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顾随的“诗心”说

2017-11-25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栽树诗心同心

宁 倩

(温州大学 浙江 温州 325035)

论顾随的“诗心”说

宁 倩

(温州大学 浙江 温州 325035)

顾随先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影响深远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他针对创作主体所提出来的“诗心说”与传统的诗教观相吻合,强调诗人当有“民胞物与”之同情心,“多情锐感”之诗心,创作主体的“诚”,此三点是顾随先生在论诗时要求诗人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顾随;诗心;品质

顾随倡导人人要有诗心,那么顾随说的“诗心”是什么呢?“诗心”并不是一种用填饱肚子的必需品,而是生存得到保障后的一种悠游与浪漫。人可以不作诗,但不可以没有“诗心”,“诗心”是每个诗人甚至于每个人所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品质,人只有拥有了一颗“诗心”后才能诗意地栖居。

顾随认为一部好的作品必须包含着诗人一颗民胞物与的同心与多情锐感的诗心,惟有拥有这样一颗多情慈悲的“诗心”的诗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另外,顾随所提倡的诗心还包括了“诚”的精神品质,“心之所之,情之所动与心之所生,必须是纯一的,无一丝毫掺假始得”,这是“修辞立其诚”的那个“诚”字,同时也是顾随在论诗时所提倡的诗人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现笔者试从“民胞物与”、“多情锐感”以及“诚”这三方面的内容对顾随所提倡的“诗心”说加以论述。

1 民胞物与

“民胞物与”出自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民为同胞,物为同类,一切为上天所赐,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而顾随所说的“民胞物与之同心”可解释为诗人所怀有的一颗推己及人、及物的诗心,亦即诗人对人世的关怀以及对大自然的融入。

杜甫因抱有一颗“民胞”的“诗心”,所以写下了“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的诗句,体现了他在战争频仍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对国家处于危难时局的关注,对人民身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的关怀,这种情怀是一种推己及人的大我情怀,令人感动,顾随称杜甫为诗人中的英雄,便在于他用诗歌在现实的战场上与苦难作了一番争斗,为身处于苦难中的人们撑起一方晴空;陶渊明因抱有一颗“物与”的诗心,所以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诗句,体现了他“入乎其内”后的“出乎其外”,也体现了他与大自然的融入,顾随称其为诗人中的哲人,便在于他秉着一颗恬淡的“诗心”用诗的语言将生活还原,没有美化亦没有逃避,知其然而然,流露出生活的智慧。在顾随看来这二公是伟大的,因为他们都怀有一颗“民胞物与之同心”,而这种推己及人、及物的“诗心”是每一个伟大的诗人所必不可少的,因为诗人只有在具备了“民胞物与之同心”后才可能具有“多情锐感”的诗心,而只有具备了“多情锐感”的诗心诗人才能写出温润的诗句,感动世人。

2 多情锐感

顾随强调诗人的情感要热烈,感觉要锐敏,亦即诗人应拥有一颗“多情锐感”的诗心,“因情不热、感不敏则成常人矣”,可见“多情锐感”是诗人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顾随提出“诗由觉情思组成”。他认为诗中最重要的是情,直觉直感的情,毫无委屈相。顾随把诗中最要紧的情形象地比作是河里的水,他说:河无水曰干河、枯河,实不成其为河。有水始可行船润物,可见“情”是诗之所以为诗的决定性因素,诗人只有在具备了一颗“多情”的“诗心”之后,才会有“锐感”,才能写出温润的作品,才能打动人。而一首真正的好诗也绝非只有情,它还应包括了思想,这种思想并不是干巴巴的思想,写进诗里让诗干枯得像是索然无味的说理格言,而是经过了感情的渗透与过滤的思想,它蕴育在诗歌里,在给人以思想觉悟的同时,亦透露出情的动人。诗人要想写出一首好诗,应以情为主,但以情为主并不代表诗中的情越多越好,因为情如河中之水如果泛滥而无归,则不但不能行船润物,相反会翻船害物,所以顾随认为诗人在多情的同时也应对自己所抒发的情要有所节制,不能任凭泛滥,这种思想体现了一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美,符合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观。

3 诚

顾随论诗强调“诚”,他认为“诚”是一个诗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品质。诗人必须要具有一颗纯诚的“诗心”,这样他才能在诗中表现出自己的真性情、真感情,即心之所之、情之所动、心之所生,没有一丝一毫的掺假。在顾随眼里那些只晓得怎样去讲平仄,讲声调,讲对仗与格律的作诗人,只是诗匠而非诗人,因为他们没有一颗够“诚”的诗心,在作品中不能真实地表现自己,最后也只是一个学语之徒,“动是说我学陶渊明,我学杜少陵,漫说学得不像,即使像了,也只是大户人家的一个听差”。一个真正的诗人当然要会讲平仄、声调、对仗与格律这些外在形式上的东西,但最重要的还应是拥有一颗“诚”的“诗心”,在诗中表现出自己的真性情、真感情、真思想,这样的诗才算是真诗,才能动人,否则就像顾随所说的此人就算把大诗人的诗学得有板有眼,最终也会经不起推敲,只是东施效颦,惹人耻笑而已。

“世间一切,摄于诗心,只是个单纯,只是个诚,只是无伪与专一”。可见顾随所说的“诚”具有无伪与专一这两个层面上的意义。那么诗人的“诗心”要如何才能作到单纯?顾随的解释便是不计较,不计较常人所计较的权利与义务,“栽树的人不是乘凉的人,但栽树的人不计较这些,是‘傻’,但是伟大”,可见要想拥有一颗纯的“诗心”,诗人首先应有栽树人的精神,自觉地忽略掉某些常人所计较的得失。除此之外顾随要求诗人还应作到无利害,无是非,甚至于无善恶心,这种境界很抽象也很难达到,就如顾随所说“殆必如儒家之正心诚意,佛家之持戒修行而后可”,但这种境界无疑是伟大的。

[1] 顾随.顾随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社,1986年。

[2] 顾随,讲述.叶嘉莹,笔记.顾之京,整理.顾随诗词讲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宁倩(1990-),女,汉族,湖南邵阳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古典文献学专业研究生。

1206.7

A

1672-5832(2017)08-0002-01

猜你喜欢

栽树诗心同心
同心战"疫" 携手前行
以侨为桥再出发 同心聚力谱新篇
勠力同心
同心逐梦
写诗,就是在纸上种树
独酌
偶感
夜路吟
马莲花
献给抚育大山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