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性教学对学生自我优越感的影响

2017-11-25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学习者主体中心

唐 琴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主体性教学对学生自我优越感的影响

唐 琴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随着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发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号召越来越火热的现状下,不少的相关学者及相关教育人士都在倡导在教学当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少的学生对于这一模式产生了莫名的优越感,他们错误的认为,教学实践中自我是主体即等于绝对的自由,我既然是主体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必须向我服务,由此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成效是与相关理论提出的预期设想是在一定程度上不吻合的甚至是相违背的。目前有不少研究都在探讨对主体的重视,但很少有关主体重视后主体心态的变化过程本文就这一现象做出相关的探讨,究其原因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希望对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有所帮助。

主体性;教学过程;错误优越感

1 主体的定义

在教学过程中,对主体性的定义区别于哲学中的主体性,哲学中主体是与客体相对应的存在。主体是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而实践的对象,为属性所依附的实体。在教学中目前所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对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地位如何放置,我很赞同胡德海老师所讲,他认为学生针对不同的对象主客体地位在不断转换,学生在教育活动,教学过程中的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教师实践对象的客体。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做到灵活处理主客体地位的转换

2 历史过程

长期以来,对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教师主宰着整个课堂的进程,学生仅仅是如同一个空瓶,静坐在教室这一大水缸中,面对老师不停的机械式的灌注水进去,这似乎显得很省事,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似乎也是相当的轻松,然而对于真正的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成效来看,这显然是弊大于利的。随着新课改的实际运行,以人为本,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倡导个性化教学,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尊重生命,促进平等发展,学生的思维自由发展的口号大大的影响了教师与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地位的转变。

19世纪,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倡导教师中心说,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教学过程中保持课堂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回顾我国此前的教育,无疑是受了赫尔巴特很大的影响,就笔者看来,教师中心说也并没有如今大家批判的那么的一无是处,他在学生性格还未定型之时,个人认为教师中心在学生养成良好性格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批评,教师中心无疑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及创造性的发展有一定的抹杀程度。直到20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者提出了完全与传统教学相反的论断即学生中心说,这一代表倡导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对于学生中心说,笔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促进了其个性化,创造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主张操作的效率性并不高。针对谁为主体一说,大家积极探讨中,如今也不乏有交互主体说甚至无主体说等看法,但起着主流的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点,他们认为教育就应该重视人的发展,重视生命的发展,促进人得到自由发展。但笔者对此提出了担忧,一味的倡导学生主体,这对于学生自主的产生自我中心思想有着一定的不利因素。

3 在倡导主体性教学背景下学习者的心态变化

随着业界内人士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一步步的进入我们现实课堂中时,学习者的心理状态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便是他们过于的以自我为中心了。因为在现实当中,他们错误的将学生主体理解成了我作为学习者我想干嘛就干嘛。正是因为这一错误理解就导致他们在自己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错误的拔高了自己的地位,变得傲娇,也过于的自我为中心了。针对目前主体性火热的被提倡的状态下,笔者也在平时生活实际中发现此类现象,即所谓主体性的一味倡导导致了学生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们认为既然自我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那么教师就应该为我服务,在他们心中错误的认为教师无权干涉他们的学习方式,甚至学习状态。针对此,我提出了假设性的解决方案,希望对此问题的解决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1)从教师角度看;虽然业内都倡导学生主体,可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如胡德海老师说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具有首要的推动作用。就我自身看来,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我的作用,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引导其学生的价值观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自由并非绝对,随意的自由。同时还在实际操作中有意识的传输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2)从学生自身看,如同哲学上所说,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内因起着决定作用,因此要想彻底改变学生的价值观或者说防止错误价值观的形成,我们要从学生自身抓起。学习者自己要正确的认识到主体性的真正含义,并积极与老师配合,促使达到更最大化的发展个性化,具有创新性的个体。

(3)从学习环境看;如同卢梭所说,教育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教学场所并非一片净土,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来源于社会,因此,社会的一些风气势必会影响着学生心态的形成。社会尤其是学校内部环境中应该充分发挥他的隐性影响作用,积极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在无意识当中对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以及想法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结束语

如同袁振国老师在当代教育学中所说教育即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因此如今大力倡导主体性教学也不足为过,但是,凡是一件事超过了一定度或者说没有处理好相关的关系,就可能适得其反。我们必须明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道德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对于实施主体性教学之外,我们也应该将眼光放在学习者对于这一倡导所产生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能更好的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

[1] 胡红杏.主体性教育实践的误区与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胡德海.教学理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 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唐琴(1992.12-),女,汉族,四川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G635

A

1672-5832(2017)07-0100-01

猜你喜欢

学习者主体中心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论碳审计主体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何谓“主体间性”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