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念的微山湖湿地公园规划与应用研究
2017-11-25杨永强
杨永强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基于生态理念的微山湖湿地公园规划与应用研究
杨永强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生态旅游是站在可持续发展高度的一种旅游模式,是目前旅游界受到认可的可持续旅游的实现方法,在湿地公园发展生态旅游模式是湿地保护和利用实现双赢的最佳途径之一,如何结合生态旅游进行湿地公园的合理规划,从而对湿地公园的资源加以持续的利用,并充分发挥其生态保护功能与游憩开发功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微山湖湿地公园为例,探讨生态旅游理念在景区规划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意义。
生态旅游;微山湖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
1 生态旅游概述
1.1 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条件,以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的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1.2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是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以维持和保护整个生物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从而使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与发展。它要求重视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建立起科学的环境保护标准,防止过度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并利用新技术来恢复和重建已经被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系统。
(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兼顾未来游人旅游机会的同时满足目前游客以及旅游地居民的需要。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最佳形式,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主要包括三大基本的内涵,第一,生态旅游既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的需求又实现社区的经济发展。第二,生态旅游强调把旅游过程中带给资源和环境的各种不良影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确保实现旅游环境与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第三,当代人不能只为满足自身的旅游需求而损害后代公平利用旅游资源的权利,应尽可能的实现对有限的旅游资源在同代人之间和不同代人之间公平的分配。
2 生态旅游理念在微山湖湿地公园规划中的体现
2.1 景区现状分析
微山湖湿地旅游区位于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西北部,是保存状态最原始、中国最大的荷花观赏地,素有“中国荷都”之称,景区还有古龙泉、元明百寿石坊等景点和“渔舟唱晚”、“芦荡飞雪”等奇景,是泰山-曲阜旅游线上的新亮点。其范围包括部分独山湖东侧区域,地处邹城、微山、滕州三市交界之要冲,北依泰山、沂蒙山脉余脉凫山,距离滕州市区25千米。
2.2 微山湖湿地公园规划理念与措施
湿地公园的规划理念应充分体现出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相互协调建设等方面的特色。
(1)生态保护理念
在湿地生态系统整体保护中,应充分保护湿地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湿地环境的完整性和湿地资源的稳定性,以确保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应该结合区域外部条件,构建稳定的大生态系统,同时应该注意实现与外部生态系统的有机协调发展;中心保护,外围发展,在湿地公园内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实现山体、陆地、水岸和湖泊湿地的有机相连;通过改善生态环境逐步丰富物种的多样性。
(2)协调发展理念
在本市乃至整个鲁南地区的旅游发展中找准景区定位,以自身的特色吸引国内外客源。因此规划注重完善河、港、山和植被之间的自然生态系统。协调湿地公园和城市之间的关系,注重两者的和谐过渡和相互依存;协调公园区域内部的发展,中心保护、外围发展,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协调生态旅游资源之间的发展关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互为补充,既要体现自然生态湿地“幽、野、秀”的典型特征,又要展现人文历史景观“古,雅”的特色;相互协调,建设不光是指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与湿地特征的协调,体现自然野趣,还包括湿地公园当地社区的经济、文化、社区居民生活的共同发展。
2.3 生态保护为基础的功能分区
生态保护是微山湖湿地公园进行各项规划措施的前提条件,根据规划区内不同地段生态保护状况的具体要求,结合人为活动的需求进行必要的分区,可以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外围地带,这种划分方式使得规划区一般呈同心圆形的布局模式,人类的活动强度也按外围地带、缓冲区、核心区递减。湿地公园大部分的旅游及其他开发活动都在外围地带进行,缓冲区作为外围地带和核心区的过渡,其旅游开发活动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核心区则处于绝对保护的状态,禁止任何旅游开发,禁止游客进入。按照这个理念微山湖湿地公园共划分为三个级别的保护区。
(1)一级保护区
通过对湖上除限定水上游线航道之外区域的管控、各岛屿之间必要的游览安全防护措施保、控制游客数量等措施,保护规划区内湿地野生红荷、芦苇以及岛屿上的植被不受破坏。
(2)二级保护区
在保护自然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以进行适度的资源利用,安排对生态影响较小的游览观赏项目,但是需要限制开发建设的数量,此外,应该限制容易造成污染破坏的机动交通工具的进入,以此达到对二级保护区内自然及人工湿地、林地的保护性开发。
(3)三级保护区
三级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主要有河流、沟渠等生态廊道以及由景观格局确定的生态斑块及基本农田。主要的保护措施是通过林木种植保护生态廊道及发展生态农业。
[1] 朱建宁.以生态为主规划城市湿地公园[N].中国建设报,2005,11。
[2] 李春玲.城市郊区湿地公园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2004。
[3] 吴楚材,吴章文,郑群明,胡卫华.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7。
本文为西南民族大学2017年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基于生态理念的微山湖湿地公园规划与应用研究(编号CX2017SP116)研究成果。
杨永强(1990.02—),男,汉族,山东人,硕士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区域文化与旅游经济。
TU984
A
1672-5832(2017)07-01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