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及对策
——以河西学院为例
2017-11-25马吴芳
马吴芳
(新疆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90后”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及对策
——以河西学院为例
马吴芳
(新疆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信仰是人的价值核心,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科学、坚定的信仰是引导人们不断追求崇高目标、实现人生价值的强大动力。经过调查,深入剖析“90后”大学生信仰危机的根源,通过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创新高校信仰教育方式、营造有利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家庭氛围和大学生自身信仰的不断塑造,逐步化解存在的信仰危机问题,以此提高我校“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从而促进我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90后”大学生;信仰;信仰危机
1 “90后”大学生信仰现状调查分析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西方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涌现和渗透,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各种理论相互交织碰撞,西方的实用主义、存在主义、自由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在大学校园里各占有一定的比重,“90后”大学生们追求个性自由的倾向日趋明显。”[1]本次问卷调查是在我校的不同学科及各个年级的学生中进行,共发放问卷400份,总共收回391份,无效问卷9份,有效问卷382份,有效率为95.5%,问卷收回后经过详细统计和分析,分析和总结归纳出“90后”大学生的相关信仰问题。
1.1 “90后”大学生信仰的主流和特征
(1)“90后”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经过调查统计分析,在问到“您目前最想做的是什么?”时,有86.30%的学生选择“好好学习,尽可能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64.30%的学生选择“发展兴趣和能力”,还有36.30%和31.30%的同学分别选择“多交朋友”和“发现人生意义,寻找信仰”。这说明“90后”大学生的主流思想还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在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上有一定的辨析能力。
(2)“90后”大学生对信仰的选择是理性和谨慎的
在调查中我们问到“您的信仰主流选择最靠近什么?”问题时,有39.01%的学生选择“马克思主义”,有31.30%的学生选择“科学信仰”,另外还有13.70%的学生选择“实用信仰”,而对“西方民主政治”选择很少。这就表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他们能够包容多种价值观念并存的局面,在选择价值观念的过程中,能够自觉抵制错误价值观念的侵扰。
(3)“90后”大学生的信仰具有不稳定性和多样化的趋势
在“当个人信仰与社会主流信仰发生冲突时您会怎么做?”的问题中可以明显看出当前我校“90后”大学生信仰意志不坚定,只有14%的学生选择个人信仰让步社会信仰,而大多数的学生有64%的选择“看情况”,甚至还有20%的学生选择“坚持”。从这方面来看,他们的信仰意识还是比较稳定,但是作为个体的实践活动在其思想层面的反映和具体化的信仰却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在信仰危机的支配下大学生很容易形成失望、悲观的情绪,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置身事外,他们缺少奋斗目标,找不到生命的意义。”[2]
1.2 “90后”大学生信仰危机的主要表现
(1)主流信仰的模糊化、边缘化以及缺失
在“您认为目前大学生中最流行的价值取向是什么?”的问题中主流信仰如“马克思主义”比重下降仅仅只占32.4%,相反“崇尚民主与自由”的学生达到30.2%、“相信星座和命运”的占10.4%、“金钱利益最重要”的有23.6%之多,这个比重说明在“90后”大学生中间,主流信仰正在模糊化、边缘化,同时西方相关信仰意识和金钱利益主义有滋生倾向。
(2)信仰的世俗化和功利化
调查统计中发现,在回答“您的信仰最倾向于什么?”中,73.60%的学生选择“实用主义”,41.09%的学生选择“功利主义”,同时“个人主义”也有所增长,比重已经达到11.50%,虽然“集体主义”所占的比重达到60.43%,但是这个比重比起以前有所下降。这说明“90后”大学生的信仰意识形态中,金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个人本位有增长趋势,部分学生在自私唯我中逐渐迷失理性和前进的方向,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奉献主义等意识日趋淡薄。
(3)信仰日趋西化
在对“90后”大学生信仰主流选择的调查中,选择“西方民主政治”的学生有3.85%,选择“实用信仰”的学生有13.70%,在对目前大学生中最流行的价值取向的调查统计中,选择“崇尚民主与自由”的学生达到30.2%,“相信星座和命运”的学生有10.4%,在“90后”大学生信仰倾向性调查中,选择“实用主义”的学生最多,有73.60% 等。面对西方意识和西方外来文化的渗透,部分“90后”大学生因认识水平有限和追求新思潮和新理论的冲动,大量接受西方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颇受他们的喜爱和推崇。
2 “90后”大学生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
“90后”大学生出现上述信仰危机不是偶然的,影响其信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2.1 从“90后”大学生自身主观方面来分析
(1)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严重。当个人信仰与社会主流信仰发生冲突的时候,选择“坚持个人信仰”和“看情况”的学生达到20%和64%之多,同时,在信仰倾向性选择的时候有11.50%的学生选择“个人主义”,有41.09%的学生选择“功利主义”。这是因为“90后”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心理,个性张扬、崇尚自我在部分学生身上体现的很明显。
(2)缺乏信仰核心。在关于“90后”大学生信仰主流选择性调查中,虽然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科学信仰”的学生分别占到39.01%和31,30%,但是,选择“西方民主政治”、“实用信仰”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学生和比重,同时在“90后”大学生信仰倾向性调查中,“功利主义”占41.09%、“理想主义”有17.10%、“个人主义”有11.50%,信仰种类多,比重分散,缺乏信仰核心。
