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TO分析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2017-11-25廖龙
廖 龙
(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基于SWTO分析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廖 龙
(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随着“媒介融合化”、“媒介多元化”进程的逐步展开,媒介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其作为工具属性的物质存在,进而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和休闲娱乐的中心,建构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甚至思想意识。本文将采用SWTO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来阐述,并对日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有利发展提出建议。
SWTO分析;大学生;媒介素养
面对新时期,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的普及使用,大学生成为快速接触各类媒体信息的最大群体,他们不再只是接受媒体信息的受众群体,更是信息的传播者。
1 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知
媒介素养,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给出了如下定义: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因而,媒介素养教育或媒体教育与培养媒体从业人员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公民,旨在培养人们对媒体本质、媒体常用的手段以及这些手段所产生的效应的认知力和判断力,使人们既了解媒体自身如何运作、媒体如何构架现实,也知道怎样制作传媒作品与媒介信息。
2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SWTO分析
2.1 优势。信息时代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纽带,而针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正可以与之相融合,充分利用其纽带作用,做好宣传,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必要时可以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进行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能力提升。高校属于人才聚集的地方,也是媒介素养传播的聚集地,要充分发挥其所处的大环境优势,加大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宣传,而从进一步得到提升。
2.2 劣势。大学生对媒体的传播信息的功能利用不足。当今大学生接触网络的目的性较强,但对媒体的传播信息的功能利用不足。上网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渗透到高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多数的学生也对网络形成了一定的依赖。同时,各个高校也都非常重视新媒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学生们上网提供了很多的方便,这些便利条件推动着大学生对于网络更多的使用和依赖。大学生通过媒体获知时事新闻的意愿并不强,由此看出大学生在接触媒介时能积极、主动地利用媒介资源的状态较少。
2.3 机会。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对公民的媒介素养教育,并也进行试点试行。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袁敬华提交了《关于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议》中提到将网络安全、媒介素养教育列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纳入教师培训计划,提高教师队伍的指导能力;编写、制作相关的网络安全教育宣传作品,建立专门的教育活动场所,充分利用网络特点,开发优秀网络教育产品或游戏,把线上线下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结合起来,开展灵活、多样、有效的网络安全、媒介素养教育主题活动。而作为在校大学生接受这高等教育的熏陶,更应该抓住这次机会,来提升自我的媒介素养。
2.4 威胁。大学生对媒介素养认知不够清晰。很多大学生对媒介素养认知模糊,主要表现在对知识产权、新闻出版、网络管理等方面的相关规定不是很了解,对利用媒介进行信息传播、侵权盗版行为自律意识较为薄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新媒体的传播中,但他们滥用媒体、随意地散布不良信息,造成了负面影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而且在信息中也夹杂着暴力、血腥、恐怖、色情等不良的信息,甚至部分大学生认为浏览不良信息很正常,并利用新媒体的数字化技术肆意窥探他人的隐私,无视法律法规和道德的约束。这对大学生的道德伦理提出了挑战,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媒介的道德伦理认知模糊,甚至扭曲。
3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3.1 学校教育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生们的知识与思维体系已经日渐成熟,有着相对缜密的思维能力,在学习上也有着较强的自由度。要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的文化环境,校园的广播电视网络等,都是大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媒体介质,要通过这些介质传播正能量的信息,传播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并且保持内容的新鲜度,开展多种活动,使得大学生乐意接受,积极主动的参与,有利于引导他们树立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要给大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提倡知行合一。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大学生自我的实践,使得他们在精神与思想上有着全新的准备与认识。
3.2 依托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媒介信息鉴别能力。在当前传媒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不但要积极倡导“大学生远离低俗、暴力内容”等活动,更要从根本上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加强对人文精神和思考力的训练,培养其文化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从而使正确的思想观念真正确立起来。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对各类媒体信息的认知、反馈、取舍、和质疑的水平,学会解读媒体信息,辨别媒体信息的真假。
3.3 建立良好的媒介环境。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提升全民媒介素养的重要部分。作为信息传播者,媒介组织应树立责任感,提高自我约束意识,利用正面信息构建健康向上的氛围,以形成健康的媒介环境,进而提高全社会媒介素养,形成社会教育与校园教育多元化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在新媒体环境中,社会媒体组织是信息来源,更是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除了严把信息源头,为信息质量和真伪提供保障,社会媒体组织还可以设置专栏,有意识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也可以将媒介素养相关知识渗透在信息传播中。
4 总结
媒介素养教育是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推动了大学生媒介养教育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大学教育应当不断借鉴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更好的推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
[1] 张丽娜,范克.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探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03):15-17.
[2] 张琦.媒介素养的培养探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30-32.
[3] 李朗欧阳宏生.新时期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2014.5:108-112.
[4] 冯飞芸.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综述[J]科教文汇,2015.11:3-4.
[5] 曹洵.西方新媒介素养教育:现状与趋势[J]青年探索,2013(5):51-56.
[6] 段旭光.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研究[J]素质教育,2014(12):90-91.
G640
A
1672-5832(2017)07-0061-01