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华县皮影的现实状况

2017-11-25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皮影戏皮影雕刻

祁 梁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浅析华县皮影的现实状况

祁 梁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之下,华县皮影已日渐式微,甚至几度出现濒临消失的状况。本考察小组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考察、采访艺人,就华县皮影的历史、发展概况、制作工艺、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访,希望通过此文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民间手工艺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华县皮影;制作工艺;发展概况;传承与保护

1 华县皮影简述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俗称“影子戏”,“灯影戏”,“人头戏”等。是用光照射兽皮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也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人物艺术。研究证实,中国所有的戏曲种类,均起源于陕西秦腔,秦腔最初起源于皮影,而皮影又起源于华县。因而可以说华县皮影就是中国一切戏曲的总源头,并在世界上享有“电影开山之祖的美誉”。且被世界多国的博物馆收藏,在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华县皮影的制作工艺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制作过程大致相同,通常要经过选材料、描样谱、雕刻、敷彩、烫平、联缀等工序。华县皮影广泛借鉴了民间年画和剪纸的制作工艺,采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创造了极具形态美、做工细腻、美感极强的影人。

华县皮影一般选用冬天宰杀的老牛身上的皮,除了头部,其它部位的皮都可以制作,尤以四到六岁母牛的肚子和脊梁的皮最好。通常把牛皮用水浸泡几天,进行刮毛、去脂处理,连续这样四次后,将皮撑在木架上荫干,晾到皮呈半透明状。在寻访中,我们看到汪天喜老师家里有好多这样准备好的皮子。

皮子准备好后,手工艺人会根据皮子的质量大小决定雕刻皮影的哪个部位,进行制作前先将皮用湿布潮软后,在特制的推板上抚平,然后将各种样谱描绘在上面,一般情况下将好的皮用在头、胸、腹部、其它较厚质的皮用在四肢,这样会增加表演时的灵活度。接下来就是进行雕刻,华县皮影比较重雕刻,雕刻也是皮影造型艺术美的重要体现。艺人的雕刻工具一般有刀、板、画针、剪刀等。艺人的各种刀具的分工也很讲究,需要熟练各种刀具的不同使用方法,才能刻制出好的皮影。华县皮影主要黄、红、绿三种颜色,再配上墨色显得更加柔和,华县皮影大多采取以补色搭配作为配色的主要手法,或以大面积的绿色作底,点缀红色的花样,最后用墨色勾勒区分,从而获得简洁明快的效果,有经验的老艺人善于配色,会使色彩效果异常绚烂。敷彩后就要给皮影脱水发汗,目的是为了使敷彩经过适当高温吃入牛皮内,并使皮内保留的水分得以挥发,现在的艺人通常是用电熨斗烫。

华县皮影以其优美的造型和精致的雕刻而独树一帜,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地位。在学术界,华县皮影造型工艺涵盖了艺术研究领域的诸多方面,对中国美术的研究也有着极高的价值。华县皮影作为一种工艺美术品为人所爱,一些游客尤喜收藏。

本次考察时,我们也有幸看到汪天喜老师为我们示范如何刻皮,并给刻制好的皮影敷彩,皮影的上色的手法和国画中的工笔画设色手法很相似,类似分染的办法。同时我们也欣赏了汪天喜老师的部分作品,有关公、武将、贵妃等侧面单目的经典形象,还有封神榜里的太岁,雕刻的技艺真是精妙绝伦。

3 华县皮影的传承与保护

随着人们对民间传统文化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艺术,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目前,整个华县共有4个完整的华县皮影戏团。由于团队的平均年龄也超过65岁,演出的次数越来越少,加之收入不高,使不少艺人处于半停演或完全停演状态。另从考察中得知汪天喜老师在70年代初,便缀学跟随兄长汪天稳学习皮影雕刻,后由兄长引荐拜全国著名皮影雕刻艺术大师李占文先生为师,经过多年的历练,汪天喜老师掌握了过硬的雕刻技术。这么多年来,汪天喜老师先后也带过很多学生,华县雕刻皮影的艺人,最多时达到300多人,但是大部分没有坚持下来。汪天喜老师也因年岁大了,视力逐渐下降,再过几年也不得不停止雕刻。艺人年龄偏大是华县皮影传承和保护中的大问题。如果不抓紧培养新一代艺人,传承将难以为继。但如果没有稳定可靠的收入,则难以吸引年轻人。

一直以来雕刻皮影是为皮影戏表演服务,但随着表演市场萎缩,皮影雕刻倒显出了勃勃生机,皮影作为我国的一种工艺产品,深受外国人的喜爱,渐渐地为收藏、旅游市场服务,成了“影存实亡”的局面。

自新世纪以来,国家制定了很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办法。从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提供了适当的补贴,2011年又经过调整,且省、市、区、县也有自己的补贴,但补贴和目前飞速发展的经济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但反过来若没有政府支持,皮影戏将很快频临灭绝。如果找不到让传统皮影戏于现代社会中流行的办法,再多的扶持也是治标不治本。

在保护和发展华县皮影方面,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实地考察,搜集相关资料并考证后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 2006年6月,华县皮影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3月“华县皮影制作工艺”又被列入《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充分说明了政府部门对华县皮影艺术保护的重视,但从至今的考察看,并不是十分理想。正如陈绶祥先生所说:“任何人为的保护都不可能不伴随着各类效应与各种利弊,它的本质上都是一把‘双刃剑’,舞弄得不好,会对民族民间文化造成更大的损害,甚至加速这些‘保护对象’灭顶之灾的到来。”[6]

4 结论与建议

华县皮影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无论是雕刻、表演、唱腔,在全国同类艺术中都位居前列。有人说:“艺术应该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而继续发展和沉淀的。”纵观华县皮影的发展概况,目前华县皮影形成了影戏式微,而影偶工艺品热销这一分离现象,还有艺人年龄偏大,政府投入不够准确等,都不利皮影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代的我们有责任促进影戏和影偶的共同繁荣、并使得皮影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实现文化与人的和谐。

[1] 赵农:《华县皮影》,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105页。

[2] 赵国婷.浅谈陕西皮影艺术与民俗文化特征.[J].中国美术馆,2008(39)

祁梁(1994.07-),女,汉,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就职于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G247

A

1672-5832(2017)11-0178-01

猜你喜欢

皮影戏皮影雕刻
我们来演皮影戏
皮影戏
月光皮影
不老的皮影
On art
雕刻树叶
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美国女孩安妮:中国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雕刻时光
皮影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