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误区

2017-11-25孙安康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精神病人精神障碍心理治疗

孙安康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科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大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误区

孙安康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科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精神健康越来越重视。然而,由于目前对精神健康知识的普及还不够,人们在精神健康或精神疾病的认识上存在许多的误区,笔者为其整理了日常中常见的误区。

精神健康;精神疾病

误区一:精神病就是神经病。受影视作品或小说、报刊等传播媒介的影响,社会上把精神病误称为神经病由来已久,事实上,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其主要区别在于精神疾病指精神活动有严重紊乱,精神状态有显著障碍,导致病人在认知事物、情感生活以及意志活动等方面出现障碍,如精神分裂症,表现妄闻、多疑、行为怪异等。而神经病是指神经系统有器质性病变,如脑外伤、脑梗塞等使脑部神经系统受到伤害,可导致肢体疼痛、麻木、瘫痪、意识不清甚至死亡。

误区二:精神障碍就是精神病。许多人一听到“精神”两字就想到“精神病”,误以为“精神障碍”就是“精神病”。实际上,精神障碍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了人格障碍、神经衰弱、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情绪障碍、创伤后精神障碍、癔症、性心理障碍,甚至单纯性失眠症、儿童行为障碍、儿童多动症等;而精神病是指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等疾病,是严重的精神障碍。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可能有“精神障碍”,但不是许多人都有精神病。

误区三:心理障碍比精神障碍轻。现实中,许多人可以接受“心理障碍”的诊断,而不能接受“精神障碍”的诊断,误以为前者比后者在疾病严重程度上要轻。殊不知,“心理”与“精神”是同义语,“心理健康”就是“精神健康”,“心理障碍”就是“精神障碍”。

误区四:精神疾病都是受精神刺激所致。确实,有一部分精神病患者,发病前有一定的精神刺激因素。但对相当一部分患者,精神刺激是外因,它要通过患者的内因来起作用,而内因就是人对某种疾病的“易感素质”,包括遗传,个性因素,大脑神经递质的分布等等。

误区五:精神疾病都言行异常。在不少人的心目中,精神疾病患者都表现为胡言乱语、哭笑无常,行为怪异,不存在任何正常的方面。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只是在感知、记忆力、注意力、智力、情感反应和意志活动等的某个方面的表现异常,而其他方面可以基本正常,特别是在疾病早期或恢复期,说话依然可以有条不紊,上班干活一如既往,待人接物也较礼貌,行为有序,不深入了解,并不能发现有病。

误区六:精神病人都有暴力倾向。持这种观念的人不在少数,故对精神病人非常恐惧,看见精神病人犹如看到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其实这是误解,更是对精神病人的一种不尊重,大部分病人都是怕事、退缩的,只有少数病人在怀疑别人加害自己,即在“被害妄想”症状的支配下,为了“保护”自己才可能出现冲动攻击行为。

误区七:用吵闹衡量病情轻重。在一些家属的心目中,吵闹是衡量精神疾病病情严重与否的惟一标准,只要不吵不闹,病情就轻微,可以不用药或小剂量用药;而一旦大吵大闹,病情就严重,自然会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吵闹并不能衡量精神病的轻重。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幻觉、妄想等症状支配下,可出现到处乱跑、冲动、伤人、毁物,也可能出现食欲亢进和性欲亢进,甚至吃大小便等怪异行为。不过精神衰退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往往表现为孤僻、生活懒散、行为退缩、与现实社会隔绝等阴性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并不代表病情不重,由于这些症状往往不易引起家人的重视,延误了诊治时机,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躁郁症病人在躁狂发作时,言语动作明显增加,大吵大闹是常有的事;而抑郁发作时,言语动作明显减少,反应迟缓,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感觉生不如死,常常悄悄地实施自杀计划,自杀成功率居各类精神疾病之首,可以说其危害性远大于躁狂症。

误区八:精神病需要休养。精神病是一个致残率很高的疾病群,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度,目前精神残疾和精神康复已纳入残疾事业的管理范畴。精神病表现为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异常,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甚至亲友的工作和生活。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职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人都面临着下岗和失业的危机,正常人也很难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精神病人是职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其工作权利和相关利益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一个人一旦患上精神病,不仅要承担被歧视的心理负担,而且单位往往主张一“休”了事,长“休”不止。这样患者常常被陷入一个怪圈:患有精神病→住院→病休→生活工作能力减退、社交能力受损→脱离社会→环境适应障碍→社会支持不良→遭遇负性生活事件→精神病反复发作。这个怪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以致病人反复发病、反复住院。

误区九:中药能够根治精神疾病。事实上,目前关于精神疾病的病因还未完全研究清楚,所以就无从谈起根治。的确,中药在治疗精神疾病中有一定的作用,但许多宣传夸大了中药在治疗精神疾病中的作用。目前精神疾病的治疗还主要依靠西药,可同时辅以中药治疗,而尚未有系统的研究证实中药可以根治精神疾病。

误区十:精神疾病只需心理治疗。许多有精神障碍(心理障碍)的人,到医院后希望单纯依靠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解决问题。这种观点夸大了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作用,许多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发病不仅与心理因素有关,还与脑内某种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因此,治疗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可以辅助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仅能起到部分的治疗作用,而且还是在药物治疗达到一定疗效以后。许多病人轻信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对这类疾病的作用而拒绝服药,造成了病情的延误。

精神病学是一门科学,需要大家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和学习,唯有如此大家才能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并能够正确看待精神疾病患者。

[1] 江开达,马弘.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实用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年5月.

[2] 黄红霞,梅遂章,孟慧芳,施海滨.精神疾病危害与预防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6(10):27-30.

孙安康(1991-),男,汉族,山东日照人,心理学硕士,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心理过程与人格研究。

R74

A

1672-5832(2017)07-0281-01

猜你喜欢

精神病人精神障碍心理治疗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指认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
遇到精神异常的人被绑架,别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