2.2 从外在客观环境分析影响“90后”大学生信仰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的信仰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在自身因素影响之下,不但要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熏陶和感染,而且还受到文化氛围和大众传媒等因素的影响。
(1)社会、家庭、学校环境的影响
在“您认为影响信仰最主要的渠道是什么?”的问题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家庭、学校的熏染以及自身社会实践等。“90后”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与生存竞争、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强烈对比,更容易迷失自我,迷失信仰。家庭教育的误导及学校德育教育的不足或方法不当也是大学生信仰危机的重要因素。
(2)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中的地位下降和西方文化的入侵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我们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科技、文化中的精华,但同时文化领域、经济领域承受的冲击力也日益严峻,传统文化的淡化与西方文化的侵入就是这一问题的尖锐体现。例如,美国通过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及网络等媒介,影响他们对本土文化和民族传统的深刻理解,削弱了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
(3)大众传媒和网络发展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
如今,网络发展已影响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发展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新的挑战。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性、海量性,加上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匿名性、相对自由性等,导致人们在上网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缺少必要的辨别性。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3 “90后”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解决之策
解决“90后”大学生信仰危机,引导“90后”大学生信仰重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加强宏观环境建设,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
首先,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增强信仰教育的说服力。其次,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坚持进步的正确方向。再者要丰富舆论宣传方式,形成广泛共识。如在报刊杂志上开专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信仰等。
3.2 高校创新信仰教育方式,丰富校园文化
首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个社会共同体,需要通过一种主导信仰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建立起共同的精神家园。”[3]我们要按照社会的要求,也要按照大学生个体的需要、个体的发展规律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感兴趣,真正理解并逐渐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其次要将信仰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如扶贫支教、志愿者活动等,增强大学生实践信仰的信心。
3.3 营造利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家庭氛围
首先,积极倡导健康的婚恋观,避免家庭的不稳定、不和谐以及单亲家庭给子女造成的心理扭曲。其次,家长注意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家长要注意自身言谈举止,道德素质,倡导与社会主旋律一致的家庭教育内容,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协助子女树立科学信仰。
3.4 大学生自身对信仰的塑造
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信仰主体的鉴别力。其次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如参加入学军训、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等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树立个人意愿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信仰。
信仰是个人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崇尚和选择,是个体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对个体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之,为摆脱大学生信仰危机,使大学生快速的适应社会,实现信仰重构,我们只有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创建对大学生信仰极为有利的家庭环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再加上大学生自身认知能力的提升和转变,方能使大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努力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才能使“90后”大学生拥护党的纲领,牢记党的使命,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1] 张洁.关于当前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1.(23):182-246.
[2] 卢海琴.试论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新学术.2008.(5):240-244.
[3] 王祚桥.熊英.青年学生政治信仰状况及应对策略研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53-56.
马吴芳(1994-),女,汉族,甘肃陇南人,新疆大学研究生在读。
G641
A
1672-5832(2017)07-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