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画中节奏感的运用
2017-11-25黄瑾
黄 瑾
(衡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 衡阳 421200)
在绘画中节奏感的运用
黄 瑾
(衡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 衡阳 421200)
经常听导师说起艺术的节奏感,30年绘画生涯里也慢慢地体会和理解了节奏感的重要性,然而对于初学绘画的学生们来说,艺术的节奏感是那么的抽象,那么地不容易被理解和体会的,似乎是天马行空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让学生们浅显易懂地接受节奏感的体会呢?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入手,浅谈怎样学习和理解,并很好的体会到艺术的节奏感和在绘画中恰当的运用好节奏感来提升画面的效果的。
1 怎么样理解节奏?
音乐、诗歌、声韵都有节奏,这些都是人们容易接受的,因为音乐、诗歌、声音的高低音调产生节奏,是人们通过听觉来感受声音的旋律。比如,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旋律进行中音阶、音符或者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骼。音乐的美好,神奇,动人心扉,唤起人们甜蜜的回忆,给人以生活的奇迹般地勇气和奋进的力量。都是通过音乐的节奏感来完成的。而人们常常把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也就是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而绘画艺术是通过形象、色彩、线条等由画家有计划的安排、设计、组织在一起产生节奏感来完成艺术的生命力。
2 怎么样在绘画的创造中产生节奏感?
什么是可以产生和创造出画面节奏感的形象呢?虚和实;藏和露;宾和主;繁和简;进和退;刚和柔;宽和窄;曲和直;长短;大小;粗细;多少;锐钝;高低;聚散;点线面;远近;进顺;轻重;缓急;明暗;浓淡;疏密;粗精;冷暖;黑白等等。只要是相反的性质的形象和色彩放在一起,自然就有对比,从而产生节奏。比如:在平面设计中,如要表达深沉、舒缓的感觉,在构成画面中要使构成元素(点、线、面)所组成的节奏尽量缓慢,在强弱控制上要内敛。线条在引导画面气氛的作用上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点是其中的音符的话,那么线条则是节拍,自由曲线和保守曲线的作用是不同的。弧线的反复能表现强烈的运动节奏,富有张力的线条仿佛是滚动的车轮。直线易于表达刚毅、直接、理性的感觉。通过对线条的有机组合,可表达不同的情绪。如果用直线进行数理式的排列会产生规整、严谨的感觉;进行放射状的排列,其感觉则是扩张、动感;水平和垂直的直线感觉是安静、平和、保守、理智。在国画中,非常讲究线的运用,我们常用“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来比喻其疏密的节奏,拿“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来比喻干湿的节奏,就是说:粗细、徐疾、浓淡、干湿等笔墨要素不能千篇一律,要有变化,在平面设计中,如要表达深沉、舒缓的感觉,在构成画面中要使构成元素(点、线、面)所组成的节奏尽量缓慢,在强弱控制上要内敛。线条在引导画面气氛的作用上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点是其中的音符的话,那么线条则是节拍,自由曲线和保守曲线的作用是不同的。弧线的反复能表现强烈的运动节奏,富有张力的线条仿佛是滚动的车轮。直线易于表达刚毅、直接、理性的感觉。通过对线条的有机组合,可表达不同的情绪。如果用直线进行数理式的排列会产生规整、严谨的感觉;进行放射状的排列,其感觉则是扩张、动感;水平和垂直的直线感觉是安静、平和、保守、理智。在国画中,非常讲究线的运用,我们常用“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来比喻其疏密的节奏,拿“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来比喻干湿的节奏,就是说:粗细、徐疾、浓淡、干湿等笔墨要素不能千篇一律,要有变化。
3 调节对比关系,使矛盾达到统一,要靠艺术家的高度,和艺术技巧
所谓的调节是一种非常细致的工作。整个画面要达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是由作者巧妙地调节画面的节奏而获得的,按主题思想的需要,要创造怎样的艺术语言很多时候受着构图,形象,色彩等多方面的影响。艺术家创作美术作品,总是力求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又只能是具体的、相对的统一,不可能是绝对的统一。所以,在一件具体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就表现出错综复杂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黄瑾 (1974-),女,汉,湖南省新宁县人, 中学一级,大学本科,衡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J21
A
1672-5832(2017)11-01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