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游戏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2017-11-25阮杰
阮 杰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浅析游戏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阮 杰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和最重要的存在方式,也是婴幼儿社会性交往的主要形式。儿童游戏行为历来都为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所关注,主要是因为这种活动的发展与儿童心理发生的各种变化有关系。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性游戏以人际交往为基础的特点蕴含着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儿童通过游戏,能够获得诸如轮流、等待、分享和合作等的社会性交往技能,学习和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形成和发展幼儿与人相处的能力。本文通过对有关儿童游戏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研究做综述,试图进一步探索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交互作用。
儿童游戏;社会性;发展;教育
1 核心概念的界定
1.1 游戏
儿童游戏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下半叶,但是如果问到“什么是游戏”,人们仍然感到茫然,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为大家一致认同的游戏定义。游戏是一种容易观察但又难于定义的一种现象,要给出一个让所有人都认同 的概括化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游戏往往有着复杂而又矛盾的多面性特征。就像范凳堡(Vandenberg)所说,游戏“像一个巧于规避的精灵和我们玩着捉迷藏游戏,躲避着精确的定义”。①
R.J.马修斯和W.S.马修斯提出用直觉的感性判断为基础的“范例——个案匹配法”来代替游戏的操作性定义,以保证观察者之间的高度一致性。该方法是把游戏当作一种可观察的行为,试图用分类学的观点解释游戏,通过对于一个个具体的游戏类型的研究以达到对于作为一类行为总称的游戏的认识与理解。
1.2 社会性和社会性发展
(1)社会性。广义的社会性是与人作为生物个体的“生物性”相对而言,是“人在社会上生存过程中所形成的全部社会特征的总和,包括人的社会心理特性、政治特性、道德特性、经济特性、审美特性、哲学特性等等”;当我们把“社会性”看作人的发展的一个方面,与身体、认知、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并列时,便是我们所谓的狭义的“社会性”,是指个体在社会性交往过程中获得的各种人际关系与特征以及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性。这种狭义的社会性发展的水平或状态,可以用人际关系、伙伴关系、角色扮演、观点采择、社会性问题解决、群体适应、亲社会行为、道德品质等作为指标来评价。②研究表明,儿童的学前期阶段是社会性能力形成的关键期,而社会性能力一般不是来自于直接教学,而是在幼儿的实际交往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儿童社会性发展。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就是儿童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的他所处环境中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技能。主要表现在三个大的方面: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和社会性行为。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其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他所在的社会的过程,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基本的生活技能、自我观念的发展、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适当的社会角色。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通过一连串的角色培养和认定,使自我心理内容客观化,自我行为和社会规范逐步趋向一致。
2 游戏与人际关系
2.1 游戏与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最早形成的、也是一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亲子依恋是指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形成的双向情感联系。”通过亲子游戏增强了亲子关系,亲子游戏时,亲子交往的质量指标,及良好的亲子依恋使幼儿带着积极的态度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探索,乐观、积极的与人交往,这就为他们的社会性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游戏与伙伴交往。在学前阶段,伙伴主要是指同年龄的儿童。伙伴交往活动要求儿童具有发起、参与交往的兴趣、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他人的态度和意图的敏感、表达与协调自己与他人想法与行动的能力。一般来说,总是以成人为定向的、习惯于从成人哪里获得支持与帮助的儿童,比以伙伴为定向的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差。
2.3 游戏与“去中心化”。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思维的典型特征是“自我中心”,很难理解他人的观点、情感与想法。他们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看问题。以平等互惠为基础的伙伴交往与冲突是幼儿克服自我中心的重要途径。在儿童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成人的权威,儿童可能会不加思考的接受成人的观点。但是,当儿童与同伴交往与游戏的过程中则不会有这种现象,儿童会思考并理解他人的观点。
3 游戏与亲社会行为及行为规范的掌握
3.1 游戏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狭义的亲社会行为时一种利他行为,属于道德范畴;广义的亲社会性行为则是一种互惠行为,是道德发展的基础,其动机在于得到他人赞许的行为,如友好、助人、分享等。③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前的儿童属于前运算阶段,这时的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关于社会问题的思考通常是自我服务的,享乐主义的。对于生活经验贫乏、意志行为薄弱、思维形象具体的学前儿童来说,用互惠的广义亲社会行为要求他们更为恰当。
3.2 游戏与规则的学习。游戏也是幼儿理解规则意义,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学校。理解规则的意义并遵守规则是道德行为发展的心理基础。公平与互惠是规则的基础。儿童对规则意义的理解不是直接教学的简单结果。遵守规则需要儿童按照规则来协调自己与他人的行动与关系,控制与调节自己的冲动性行为。儿童对规则的逐渐理解的意义,道德规则逐渐由“他律”转变为自主的规则。
小结
游戏是一种十分复杂而且影响力很广的重要活动形式,是正在成长中的学前儿童的最大心理需求。游戏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在于游戏能够触及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重要方面。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越来越多的与其他幼儿进行着实际的交往,交往的目的也从获得玩具或者物品而转向为了引起其他人的兴趣、合作和交流行为。交往过程的实现需要多种技能成分的运用和整合,游戏活动是学前期幼儿社会技能得以强化的主要方式。
注释:
①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P142-143.
②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P217.
③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P228
[1]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4).
[3] 鄢辉.游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9).
G612
A
1672-5832(2017)07-02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