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

2017-11-25刘一鸣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异化市民马克思

刘一鸣

(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探究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

刘一鸣

(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研究深入对市民社会的了解,揭示了政治革命的限度,认为必须要超越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才能克服市民社会的矛盾。马克思认为,人类解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它是在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所导致的异化劳动的扬弃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它的最终指向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本文是在阅读《论犹太人问题》之后,在其政治解放理念的基础上,针对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理念展开的探析。

马克思;人类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以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马克思以犹太人的解放为例,对政治解放的形式和作用进行了阐述。政治解放,是指国家摆脱一切宗教的束缚,从神权国家变为人权国家,以达到政治层面上的解放。此文表面看似是在探讨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实际是在探索全人类的解放思想。但由于特殊历史背景所限,并且当时青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尚未成熟,使得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尚处于萌芽状态。随着马克思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其人类解放思想逐渐成熟,这在他之后的文章中有所体现。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是他对人类命运和人的自由、发展问题的深切关注。他要把人从资本主义制度下受屈辱、遭唾弃、被奴役的状态中解放出发,把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 人类解放是对政治解放的超越

1842年到1844年初,是马克思哲学和世界观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马克思接触到各类现实问题,撰写了如《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马克思探讨了隐藏在各种社会现象背后的物质利益关系,而这类探讨又与他原有的哲学观念发生冲突,因此,马克思带着物质利益难题的困惑,从社会的舞台退回书斋,在阅读了大量的历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著作后,围绕着国家、市民社会、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开展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1844年,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这两篇文章,阐明了他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关系的看法,是马克思哲学和世界观转变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指出市民社会是个人私利的战场,个人的欲求和利己主义是驱使市民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这就要求摆脱政治国家对私人领域的干预,整个社会被分裂为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人也因此具有了市民和公民的双重身份。而这一切的实现,在马克思看来,都是通过政治解放实现的。此时的“人不仅在思想中,意识中,而且在现实中,生活中,都过着双重的生活即天国的生活和尘世的生活。前一种是政治共同体中的生活;后一种是市民社会中的生活。”

马克思肯定了政治解放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因为“当国家不管出身、等级、文化程度、职业这些差别而宣布每个人都是人民主权的平等参加者的时候,当它从国家的观点来观察人民现实生活的一切因素的时候,国家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废除了出身、等级、文化程度、职业的差别。”马克思也认识到政治解放并不是彻底的,政治解放使宗教从国家的领域转移到市民社会之中,宗教信仰就变成了个人的私事,最终实现政教分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已经完全摆脱了宗教的影响和控制,因为市民社会中的成员不但没有从宗教统治中解放出来,反而拥有了宗教信仰的自由,这就表明政治解放仍然具有局限性。同时,马克思还看到人在市民社会中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双重异化”的现象。马克思指出市民社会实际上却形成了以“金钱和教养”为主要标准的阶级差别,制造了新的不平等。这样,人在市民社会中依然是异化的人,人拥有的平等依旧只是一种抽象的、虚幻的平等,人在市民社会中仍然无法过上类生活。在看到政治解放并没有克服市民社会的局限后,马克思提出了一种超越政治解放的人类解放的思想。他认为,既然“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那么人类解放就是要推翻那些使人受压迫、奴役、蔑视的一切关系,实现对人自我异化的克服。他说:“只有当人认识到自己的‘原有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成为社会力量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当做政治力量跟自己分开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①

2 人类解放是对劳动异化的扬弃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的批判指出,政治解放是有限的,它并没有克服人在市民社会中的异化状态,因此必须使革命从政治解放向人类解放迈进。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发现造成人在市民社会中的异化状态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它使工人被束缚在生产关系之中,现实工人的劳动却使得他们处于被奴役的命运,把工人从私有制中解放出来就给人类解放的实现开辟了道路。所以,人类解放就意味着对私有制的扬弃,使人消除异化劳动的状态。

随着研究的推进,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合写的《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发现了历史真正的发源地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这种生产表现为现实的异化劳动,所以决不能从“人的本质”、“类”的观念中去寻找劳动异化的原因,而是“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②,即从现实的社会实践出发,在异化现象发展的每个阶段寻找它的本质。

在马克思看来,私有制的存在导致劳动变成了凌驾于个人之上的社会力量。因此,人类解放就是要恢复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劳动是异化劳动的典型表现形式,这种“雇佣劳动消解了原始的血缘共同体和人身依附的封建共同体,确立起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了以法律形式平等为基本特征的‘政治共同体’的形成。”同时,这种劳动把人变为工具,因此是历史暂时性的。在异化劳动中,蕴含着劳动的创造能力及其所形成的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这就为解决自身矛盾积累了条件和力量,促使异化劳动向人的自由自主的活动转化。

3 人类解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看到,政治解放并没有消灭奴役工人的力量,为了实现人类解放的远大目标,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找到担当起人类解放历史重任的主体力量——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通过社会革命,消解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的矛盾,最终把社会变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达到真正的人类解放。但是,人类解放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占据统治地位,只是迈向人类解放的一个首要政治前提。马克思指出,人类解放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人类社会要达到就是共产主义,在那里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得到真正的解决。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解放”等同于“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需要不断革命和经历许多历史阶段的过程,所以,无产阶级要在夺取政权后,迅速转入发展社会生产力上来。马克思认为,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存在归根结底是由于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结果,无产阶级要从自然界、自身世界和人类社会中争取全面发展的自由,并最终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都要依靠创造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社会文明这一根本前提。

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所建立起来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无产阶级必须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孕育出来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成果,采用新质要素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逐渐灭亡的逐步过渡形式,为更高的新社会创造出物质手段和萌芽。人类解放也必将是无产阶级在汲取人类已有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持续进步的漫长的历史过程。

4 人类解放的理想追求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哲学追求的永恒主题,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考察,指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人的生存具有深远的意义。

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是直接针对人被异化的现实。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者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东西,同劳动者本身相对立,劳动被贬低为一种仅仅是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对象所奴役,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就是要达到个人对偶然性和关系的统治。所以,马克思所追求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方面是人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人格、创造性和独立性;另一方面是人的劳动能力、人的需要、人的社会关系得到全面发展,这两方面内容共同构成了人所获得的解放的程度和广度,是辩证统一的。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类解放的终极目标,它是对历史上种种片面性的发展形式的克服,它要把人从“对物的依赖性”中解放出来,把“物”的独立性真正地变成“人”的独立性,让现实的个体变成真正有个性的、能够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注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刘同舫.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和劳动解放——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再探析[J].哲学研究,2007.

[3] 刘同舫.人类解放的进程和社会形态的嬗变[J].中国社会科学,2008.

[4] 郁建兴.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马克思政治思想初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0.

A81

A

1672-5832(2017)07-0273-02

猜你喜欢

异化市民马克思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像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异化理论的继承与变革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2017年闵行区“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市民修身行动计划
市民关心的就是策划关注的——以东楚晚报为例
“意义”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