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互联网+”与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

2017-11-25邓聂涛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公信力互联网+

邓聂涛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 400715)

浅析“互联网+”与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

邓聂涛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 400715)

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着政府公信力较弱;政府信息壁垒,公开程度低;官本位思想腐化,滋生腐败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政府公信力水平。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有效的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当前政府面临亟需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政府应当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维护好官员网络现象,强化政府信息公开以及管控好网络舆情等手段来提升自身公信力,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互联网+;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

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通过系列的过程、方法获得社会公众的支持、信任以及依赖的程度,它既是政府影响力的表现,也是社会公众对于政府评价的反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要求政府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通过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来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1 政府公信力现状及问题

1.1 政府公信力现状。根据《小康》杂志与2016年8月发布的2015-2016中国综合小康指数显示,“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为”:71.7。①在“中国信用小康指数”的调查中,针对信用环境,36%的人认为“中等”,7.2%的人认为“较差”,0.8%的人认为“很差”,公众对“政府信用”的担忧,使得“政府信用”再次成为公众最担忧的信用问题之一。通过以上调查数据的显示,目前我国政府公信力任然有待提高,政务环境中政府更像领导,“管”得重“理”得轻,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问题较为突出,滋生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违背其执政的根本理念,使人民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削弱了地方政府公信力,从而影响公众对我国政府公信力的评价。

1.2 信息壁垒,公开程度低。21世纪是信息社会,政府信息是政府执政为民行为的记录,是政府与社会公众交流的载体,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有赖于政府信息的公开。社会公众只有通过足够的政府信息,才能对政府做出最直观、客观的评价。“我说你听”的信息公开方式使得政府在公开信息时往往抹掉了对其自身有影响的信息,向社会公众展示的信息几乎全是倾向与好的方面。如PX项目多次引起社会公众不满政府,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政府只向社会公众说了PX项目带来的利益而淡化了该项目的潜在危害。随着我国社会民众对政府知情度、参与度不断的提高,这就对政府部门公开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官本位思想严重,滋生腐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禁锢,我国许多政府官员依然存在官本位思想,滋生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从而使得政府行政行为过度随意,往往是“我做你看”的形式,社会公众完全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腐败则是一个屡禁不止、根深蒂固的现象,政府官员的腐败通常是以牺牲广大社会公众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加深了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矛盾,在近几年不断报道出政府官员以权谋私、“巨贪”、生活作风腐化的新闻中,使得社会公众对政府越来越不信任,两者之间的矛盾越积越深,政府公信力日趋减弱。

2 “互联网+”环境下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

2.1 维护好官员网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作为政府连接社会公众的中坚力量,政府人员的能力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从“裸聊门”到“艳照门”,从“调情门”到“开房门”,近年以来,通过论坛、微信、微博等网络自媒体连续曝光基层官员的丑闻事件不断增多,引发大众舆论哗然。政府人员的自身道德素质修养和政治修养是政府取信于民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积极发挥互联网交流、引领的作用,为政府内部人员和社会公众打造形式多样的教育平台,借助微信、微博等微媒体,开展线上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政府应利用政府主题或特色网站,加大对政府人员形象宣传,将教育、管理、服务、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增强政府人员的网络形象意识,从自身建设出发,通过对政府人员的道德素养培养,增强领导干部的网络风险意识,提升自身诚信度,增进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2.2 强化政府信息公开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府信息是连接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中介,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将会是未来政府提升公信力的主要手段,是政府与社会公众进行双向沟通的有效方式,是知民意、聚民力的重要平台。政府应当推动信息、数据资源的开放,建立基于各级政府的统一信息公开平台和数字化资料库,加大公开政府数据、信息开放利用的力度,通过将政府信息按照机密程度分类,把该公开的公开,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挖掘信息价值,促进互联网应用创新。

2.3 管控好网络舆情提升政府公信力。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真实的反应了不同群体的情绪和价值观,政府首先应在第一时间掌握网络舆情的动向,掌握民众对政府工作的疑虑、误解,甚至歪曲和谣言,借助新媒体及时发布消息,消除社会民众的担忧,用事实说话。然后建立主动信息发布机制,改变过去只有在社会公众的要求下才公布信息,政府应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并实时更新政府信息,尤其是对于政府重要会议、决策部署、社会发展动态,危机处理等方面的信息,以增进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和理解。最后是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政府部门应联合新闻媒体、互联网信息主管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建立政府处置舆情联动机制,妥善制定重大政务信息公开发布和传播方案,共同做好政府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努力增强提升政府公信力、社会凝聚力的“软实力”,使政府成为体现民意、责任型、服务型政府。

3 总结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较为低下的现状、信息壁垒以及官本位思想严重和腐败等问题,政府要想加强社会公众对自身的信任、依赖程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就必须得加强自身建设,借助互联网技术重塑政府形象,维护好官员网络形象;通过强化信息技术,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建设阳光型政府;加大网络舆情管控,增进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等方式提升政府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阳光型政府。

注释:

① 《小康杂志社》小康指数年专栏

[1] 蔡梅兰.政府公信力的现实困境和提升路径研究[J].《攀登》2016年第4期

[2] 郑越平,黄博涵.“互联网+政务”报告(2016)——移动政务的现状与未来[J].《电子政务》2016年第4期

[3] 何思明.提升公证力量 助力实现中国梦[J].《中国公证》2014年第2期

[4] 李桂秋.新媒体环境下领导者公信力的提升[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6期

邓聂涛(1994-),男,汉族,四川彭州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社区管理。

D60

A

1672-5832(2017)08-0264-01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公信力互联网+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完善仲裁制度 彰显仲裁公信力
数字化媒体时代影响性诉讼生成机制研究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公信力”和“公信度”一样吗?
孤行独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