育消费。(6)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可以通过与滴滴快车公司合作,以期实现课前课后准时接送孩子的“上门服务”,于家长不仅可以保证孩子的安全还能节省时间,于孩子既不耽误学习又可参与体育锻炼,于市场还能因此提高部分孩子的消费额度。按这样的发展趋势,儿童体育消费市场就很可能迅速打开并得以拓展。
[1] 刘冬梅,王健.浅析儿童体育市场开发[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
[2] 刘爽,庄暨军.国内儿童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对策——以江西省为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第2期).
[3] 朱欣华.武汉儿童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0.8.
[4] 姜一春.学龄前儿童家庭体育消费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职业时空,2011,(第5期).
[5] 明明.我国儿童体育消费的尴尬[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第8期).
G812
A
1672-5832(2017)07-02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